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概念理论的初中化学深度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2021-11-22朱韶红季芸

化学教与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概念深度教学教学目标

朱韶红 季芸

摘要:深度教学是核心素养的落实,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指向。大概念理念将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级,将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课程目标相连接,最后引申至学科素养。深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之设计,用大概念理论来指导,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深度教学;核心素养;大概念;教学目标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6-002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6.006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知识建构是以已有的认识体系为基础,在师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中产生出新的意义系统[1]。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中,教师所提供的教育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上有所积累,还需要促进学生在逻辑思维上的成熟。深度教学是高阶的教学,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学生经历发现、理解、运用三个核心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抽象表述能力和知识迁移水平,这与大概念理念不谋而合。

大概念不是特指单一的具体概念,而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下,能架构起知识模型,并在模型之间建立联系[2]。大概念理念要求,科学教育不仅是介绍给学生科学知识或者科学活动,更要对科学本身进行分析,如培养考量物质变化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教育家哈蒂曾说“迁移是终极目标,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学习只有在学生达到迁移水平时才算完成”,大概念理念下的核心素养的落实如图1所示。

一、深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进步是不言而喻的。核心素养的养育落地在深度教学中,其中最直观的载体即为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深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师提供的应该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目的性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质特性。故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设计,放在首位进行思考,设计出的教学方案具目的性。另一方面,设计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科学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反之,没有目的的课堂,不论内容多丰富,都容易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图1 大概念理念下的核心素養的落实

2.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的启发点和承接点

深度教学视角下,聚敛和开放同时存在于教学目标的属性中。教学目标达成的周期和时间,取决于教学目标的维度。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型目标一般达成周期较短,而技能型目标和情感型目标有一定的培养周期,学生要在长期的课堂学习中慢慢养成。同时,深度教学则更侧重于知识的内在结构的联系,更在意于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的养成。所以,教学目标架起了课堂和课堂之间的桥梁[3],将课堂教学串联起来,确保其有规划性和规范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关键点和核心点

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也是教学评价等环节的方向和指引。从深度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长远意义来看,教学目标的聚敛性和开放性也影响了教学评价的主体和方案的设置。短期的教学目标的反馈可由教师或教育部门做评价主体;而长期的教学目标的实施,评价主体可变更为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同时,除了评价主体的改变,评价方案、评价标准等皆由教学目标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故确立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将有效指导教学评价的正确实施。

4.教学目标是教师发展的挑战点和提升点

深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教师的磨砺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喜欢侧重于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检测。为了落实核心素养,推进深度教学的发展,教师将不断审视曾经拟定的教学目标,将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等整合起来,在多学科或跨学科之间进行有机的关联。在对教学目标的不断统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也将得到挑战和提升。这也有助于深度教学的落实,实现了一个共赢的良性循环。

二、基于大概念的深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是深度教学的灵魂所在。另外,教学目标也与学科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紧紧联结。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现场实际需要将课程标准条目具体化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故在设计时应摈弃一些“使学生”“培养学生”等字眼。在考虑行为表现时可采用多样化、具体化的原则。设计新课程标准时,用的行为动词均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这同样适用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条件则是将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情境化,提供一些材料、信息或者辅助工具。最后,用教学目标的行为程度,即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标准来评价学生对目标的完成度考核。综上,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在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层级性原则[4]上,完成对课程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的统整。

化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科学,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身边事物感知化学的存在,并学会用化学去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概念就是从具体中来到具体中去,深度教学作为核心素养落实的手段,需要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切实的教学目标,要符合经验性和情境性。一个具象的、接地气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完成任务的动力以及收获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从而消除学生对初三化学这门起始学科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故遵循大概念理念,从具体中概括抽象,用具体与抽象的协同思维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案例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要求学生掌握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一般方法。结合当下新冠疫情影响,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配制消毒剂,如用含氯消毒剂泡腾片溶解在水中、用84消毒液兑水稀释等。从具体的配制溶液的实验出发,到解决具体的生活中配制消毒剂的问题(表1)。

案例2:水的净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从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引入,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人化学学科,再通过化学学科的专业融人生活(表2)。

案例3:金属材料的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为学生打开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的知识大门。用具体的实例引入:C919飞机为了尽可能地减重,机体采用了大量的第三代铝铿合金等先进材料,对铝铿合金进行分析,并展开教学。大概念主张教学目标要分层级,每一层级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递进。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用大概念相连接,用大概念理念俯视单元目标,再将其化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表3)。

案例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课中从实验角度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具体阐述。笔者设计以工业流程粗盐提纯为线索,详细分析粗盐中Ca2+、Ba2+、Mg2+等杂质的去除,需要从微观角度分析,解决试剂的选择、添加顺序等问题。在实际生产问题的解决中将宏观物质分解为微观粒子,将单一的知识点概念铺展到完整的知识面,继而构建出微观粒子反应的脉络图(表4)。

三、目前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现状及改进

1.目前的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大致有两类现象:一是无目的的教学,这类现象经常在尚无经验的新教师中出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无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而把关注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无目标的教学,是没有灵魂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第二类是没有在大概念理念上设计教学目标。这一类情况更为普遍。迫于九年级的课时和中考压力,以及教师自身的局限性,课堂教学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往往非常片面和单一,很多的教学目标设计停留在识记层面,教学目标设计得过于狭隘,没有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认知结构联合起来,无法将深度教学落到实处。

2.改进对策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的归宿,它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任务的完成、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说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以期落实深度教学实践中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发展。

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理解学科教材的方式。大部分教师认为的基础知识就是指学科教材中的概念、属性和命题,那些用书面语言简洁和完整表达的条条框框的结构知识,把学科教材包含的基本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和学科结构等内容排除在外,很显然这是教师对基础知识的符号化理解[5]。首先教师不仅要看见学科教材浅显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善于从学科的思维逻辑与根据,发现学科教材的本质和内核,掌握知识的本质与规律,领悟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同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意义的建构。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固有的对学科教材的理解方式,深度挖掘学科教材中所蕴藏的多重内涵,以期给学生呈现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思路和价值等多维度价值。

其次要重视深层教学目标的设计的研究。教学目标绝不是课堂教学的摆设。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深度挖掘和处理教材、深入地进行学情分析之后设计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深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

再次要有机地整合教学目标的预设及生成。教学目标是基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所设计的静态的、预设的教学指向,而教学实际活动又是交互的、生成的。所以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者,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预设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发展,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达成对知识的意义理解和情感共鸣,教师抓住预设这個教学的起点,也就保证了教学具有了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及时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动态,捕捉课堂中的生成点,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使得预设和生成在协调中达到有机统一,避免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僵化。

综上,教师的发展是长期性的,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是关键,教师需对深度教学进行研究和落实,适应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周利.基于深度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18(1):11-15

[2]邵朝友.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2-63

[3](英)温.哈伦.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M].韦钰,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8-11,38-45

[4]何彩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J].化学教学,2019(11):44-48

[5]李松林.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57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课题“中学化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实践研究”(2017JK12-L085)研究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大概念深度教学教学目标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