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鸡人工授精后不明原因产蛋下降调查分析报告

2021-11-22曹江涛张美霞王群义栾栋祖

家禽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种鸡产蛋率鸡场

曹江涛 张美霞 王群义 栾栋祖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1085(2021)10-0042-03

收稿日期:2021-09-20

近几年,在山东、河北和安徽等省份种鸡场发现某些种鸡群在人工授精后发生了以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疫情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認为与应激反应和生殖系统感染细菌有关。现将该病流行特点、差异性调查和综合分析以及针对性防控建议汇总如下,希望能对养殖生产有所借鉴和帮助。

1 流行特点

发病季节:夏季多发,冬季也有发生。

发病品种:主要发生在人工授精后的蛋种鸡和肉种鸡。

发病日龄:一般在170~250日龄发生,300日龄以后的很少。

发生时间:鸡群在人工授精2~3轮后发生或免疫新城疫疫苗后。

临床主要表现:①产蛋率从下降到稳定一般需要2~3周时间,出现当天大幅下降、次日小幅回升的现象,整体降蛋幅度为10%~30%,甚至更多;之后开始恢复,经3~5周产蛋率恢复到原来水平或者略低,有的鸡群出现长时间、持续降蛋的现象,不停止人工授精,产蛋率一直下降,产蛋率恢复快慢和能否恢复到原来水平与鸡群体质有关;②蛋壳褪色,一般产蛋率开始上升时蛋壳颜色恢复正常;③孵化率、受精率变化不大,个别鸡群下降3%~5%;④粪便一过性的稀、软;⑤大群精神正常,采食量略有下降但很快恢复,死淘正常或略有增加;⑥公鸡精液活力和数量正常。有的鸡群出现反复发病现象,如降蛋-恢复-又降蛋-恢复。

2 发病鸡场和未发病鸡场的发病情况差异性调查

发病鸡场和未发病鸡场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存在差异性,表现在:①发病鸡场多来自山东、河北、安徽省份,而河南等其它省份没有发现;②在同一区域,有的鸡场发病,有的鸡场不发病;③同一个养殖公司,在管理、饲料营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建场时间长的鸡场易发病,而新建鸡场没有发病;④在同一个鸡场一旦出现类似问题,则会连续多批次发病;⑤发病鸡场多在160日龄左右产蛋率95%时开始授精,未发病或降蛋幅度小的鸡群多在产蛋率80%时授精;⑥发病鸡场未在精液中加任何抗菌素,而未发病鸡场在精液中加抗菌素。

3 实验室检测结果

3.1 病原检测

连续对来自山东、河北、安徽三个省份的发病鸡场共10个批次的鸡群跟踪进行病原检测,每批次鸡群选20只鸡,同时采集口腔拭子和泄殖腔拭子,采用RT-PCR法进行检测,病毒检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的山东、河北、安徽的近10个批次鸡群没有检测到NDV、H9AIV、IBV、EDSV、AEV这5种病毒。

3.2 抗体检测

连续对10个批次的鸡群,分别在发病初期和发病后4周采集血清,利用血凝抑制试验(HI法)对ND、H9、EDS进行抗体检测,利用ELISA法对IB和AE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发病初期和发病后4周血清中ND、H9、EDS、IB、AE的抗体没有明显变化。

3.3 细菌分离

从鸡群中挑出不产蛋的鸡折颈处死后,分别从输卵管和子宫部无菌取样,接种TSA培养基,在37℃培养箱中培养48 h。对分离到的菌落采用RT-PCR法进行细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细菌有鸡杆菌、肠炎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如表2所示。

4 病因分析

从鸡群发病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以及病原和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基本排除鸡群患有ND、H9、IB、AE等病毒性疾病。初步认为人工授精引起的产蛋下降与应激反应和细菌导致的输卵管炎有关。

