APP下载

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与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布局研究

2021-11-23卓明川张晓英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重构运动经济

卓明川, 张晓英

(广东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广东 东莞 523808 )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迅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短时间内便形成了严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经济起飞的机遇。与此同时,跨国资本覆盖全球,资本巨头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政府的权力,也使得有些国家出现了制造业或某些产业空心化的局面。传统、保守的政治势力开始反全球化,并推出一系列保守主义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使得全球化趋势受到极大的冲击,这方面仍以美国政治势力挂帅。不难看出,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都是由美国率先推行的,在短时间内的政策逆走向迫使全球经济秩序进入一个快速动荡期,经过一系列的国际贸易战,目前国际经济秩序基本开始了一个新的构建期。新经济秩序将使得各国经济发展必须面临重大改革,经济政策频繁出台,产业调整与产业布局重构成了经济新常态。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超大经济体,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布局的重新审视更加重要和迫切,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等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都是在积极适应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并且也在积极争取我国经济发展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为此,我国经济秩序也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中心转移、金融政策的调整、新兴产业的扶植发展等等,运动休闲产业正是其中重要的新兴产业。

1 国际经济秩序重构对我国产业经济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秩序不仅受到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影响这个庞大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基本上延续了二战后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但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这一秩序赖以存在的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基础出现了严重失衡。因此,如果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仍要保持原有架构,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消解中国巨大的经济增量带来的冲击,并寻求一种新的力量平衡和秩序稳定。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最终会形成一种中国参与的嵌入式秩序[1]。如此看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大经济政策的决策必定与世界经济秩序重构同时发生并交互作用。但谈到世界经济秩序重构对我国产业经济的影响,毕竟有许多影响因素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或者它们出现的时机不利于我们,所以我国经济秩序重构中有些改变是被动进行的适应性改变,比如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全球制造业产业布局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某些产业发展的困境,虽然许多低端制造业并不是我们产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现阶段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解决了我国农业劳动力向工业产业转移的现实问题,至少现阶段我们还需要这些低端制造业。但换个思路想想,其实这也不是坏事,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该变更的节点了,我国政府近年来努力在做的事情就是实现经济转型,从粗犷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这个过程是经济秩序在升华基础上的重构。历史上,我国各地方进行过多次局部经济秩序重构并取得了积极的经济发展成效,比如:从1936年开始,贵州省政府开始利用合作事业对经济秩序进行重构,使粮食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工业建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合作社事业还是利用经济关系组织民众的手段,对动员群众,支持抗战建国起了重要作用[2]。再比如众所周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我国经济秩序重构的历史性时刻,后来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就都取决于那次全会出台的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这次重构确立了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市场竞争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国企改革,把现代金融与投资的促经济动能手段当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等等。但是,限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这次经济秩序调整没有科学地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产业链构建与劳动力转移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给今天的经济秩序重构带来一定的困难。与之前的经济秩序重构截然不同,当前我们面临的重构,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迫使我们提前进行基于贸易政策的一系列内部经济成分改变;另一方面我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远景规划也促使我们的经济秩序需要做大的调整,两方面的力量虽然同时起作用,但其作用方面并不相同,这使得我们在重整经济秩序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而且还要考虑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消极影响,在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矛盾状态下尽量取得经济发展的平衡和产业政策的平稳过渡。

十九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经济秩序调整的举措都是基于过去几十年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平衡,通常认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显然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是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时期,到今天,外向型经济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相比之下,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消费不足是我们的短板。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约为5097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对外贸易额为19083亿美元,为中国的3.7倍;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额达到12205亿美元,超过美国11482亿美元的出口规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1590亿美元,超过美国39087亿美元的对外贸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大贸易国[3]。这种状态使得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关系,任何贸易国际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速和就业状况,因此,近年来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成为我国扭转国内经济发展三驾马车关系的契机,拉动内需与双循环经济模式的开启是经济秩序调整的先行手段,在此过程中,我们呼唤第三产业中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的崛起,同时,过去在房地产、股市、期货等投机性投资过多,而基础研究、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则相对不足,造成我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好在我们正在扭转这样的局面,当三驾马车取得相对平衡的时候,我国经济将迎来第二次高速发展。经济界普遍认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4]。

