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1-11-2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钱瑾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 钱瑾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价值
教材中的内容、情节、脉络等许多方面都需要通过朗读去学习和交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朗读能更好地理解和挖掘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作者产生精神共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充足的兴趣,可以更好地将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心灵连接起来,促进语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同时,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情感表达也会不同,朗读能让学生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共鸣。学生结合课文根据自身理解,传达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教师可借此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明确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明确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极为重要。教师必须在授课之前对教学活动进行充分准备,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任课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有效结合新课改要求,明确并加强在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标注好重点和次重点内容,让学生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阅读课文的深层含义。
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规划目标和方向。例如,对于四年级课文《长城》,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将需要重点学习和重点朗读的,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关键部分梳理出来。教师要将这篇课文的情感走向以及表达思想进行大致梳理,对重要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有效挖掘其中的真情实感。教师还要对课文进行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长城》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其他课文有所不同,所以在教授和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将声调和语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创设情境,增加朗读兴趣
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较强,自身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要创设一些贴合课本的朗读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和课文内涵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个人表达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学生喜欢上朗读。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先通过谈话交流,了解安徒生的写作缘由及时代背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时,注意到小女孩五次看到的景物,内容相近,结构相似。特别是前四次,分别按照“擦亮火柴—看到幻象—火柴熄灭—回到现实”这样四个步骤来写,这是童话故事的一种情节反复。教师要激发学生细读慢品,第五自然段中的标点特别丰富,用了多个的感叹号、问号,在一问一答中推进情节,感受一根火柴对女孩的分量有多重,帮助有多大,要抓住标点,进行语言品读、情感体会,还要以第五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观察第1~3句,了解看到火炉的幻象是因为她过于寒冷,从而为后面她的幻想,找到现实的原因,发现童话的想象是合理的。
3.丰富学生朗读的素材资源
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融合一定趣味性的朗读素材,对朗读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通过多媒体导入一些短视频、图片、音频等,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课本。然而,单靠课本上的朗读素材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挑选更科学优秀的朗读素材,寻找古今中外或者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将其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地去挖掘和朗读优秀的素材资源,不断提高自身朗读能力和丰富自身精神世界。
例如,教师在进行《繁星》的朗读教学时,可以将不同于课本内容的优美语言片段以及符合语境的音乐图画设计到教学课件中,让学生在朗读时体会到不同文本的魅力,感受到朗读的趣味性和价值,进而提高朗读能力。
4.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要实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稳定提高,避免出现班级两极分化的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朗读学习的乐趣,实现班级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重视朗读指导,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