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的变形记》教学课例

2021-11-22张晓久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带有“心”字部件的汉字,字形、结构、笔画变化多端,小学生书写时难度较大。教学中,教师可从字形、结构、笔画等方面教学生读帖,再指导学生掌握临帖、比对等习字方法,学会写好带有“心”字部件的汉字,在教学中渗透书法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书法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字课例;“心”字部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3-0052-05

【作者简介】张晓久,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江苏宿迁,223800)教师,一级教师,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设计理念】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明确的关于写字的教学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可以说,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达到这些写字教学要求呢?笔者认为,应该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带有“心”字部件的汉字,掌握其间架结构、字形变化等书写规则,并能按照书写规则规范、端正地进行书写。

2.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学习“读帖”“临帖”“比对”等写字方法。

4. 在习字的过程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审美教育以及书法文化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了解带有“心”字部件的汉字,掌握其间架结构、字形变化等书写规则。

【教学过程】

一、 动画激趣说象形

1.播放象形字动画视频。

2.动画片里说发现。

师:我们中国汉字的发展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你们从动画里认出了哪些字?我们的汉字有趣吗?有趣在哪里?

(指名学生畅谈发现。)

师:动画片里的这些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也就是象形字。看到这些字,你就能想到生活中事物的样子,明白它的意思,这就是象形字具有的表意功能。

设计意图:中国汉字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上课之初,以象形文字的动画片引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初步了解中国汉字文化之美。

二、 象形图片猜汉字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幅这样的图画,来猜猜是什么字?

生猜:自、门、水。

师点拨(指着象形图):“自”,这是自己的“自”。有时,我们会用手指点点胸口表示这是我自己。

(出示“心”的古文字。)

師:这是什么字?

生:“心”。

师:你为什么认为是“心”?猜得对不对呢?

设计意图:承接着象形字的动画,引导学生看象形图片猜汉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教者选取的三个象形字是“门、水、自”,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字,是因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中部件“心”所在的不同位置与这三个字息息相关,让学生猜这三个字,既进一步理解了象形文字的表意功能,又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三、 “心”字演变知来源

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你就能知道这是什么字了。

(看视频:“心”的演变。)

师小结:原来图片上的字都是“心”啊,它是根据我们心脏的样子创造演变过来的。在心的成长过程中,它一直在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的变形记》。揭题,板书,读题。

设计意图:学生很容易记住“心”的字形,却不一定知道“心”字是怎么来的。以视频讲解的形式出示“心”字演变过程,就让学生了解了“心”的来源,以及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潜移默化中感知了汉字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了汉字字形变化之美。

四、 读帖临帖写好“心”

师:要想了解“心”的变化,我们先要和它成为好朋友。

师(课件出示“心”):“心”的笔画很简单,可是要写好它可不容易哦。首先,我们要仔细看字帖上“心”的写法,这在书法中叫作“读帖”。(板书:读帖)

师引导学生读帖。

师:“心”是什么结构?字形有怎样的特点?(“心”宽扁。)

师:再观察一下,它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田字格里在正中。)

师:看清了字的形状、位置,还要再关注字的关键笔画。“心”这个字,我们要注意哪些笔画呢?

生:卧钩。

师:你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看到了“心”的主笔,看看它像什么形状?怎么行笔的?(师总结卧钩形状如新月,由轻到重有弧度;钩向左上要出尖。)

师:“心”字中还有三个点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师总结:三个点,方向位置各不同,一个在左下、一个在中间、一个在右上,但彼此距离一致,相互之间有呼应。)

师:这几个点和卧钩具体在田字格里的什么位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左点从横中线起笔,卧钩与左点起笔平齐,中点落在钩与竖中线的交接处,右点比中点略低,在钩的上方偏右一点。)

师:你们可真会读帖!我把大家说的书写要点放在一句小口诀中:字形宽扁——在正中,卧钩圆润——有弧度,三点位置——要清楚。请同学上来在田字格中摆一摆“心”字中的笔画,其他同学观察他摆的笔画准不准确。

师:读完帖我们就要照着写,这在书法中叫“临帖”。(板书:临帖)

师引导学生伸出手指一起书空。

师(边说边写): “心”第一笔为垂点,横中线处起笔,略向左斜;卧钩起笔轻,右下斜,呈弧形,收笔顿,左上钩;两线交接处落中点;卧钩右上第三点。

学生拿起笔描一个写一个,师强调写字姿势。

师:对照我们的写字口诀,说说他做到了哪一点?

