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化意别样课堂

2021-11-22曹桂祯何红

化学教与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曹桂祯 何红

摘要:人文与科学如同鸟之两冀,双翅振飞才能飞得高远。如何借人文学科之精神,美我化学学科之形体,重塑我化学学科课堂,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文中所设计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试图在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达到人文与科学彼此交融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文与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金属和金属材料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6-0065-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6.017

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进步的灯塔,二者缺一不可,科学让人类改变了世界,而人文则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向导。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图1),其中文化基础是三个方面之一,它包括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两大素养六个基本要点。通常人文底蘊、科学精神两大素养的培育是分别通过文科、理科的教学来达成的。那么,能否让同一课堂既富有人文底蕴,又颇具科学精神呢?笔者参与了一节省级公开课“金属和金属材料”[1]厦习课的教学设计,试图达到这一目标。现将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完整记录于表1-6中,并从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学科能力、教学资源、媒体使用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对有关教学环节进行评析,以期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的落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评析】用真实的情境引出真实的问题,然后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这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好的情境如同好的包装,让学习者耳目一新,在如沐春风中进入学习状态。这一环节引用毛泽东《贺新郎·读史》的词、沈括《梦溪笔谈》的片段,巧妙地引入了本章的复习,通过对诗句、文言的深度解读,不仅复习了金属冶炼的有关知识,还提升了学生对金属冶炼深层问题和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情境的使用要有所取舍用得恰到好处,例如本环节限于时间对引文中炼铜、胆矾析出的反应作了“视而不见”的处理。

【评析】复习课教学最忌“炒旧饭”,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是在挑战并完成一个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中得以提升的,因此驱动教学的“问题”要有较高的质量。本环节中的几道思考题,要求学生去寻找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评价实验设计方案的严密性,去设计科学可靠的研究方案,这些问题都有一定挑战性,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助益的。

【评析】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亲力亲为,听过、看过与自己亲身经历过是不一样的。创新型人才既要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要有很强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手脑并用,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成为科研领域的超级强者。本环节实验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锰”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位置是未知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经历一个真正的探究,而这正可以满足学生破解未知问题的好奇心。开始实验后,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是始料不及的(如有哪些方案?选择那种方案?),而当这些问题被一一破解后,实验能力也就见长了。

【评析】思维能力是学科能力的核心,王磊的“从知识到能力到素养发展的进阶和教学转化的模型”[3]认为学科能力活动及表现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依次提升的三个水平。本环节思考题1是由一道选择题改编过来的,要求学生从定性(快慢)、定量(多少)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并用图象正确表征过程和结果,思考题2则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来,这正是复习课教学要努力达到的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水平。

【评析】教学资源的发掘和教学媒体的使用,既决定教学呈现形式,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上课时把查阅历史资料找出了赤壁之战、杜牧生卒时间,从而确定“折戟沉沙”时间长度的过程告诉学生,这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态度是一种示范。在搜索“戟”的有关知识时,发现它是一种组合式兵器,把这个意外的收获放大,不仅可以引出本章合金知识的复习,还能让学生了解一种科学创新的方法。文似看山喜不平,课又何尝不是呢,本节课开始的毛词通过播放视频引入,为避免重复使用相同媒体,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杜诗改由学生集体背诵方式呈现。戟的锈蚀是个多因素问题,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腐蚀原因越辩越明越辩越全,这样的问题有助打开思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戟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养成”咬住问题不放松“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教育价值。

【评析】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创新永远在路上,好的化学教学不仅是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同时也是不拘一格异彩纷呈富有感染力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悦纳新生事物,教到老学到老常教常新。受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启发,本节课以主题词“金属”中的“金”字作飞花令,有如神来之笔妙手偶得。最后以听取学生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展示有特色的听课笔记作为本节课的小结,既是对该同学的肯定,也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人文与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两种存在方式,二者互补构建了完整的人类文化图景。假如只有人文,社会将不能进步,国家将不会繁荣。假如只有科学,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诗意,变得枯燥无味。化学教学过程中,借用诗情创设情境,化用诗意表达化学,让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交相辉映,不仅能美化我们的化学课堂,也必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磊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于积极心理学与大数据的高中学科精准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号:FH18059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