2 新经济秩序下的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布局

2.1 基于我国自然资源特征的地理方位布局

运动休闲产业是绿色产业,它严重依赖于自然条件,现代休闲运动就是专指那些在户外从事的诸如登山、徒步、攀岩、皮划艇、漂流等等人与自然互动的运动活动,融入自然、挑战自我是现代休闲运动的主要特征,也是它之所以吸引大众参与的魅力所在。有一种说法是,只要是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运动活动都属于休闲运动,至于是打篮球还是游泳或者其他任何项目都无所谓[5]。但事实上,无论从学界还是运动休闲产业界,提到现代休闲运动都是特指一系列具有人与自然互动特征的户外运动,这些运动决定着现代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各国政府大力提倡的绿色运动。因为这些户外运动能唤起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能够激发人们融入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这使得运动休闲产业也成分现代绿色产业的典范。我国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理论务虚到产业务实的探索发展,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厘清运动休闲产业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走向,充分发挥我国自然资源潜在优势,把政府主导下的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与企业主导的运动休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让运动休闲产业带动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新经济秩序下的绿色发展理念。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资源与自然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因而是运动休闲项目设置潜力最大的国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海上、森林、山地、沙漠等多种自然地质条件下的休闲运动,最典型的例子是珠穆拉玛峰是世界登山爱好者的神圣之地,它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同样,内蒙古沙漠是山地摩托车与沙地越野驾驶运动的乐园,近年来也成为这些运动爱好者的向往之地。而深圳、珠海以及香港的许多游艇俱乐部正在成为游艇爱好者的大本营。我国不同地域兴起的各类休闲运动项目已基本形成了当地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基础,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使青岛、秦皇岛成为帆船、皮划艇、帆板运动基地,2022年冬奥会则正在使张家口成为冰雪运动之乡。从全国的角度看,运动休闲产业地域地图已初见端倪,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运动休闲产业地理布局,一方面可以使各地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更加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整体广告效应,这种影响力比各地区单打独斗的广告宣传效果要好得多。按照国际运动休闲产业规划的普遍做法,应当把大众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环境教育等政府公益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国家政府的层面进行统一部署和规划,从而最有效地促进运动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基于产业结构特征的运动休闲产业链布局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进行了多年,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总体提升逐渐彰显出过去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是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总特征,此种方式带来的经济增长显然不可持续,生产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是当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关系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使得产业结构调整显得更加迫切,据研究,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全球经济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幅度的萎缩。同时,全球经济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长期累积以及全球治理赤字日益凸显,使得全球经济运行面临的障碍和挑战不断加大,全球经济秩序也因此陷入严重危机。这些问题的持续发酵,深刻反映出当前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重构经济秩序的紧迫性[6]。因此,在调整我国经济秩序和产业结构的时候必须基于全球视野,对于运动休闲产业链布局也要充分考虑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基础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趋势,使新的运动休闲产业链能够很好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立足国内,辐射全球。

与运动休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基础其实很薄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很差,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运动休闲产业结构不清晰,产业链不专一、不明确;缺少国际知名的运动休闲品牌和运动休闲企业;运动休闲市场还很不成熟,加之运动休闲本体产业规模很小,使得大众运动休闲消费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过去我国运动休闲产业的重要组份是运动服装加工,而如今这个产业已逐渐被转移到了劳动力更便宜的东南亚国家,因此,我们的运动休闲产业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重新布局。首先,运动服装产业不可能再走代工厂模式,过去几十年我们为国际大品牌企业代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拥有了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和人才队伍,了解了国际大品牌的广告策略与营销模式,也就是我们已经具备了创建国际名牌企业的能力,能够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发展之路,打造国际知名的运动休闲服装品牌,使我国运动休闲产业从大走向强,依托国内市场壮大企业,然后逐渐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其次,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和部分新科技优势,在运动休闲装备和用品上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代加工和共同研发新产品,提升我国运动休闲产品制造水平。还有很多运动休闲产品,诸如皮划艇、帆船、帆板、露营设备等等都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将新技术运用其中会产生很好的市场效应。我国现在的制造业水平和新材料技术完全有能力在运动休闲产品生产上取得产业发展和市场的突破,急需做的事情就是让运动休闲产业与制造业携手合作,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最后,要充分利用我国对外贸易多年积累的经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扭转我国过去低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占比过大的弊端,把运动休闲产业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把国际运动休闲产业的新材料引进国内,积极完成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制造业布局,为该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虽然贸易战带来了暂时的负面影响,但业界仍然对未来很乐观,有学者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模式深刻转换,全球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将呈现新态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望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和有效的方向演进,将经历长期曲折的过程[7]。

3 总结

经济秩序是一套规则,用来规划国家经济发展策略,规范企业如何挣钱,企业间如何相互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国内经济秩序需要经常进行调整,以此来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当下的国际贸易关系和国际开放派和保守派两大思潮的对撞深刻影响着新一轮国际新经济秩序的构建,从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新兴的运动休闲产业来说,这其实是难得的机遇,积极预测未来新经济秩序的走向可以帮助我国运动休闲产业的未来发展少走弯路,立于高起点的平台之上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重构运动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