师评价,教会学生评价方法。

设计意图:《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是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想达到这一总体目标,教师应该先教会学生如何读帖。教者从“心”的结构字形、整体位置、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构架等方面,教给学生读帖的方法;通过观察、辨别、摆放,进行细致解析,引导学生细心读帖。经过这样细致扎实的指导,学生临帖自然就轻松自如了。

五、仔细辨析明变化

师:书之好丑,在于心手。你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把“心”写得这么美,它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可是,它很调皮。(播放动画)咦?怎么不见了?让我们来找找它。

学生从“息、闷、沁”中找到“心”。

师:原来它躲在了“自”的下面、“门”的里面、“水”的旁边。“心”字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呢,我们再来读读帖,“心”在不同位置,字形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交流。

师小结:“心”在字底——形变扁,就像我们做人一样要放低姿态、宽厚仁爱;“心”在字中——形变小,这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谦逊温和、彬彬有礼;“心”在字旁——形变窄,这是提醒我们与人相处要善解人意、和谐友善。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临帖,一边静心书写,一边虚心学习做人的道理。

师(范写):“息”,上部收紧横画匀,“心”儿扁扁藏字底;“闷”,门框边竖要写直,“心”儿小小藏门里;“沁”,三点水半弧形,“心”儿窄窄立身旁。

学生调整双姿,开始书写。

学生间互评。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练字纸,对照读到的写字要点,评一评同桌的字,写得好的画个红圈圈,写得不好的给他一点小建议。

师:请一对同桌上台,来评一评同桌的字写得怎么样。

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不仅能把字写得美观,还向“心”学会了怎么与人相处。

设计意图:写好“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引导学生写好带有“心”字部件的字。教者设计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心”的形象,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发现“心”在不同的字里有不同的位置、形态。再让学生运用上一环节学习的读帖的方法,在教者的引导下试着对这三个字进行读帖临帖,从而明白“心”的变形特点及书写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心”的位置、形态的不同,理解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渗透人文教育。

六、举一反三会比对

师:“心”为了别人一变再变。除了大小、位置的改变,它还有更大的变化呢!

师(播放动画):看,“心”字大变身!这一次,它把自己变到了汉字的左边,成了“忄”。怎样写好“忄”?

生:竖要直,靠右点;两个点,位置不同,左点写在横中线上,右点比它稍高一点。

师小结:左点低右点高,中竖挺直右边靠。

师:哪位孩子教老师写一写“忄”?(指名学生说,教师写。)

过渡:因为“忄”谦逊友善、待人真诚,和很多汉字成了好朋友。

(师播放带“忄”的汉字动画。)

师:我们先请出“情、怀、惊、快”这四个字,再请同学读一读帖。

师:读完帖,接下来就是临帖,这一次老师不范写,同学们推荐我们班一个小书法家到前面写,其他同学在写字纸上写,比一比谁能把字写得更美观?

师:临完帖,要学会比对,学会判断自己书写的好坏。咱们来和例字比一比吧,书法上这叫“比对”。谁来从形状、位置、笔画三方面来比一比这几个字呢?

师:你觉得哪个字写得还有不足?找到不足再写一遍。其他同学也比对一下吧,找到不足再写一个。

师:通过比对观察,看看自己写得有没有进步?有进步的举手!給自己的字画个红圈圈。

师小结:看来“比对”还是很重要的。

设计意图:“心”最大的变化是成为“忄”,带有竖心旁的字非常多,学生已经会认会写一些竖心旁的字。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者放手让学生运用以上学到的习字方法进行读帖、临帖,再教会他们将写出的字与例字进行比对。在比对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让他们不仅写得正确、写得规范,还要写得美观。

七、总结回顾做书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心”以及与“心”有关的字,通过读帖、临帖、比对,读懂了“心”的变形记,知道了它的变化规则:“心”在正中形宽扁;“心”在字底形变扁;“心”在字中形变小;“心”在字旁形变窄。

师:作为学生,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书了,下面就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写好带有“心”的字,制作一个小书签。

师:带着我们的祝福,请同学们课后把这个小书签作为礼物送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吧!

师总结:孩子们,你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大家专心听讲、细心读帖、静心临帖、用心比对,掌握了“心”的变形记。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个有心人,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探寻更多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一节书法指导课,绝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写几个字,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习字的方法,要能够学以致用,将书法、生活与做人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教学反思】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体现了较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师在教学中能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研究的学习能力。

1.主线贯穿思路清。

这节课以“心”的变形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变,“心”字演变;二变,位置、形态变化;三变,成为偏旁。

书法技能的方法指导与每一次“心”的变化相契合,教学内容层层推进,既有山重水复的丰富多样,又有柳暗花明的清晰了然。

2.方法指导层次明。

在这节课上,教师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读帖、临帖、比对,层层递进、扎实有效。既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形式生动趣味浓。

从汉字动画的导入,到“心”字演变视频,再到“心”字的一变再变的游戏,形式丰富多样、妙趣横生,符合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进行读帖时,教者能抓住写字要点进行提炼概括,编成简短活泼、朗朗上口的小口诀,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记住并领会了写字要点,也进一步让学生衍生了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4.书写习惯重养成。

在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教者不厌其烦地强调“提笔就是练字时”“练字先练姿”,学生自觉地一边齐诵写字姿势口诀,一边适时调整双姿,十分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5.技能文化共提升。

俗话说“字如其人”,这是说我们每个人写的字体现了这个人的修养、性格、学识等。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在这节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养成正确的书写双姿,教会学生读帖、临帖、比对,带领学生辨析字形、笔画、位置,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书写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書写习惯。

另外,象形字的动画、“心”字的演变视频、习字做人的巧妙融合,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激发了学生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指导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书法教学应该是科学严谨、循序渐进、系统完整的;教者在教学中应该是指导精细化、评价专业化、教学个性化的。

对于汉字的笔画特点、运笔方法、书写要求、谋篇布局等书法专业性内容,教者还应该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大量储备更精深的书法专业知识。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