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分析

2021-11-23陆军勤务学院唐俊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电子版图书师生

文/陆军勤务学院 唐俊

“智慧时代”提法源自IBM论坛2010峰会,IBM公司认为,“智慧的地球”已经不再是预言,智慧时代已经来临。智慧时代的主要竞争对象为“数据”,即任何事物的本质都可被视为数据,只有分析数据背后潜在的规律,并根据此种规律开展商业活动,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必须创新,以期最大化发挥自身价值。

一、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析

(一)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不足。在万物互联的智慧时代,“网络化、云存储”技术应该得到广泛应用。以国内高校图书馆为例,为校内师生及广大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时,在管理模式上应该更加智能化。一种可行性的设想为,逐渐将所有纸质图书和文献资料制作成电子版,将传统的图书馆借阅证转变为电子账号。如此一来,当校内师生和社会读者获得图书馆借阅资格后,无需前往图书馆借阅纸质图书,只需在线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即可借阅目标图书。高校图书馆若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不平衡、不充分,各高校可用于图书馆升级改造的资金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且拥有多所知名高校的地区,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初步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师生及社会读者希望借阅的绝大多数书籍均有电子版,可通过智能终端完成搜索和借阅。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和智能改造程度均不理想,高校师生及社会读者仍然沿用传统的建设模式。

(二)服务模式单一,图书借阅模式未能与时俱进。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模式十分单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师生(很多高校图书馆并未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故读者只有校内师生)借阅的流程为:1.进入图书馆所在建筑楼;2.根据指示牌指引,前往特定的楼层;3.仍然根据墙壁上提示,自行寻找所需书籍;4.同时持有借阅证和书籍,前往服务处,完成图书借阅并按期归还。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述图书馆借阅模式几乎被所有读者视为“正常模式”。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服务意识”相对缺失;另一方面,在诸如图书馆之类的场所中,人们的“自助”意识较强,且“自助选择图书”往往更加便捷,不会耽误借阅者过多的时间。但进入智慧时代之后,人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高校图书馆借阅流程为例,随着馆藏数量以及读者基础知识储备量的增加,一些书籍的价值却在逐渐降低。比如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图书,除了基础知识部分外,很多以往的“先进技术”已经被时代所淘汰。面对此种情况,当读者前来图书馆借阅图书时,需要管理员的指导和帮助。但现实情况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导致读者找到并成功借阅书籍的时间大幅度增加,效率极低。

(三)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不足。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调整产品设计工艺及营销策略时均十分注重“市场导向”,即定期向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美食中有待改进之处进行全面了解,并在后续的市场布局中拿出令消费者“感受到诚意”的方案。事实上,任何违背消费者意志的经营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市场的“制裁”。但高校图书馆作为非功利性质的服务场所,普遍不涉及“利益”。由此导致的情况是,图书管理员对师生及社会读者反馈的意见未能予以重视,致使图书馆的运营模式无法真正实现“现代化”。比如线上电子书借阅模式,师生及读者面对五花八门的电子书籍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精确筛选。因此,为了提高借阅效率,很多师生建议高校图书馆增设索引功能,并引入社会评价数据库,可帮助师生查阅其他读者对于某本电子书籍的评价。但此类建议几乎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现实”,彰显了高校图书管理员服务意识缺失的现状。

二、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移动图书馆。高校管理者必须明确的一个道理为:智慧时代意味着“无限可能”,很多传统时代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均已逐渐变为现实。以高校图书馆为例,终有一日,纸质图书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由此造成的“联动反应”是,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经营模式也需随之改变,其中的道理为:第一,当纸质图书全部转变为电子图书之后,图书馆“馆藏”的定义即会发生变化。第二,决定传统图书馆规模的主要因素为“图书收集数量”,而当电子图书“大行其道”之后,图书馆的规模便无法以传统的标准进行衡量。由此可见,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经营模式必然会发生变化,新模式必须“尊重”电子图书借阅模式——智能终端设备远端登陆高校图书馆管理平台,完成电子图书借阅。上文提到,高校图书馆若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具体而言,资金需应用于三个方面:第一,纸质图书全面转化为电子版图书。对于一些新印刷的图书,图书馆想要获得电子版,只需与图书出版社取得联系,即可获得电子版。耗资“巨大”之处在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化,可使用图书高清扫描设备,将纸质图书每一页的内容均清晰转化为电子版。第二,获取电子版图书只是第一步,使电子版图书长时间受到良好的管理更加重要。目前,我国社会整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正在逐渐提升,而电子版图书的管理难点便在于“容易复制”。因此,图书馆管理员不仅需要熟悉图书管理业务,还需精通网络知识,如编制平台“防窃取”程序技术等。第三,建设“移动图书馆”。远端无线联网是智慧时代的特点。读者无论身处何地,均希望随时访问图书馆。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智能程度必须逐渐提升。上述三项内容的实现均需建立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上,故加大投资力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二)积极打造校园“第三智慧空间”。上文所述的“移动图书馆”只是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功能”,并不意味着实体形式的图书馆应该被全面放弃。恰恰相反,高校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将图书馆打造成校园内的“第三智慧空间”。高校的教室、实验室分列第一、第二智慧空间,几乎见证了高校学子全部的求学经历。除了教学、教研活动之外,最令学生感受到“知识气息”的场所即为图书馆。曾几何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很多人的信念,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比如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在求学期间,每逢休息日便会背着水壶,带上一块面包,前往图书馆欣赏世界知名画家的画作,一去便是一整天。时至今日,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提升,高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作为第三智慧空间的图书馆,在智慧时代应该具备如下功能:第一,图书馆不应成为“远离喧嚣的净土”,反而应该尽可能地与食堂、教学楼等建筑临近。在此种规划之下,很多主观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看到同龄人前往图书馆时,会不自觉地受到激励,在逐渐接近“知识场所”的过程中,必然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第二,图书馆应该具备多种“技术”,如VR展示、3D投影等,可帮助读者提高阅读质量(特别是一些理工科图书,平面二维静态图和立体三维动态图呈现出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当高校图书馆成为“人气场所”之后,可吸引更多的学生前往,有助于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建立健全智慧图书馆管理队伍。当高校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和功能性实现升级之后,为了给师生及社会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除了“硬核设备”与“智能管理软件”之外,高校对“图书管理者”的认知也需进行调整。具体而言,管理者不应继续由任课教师或辅导员等人兼任,而是将之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岗位,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该举动的目的在于:第一,高校图书馆尽管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吸引学生”是核心思路。只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图书馆自主学习,图书馆的价值才能得到展现。第二,维护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解决电子图书借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具体工作均需专业的人员完成,“教师兼职”已经无法满足此种要求。因此,基于新思路建立健全智慧图书馆管理队伍至关重要,高校必须予以重视。

三、结语

物联网智慧时代并不是科技狂想,而是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事实上,中国人在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移动扫码支付、视频通信等生活习惯均是智慧时代的产物。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而言,进入智慧时代之后,为广大师生及社会读者提供的服务必须朝向智能化发展。否则,不仅高校的口碑会受到影响,馆藏图书及文献资料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相匹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电子版图书师生
敬告著作权人
敬告著作权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麻辣师生
《中学生物学》杂志电子版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