4.1 与输卵管感染细菌有关

经细菌分离,发现输卵管中鸡杆菌、肠炎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率较高,但没有优势菌群。这些菌可能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被细菌污染的精液:在采精和授精过程中由于是在鸡舍中完成,无法做到零污染,细菌污染程度与鸡舍环境、鸡群健康、设备的清洗和消毒效果以及工人在每个环节的熟练程度和无菌操作意识等相关[1]。杜永所等人研究发现,采精后原精液中的细菌数含量高达105cfu/mL以上[2];二是授精操作不规范:如翻鸡人员手与泄殖腔频繁接触,翻鸡人员和输精人员配合不默契导致输卵管在外暴露的时间较长等都会增加输卵管污染细菌的几率[3];三是鸡舍内细菌污染严重:从发病鸡场和未发病鸡场的发病情况差异性调查上可以看出,新建鸡场很少发病,多发生在饲养年份久的鸡场,并且了解到这些鸡场很少空场。综合以上因素分析,环境污染以及不规范的采精、授精操作是导致输卵管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人工授精后引起鸡群发生产蛋下降疾病的几率,2019~2020年对有多批鸡群发病史的山东某鸡场采取了药物预防的方案,鸡群在授精前一周在饮水中连续大剂量添加抗菌素,但授精后鸡群仍然发生产蛋下降,效果不理想;鸡群发病后口服抗菌素进行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最终的效果都不理想,很可能与药物口服后难以到达输卵管处有很大关系。

4.2 与应激反应有关

在调查中发现,发病率高的鸡群初次授精多在96%~97%的产蛋率开始。从未发生过本病的鸡场从产蛋率较低就开始授精,比如某企业在鸡群产蛋率80%时就开始授精,产蛋率略有波动,但没有大幅下降。有些鸡场存在工作人员动作粗暴,如翻肛用力较大,强行翻肛,强行授精等易导致强烈应激反应的现象。在相同的应激条件下,产蛋率越高的鸡群,得到的伤害越大。连慧香等[4]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当鸡群发生应激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肾上腺素会抑制促性腺激素、促黄体酮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延迟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使得排卵减少、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褪色。

5 防控措施

针对蛋种鸡人工授精后不明原因引起的产蛋下降现象,可以参考以下综合防控方案。

5.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尽量让母鸡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体重达到标准体重或超标5%~10%。

5.2 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便和地面上的灰塵,每天带鸡喷雾消毒或地面消毒,空气污浊时适当加大通风,减少空气中风尘数量。

5.3 预防肠炎,定期在饮水中加新霉素或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预防,保证泄殖腔周围羽毛干燥、洁净。

5.4 在采精、输精环节尽量减少细菌污染几率:一是对采精、授精人员定期严格培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规范采精、翻鸡和授精手法,减少对鸡群的应激反应;培养无菌操作意识,减少采集和授精过程中与泄殖腔的接触次数和排粪反应的次数等,这些对降低生殖系统细菌性疾病起着关键作用[3];二是集精杯、试管、移液器、专用滴头、擦手布等器具要及时清洗消毒;三是重视操作人员手部消毒环节,在工作前用84或新洁尔灭洗手,能大幅降低授精和翻鸡人员手部的微生物数量,在授精过程中还可以用浸泡过新洁尔灭的擦手布擦手,通过这项措施可以减少手对生殖系统的污染;四是在精液中加抗菌素:杜永所等人在每100 mL精液稀释液中添加2 g 头孢噻呋钠,稀释液与精液1:1混合,结果证实可有效降低精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且对精子无伤害作用[3]。在实际生产中还可以在精液中加青霉素、链霉素(100 mL稀释液中加青霉素、链霉素各50万IU),效果也不错。

5.5 降低应激反应,在抓鸡、翻肛、授精过程中动作轻柔,不强行翻肛、不强行输精;产蛋率分别在50%、70%、80%时模拟人工授精,产蛋率90%时正式授精,让鸡逐渐适应,减少初次授精导致的应激反应。

5.6 尽量全进全出,实行空场消毒,降低鸡场环境污染。

6 小结

蛋种鸡人工授精后产蛋率下降现象较为普遍,但大幅度的产蛋下降就较为罕见,一旦发生损失巨大。结合这次调查分析报告,认为加强种鸡群的饲养管理,熟悉鸡群的生理特点,制定严谨的采精、授精操作规程,特别是加强无菌操作意识,再辅助一定的预防药物,对预防授精后的产蛋下降会起到很好的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 黄炎坤. 种鸡人工授精的卫生管理[J]. 中国家禽, 2004, 26 (21): 20.

[2] 杜永所,庞利娜,汪全生,等.蛋种鸡人工授精过程中微生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杂志,2013,49(13):19-22.

[3] 庞利娜,杜永所,汪全生,等.蛋种鸡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点的 研究与控制[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22):56-59.

[4] 连慧香,王俊锋,郭峰.应激状态下内分泌变化对家禽营养代谢的影响[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9(10):4-8.

猜你喜欢

种鸡产蛋率鸡场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夏季雅士勇对蛋用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成绩的影响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探讨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鸡场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
新西兰祖代种鸡加速入关:黑龙江引入3.32万只;江苏引入1.66万只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鸡场问题的探究
团结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