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现状和对策

2021-11-23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马楠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古籍数字化

文/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马楠

古籍文献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面貌、生产和科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古籍历经千年,在流传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和保存条件的影响,纸张变得脆弱不堪,如果不进行妥善保管,很容易出现损毁等问题。加强古籍保护是保障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延续的重要举措。古籍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存好古籍文献,而是要通过对古籍的开发、利用和传播等更高层次的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大众,得以传承。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收藏超过全国收藏总量的三分之一。高校图书馆是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教学、科研文献保障的使命。所以,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新技术加强古籍保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古籍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古籍保护的现状。古籍保护包括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古籍原生性保护就是保持古籍现有的形态不变,并采取一定手段延长其生命。主要有改善古籍保存环境和条件、古籍修复等方式。再生性保护是通过技术将古籍文献内容迁移到其他载体上,进而对原始文献内容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主要采取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出版等手段。2016年国家正式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工作”纳入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就此为古籍保护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近几年,国家在古籍保护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上都有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古籍保护新技术和数字化工程给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就全国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的整体情况看,各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条件、培养专业人才、数字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原生性保护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如:有些高校馆建设了恒温恒湿书库;同时培养了一批古籍专业人才;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解决了古籍老化问题,抢救修复了大批破损古籍等。推动了古籍保护工作进一步发展。在再生性保护方面,基于信息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设备,推进了古籍数字化和出版工作。近年来,国家图书馆率先示范,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着力推进原版古籍的数字化工程,成绩显著。国家图书馆联合北京大学等高校在网上发布近几万种馆藏古籍数字资源,并有一大批古籍整理成果出版。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2021年,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古籍数字化工程就是其中的项目之一。这就为未来五年的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绘就了工作蓝图。

(二)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为了使古籍能够长久、完好地保存和流传,各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古籍原本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许多珍贵古籍被束之高阁难以一阅。目前,有些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在古籍原生性保护还是再生性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有些高校图书馆在思想上存在着对待文化遗产不够重视;古籍保护意识淡薄,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古籍保护经费严重不足、收藏环境、条件较差等问题。古籍保护是一项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项目,更是一项长期、持续和艰巨的工作,这就要求古籍保护工作必须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保护经费主要来源是有限的政府财政拨款,古籍保护资金缺口较大,从而导致大部分高校馆古籍保存条件不达标;用于购置古籍保护、修复材料与设备等基础性的保护经费严重不足;更无法开展数字化等再生性保护工作。第二,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较少,特别是古籍修复人才匮乏,导致古籍保护工作无法持续开展。第三,利用新技术进行原始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的力度不够。古籍保护人员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古籍数字化和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缓慢。以上问题都使得古籍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不利于古籍保护工作的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古籍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一)强化古籍保护意识和宣传,多渠道获得经费支持和保障。各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古籍保护意识。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健全古籍保护法律制度,建立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并通过法规或行政手段使古籍保护基金按时拨付和专款专用。目前,高校图书馆仅靠政府现有的财政拨款,用于古籍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仍有较大的缺口。首先,各高校图书馆须申请加大政府经费的支持力度,每年视情况增加古籍保护经费,优先用于古籍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古籍修复,再投入部分经费保障古籍数字化的开展。其次,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各高校图书馆应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古籍知识讲座、展览等活动,让广大民众认识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古籍保护的全社会意识和责任。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吸引社会、民间以及个人的资金参与到图书馆古籍保护中,以弥补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经费的不足,保证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改变传统的古籍保护方式,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古籍保护工作中。古籍保护不同于一般图书维护,古籍文献由于年代久远,在辗转流传中会不同程度出现破损、虫蛀、纸张老化、酸化等现象。所以对古籍藏书的保管条件有特殊要求,在古籍保存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古籍装具配置、虫害防治、破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和专门技术和设备来维护。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新科技发展的时代,积极把最新研发的古籍保护新技术融入日常的古籍保护中,确保古籍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如现在的密封空间内低氧控湿技术、真空充氮杀虫技术、纸张脱酸技术等新技术,保证了古籍在特定的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存放时间更久,并减少了粉尘及虫蛀对古籍的损害。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自然环境对古籍保存的影响,为延长古籍的使用寿命提供了技术的保证。有利于提升古籍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古籍修复与开发利用人才的培养。古籍保护、整理、开发利用、修复、数字技术等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古籍专业技术人才来加以实施。由于古籍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对古籍保护人员在古籍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严格和较高的要求。加之目前古籍保护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古籍修复专业人员匮乏,各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着大量破损古籍急需修复的难题。所以,抓紧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已经刻不容缓。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国家应该制定古籍修复师的考核和认定制度,提高古籍保护和修复人员的待遇。并每年提供一定的人才培养经费,以建立和保障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各高校应积极培养和引进古籍专业人才,建设优秀的高素质古籍保护队伍。第二,各高校应做出长短期的古籍人才培养计划,增设古籍整理和修复专业。同时各高校和其他收藏单位达成联合培养和分配协议。使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第三,各高校图书馆和其他教育、研究机构联合创办特殊技能培训基地,以长期和定期的培训教育方式,共同培养古籍保护和修复的实践性人才。以此解决高校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稀缺问题,确保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

(四)借助新科技的融合,加强开展古籍再生性保护,提升古籍保护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当今信息及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把新技术引入到古籍整理保护当中。在对古籍原生性保护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力度,以达到让古籍文字活起来、用起来的最终目标。古籍再生性保护最优的措施就是古籍数字化。首先,是对古籍原件进行图文扫描或数码拍摄,然后把图文处理成电子数据并建古籍数字化平台加以展示和利用。这样既能永久、完整地保存古籍文献原貌,又能通过古籍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编辑再造,网上检索、共享下载等方式,满足读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阅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其次,各高校图书馆要在获取古籍数字化的基础数据后,积极整理出版古籍成果和开发特色古籍资源数据库。并借助新媒体平台,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多元化的途径和服务,以更好地获取和利用古籍文献资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古籍保护工作不仅是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是关系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后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古籍保护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古籍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图书馆作为中华古籍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把古籍保护好、利用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古籍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古籍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