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上巨虚、曲池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IL-18、IL-1α表达的影响*
2021-11-22谭金曲杨茜芸
吴 霞,谭金曲,杨茜芸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肠梗阻按照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多为慢性梗阻[1]。肠梗阻患者会在肠道局部和全身出现诸多变化,严重时可危及生命[2]。针灸具有疏通经络、通调脏腑等功能。临床研究证明针刺治疗肠梗阻存在优势[3-4],上巨虚是治疗腹痛、腹泻等大肠腑病变的重要穴位[5],而大肠经本经上的合穴曲池治疗肠腑疾病亦能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本次实验通过制备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分别予以针刺上巨虚穴、曲池穴3 d后,观察大鼠回盲部肠组织形态学及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变化,探索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比较上巨虚、曲池在治疗效应上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00±20)g,来源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湘)2016-0002,实验经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管理制度和使用委员会批准而进行,饲养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温度20~25℃,湿度50%~70%,取血后麻醉处死全部实验大鼠。
1.2 药物与试剂IL-18 ELISA试剂盒(批号:EK0592)、IL-1αELISA试剂盒(批号:EK0390)、4%多聚甲醛(货号:AR1068)(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水合氯醛溶液(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批号:171110);75%酒精(湖南广胜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80523);青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80601)。
1.3 主要仪器BD-255LT型低温冷柜(海尔集团);DNM-9602型酶标仪(北京普朗公司);A0.820H型切片机(美国永生公司);AE260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FS-CJ-2F型超净工作台(苏州市冯氏实验动物设备有限公司);TGL-16M型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湘一离心机厂);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25 mm×25 mm,华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1.4 造模与分组50只SD大鼠常规饲养1周后分组。用黑色记号笔在大鼠尾部进行编号,麻醉称重后根据体质量进行分层,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和曲池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上巨虚组和曲池组大鼠参照丝线结扎法[6]制备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具体操作如下:术前大鼠禁食12 h,称重后用10%水合氯醛进行腹腔麻醉(3 mL/kg),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在鼠板上,腹部剪毛备皮后用75%酒精消毒,在腹中线下1/3处开1~2 cm长切口,暴露回盲部,并用无菌丝线在回盲部约1cm处将肠管与直径3 mm的中心静脉管一并结扎(见图1),后将中心静脉管取出(见图2),回盲部肠管放回腹腔内,将腹壁逐层缝合。术后肌内注射青霉素(0.2 mL/只)、手术位置涂抹青霉素抗感染,注意大鼠的保暖和伤口护理,保持笼内垫料的干爽舒适,避免引起伤口感染。假手术组只用针线穿透肠系膜而不结扎,空白组仅称重麻醉。定期测量所有动物体质量、饲料质量、大便量。造模成功标准:大鼠造模后存活,出现懒动、弓背、萎靡,且进食量、大便量明显减少,甚至基本无大便,认为造模成功。造模及治疗期间出现死亡情况及时补齐大鼠数量。
图1 丝线结扎
图2 取出静脉管
1.5 干预方法 参照《实验针灸学》[7]的定位方法,上巨虚位于膝关节后外侧,腓骨小头下约10 mm处;曲池穴位于桡骨近端的关节外侧前方的凹陷中。具体操作:上巨虚组针刺大鼠双侧上巨虚,曲池组针刺大鼠双侧曲池。两组均行平补平泻手法,捻转的角度为90°~180°,频率为60~90次/min;提插幅度为0.2~0.3 cm,频率为60~90次/min,提插捻转后手下有紧滞感视为得气。得气后留针15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2次,持续3 d。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仅捆绑15 min,不进行治疗。
1.6 观察指标
1.6.1 大鼠血清中的IL-18、IL-1α含量 各组大鼠10%水合氯醛麻醉,沿手术位置打开腹腔,找到腹主动脉,将采血针针头送入动脉内,针尾置入抗凝真空采血管中进行采血,然后放入离心机以3 000 r/min进行离心,离心15 min后,使用移液枪取上清液至冻存管内,最后置于液氮罐中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IL-18、IL-1α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6.2 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 采血后处死动物,剪取3~5 cm回盲部肠管,用4℃生理盐水冲洗肠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肉眼观察回盲部肠组织形态后,立即浸泡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后进行石蜡包埋。镜下观察回盲部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并参照结肠损伤评分方法[8-9],对各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情况进行评分。(见表1)
表1 病理学判断回盲部肠黏膜损伤的评分标准(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者用LSD,方差不齐者用Tamhane’s T2法。不满足正态性者,使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回盲部肠组织形态学改变 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肠管形态正常,黏膜无损伤;模型组大鼠出现腹腔粘连,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明显膨大,肠壁变薄、充血,梗阻部位以下的肠管瘪陷萎缩;上巨虚组和曲池组大鼠梗阻部位以上肠管也出现扩张、膨胀,肠壁充血水肿等现象,但其程度均低于模型组。(见图3)
图3 肉眼观察各组大鼠肠管形态
2.2 各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比较 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为0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上巨虚组、曲池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曲池组比较,上巨虚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比较s,分)
表2 各组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比较s,分)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aP<0.01;与模型组比较,bP<0.01;与曲池组比较,cP<0.05
组别 动物数(只) 损伤评分空白组 10 0.00±0.00假手术组 10 0.00±0.00模型组 10 12.67±0.58a上巨虚组 10 6.67±1.15b c曲池组 10 9.00±1.00b
2.3 各组大鼠血清中IL-18、IL-1α表达比较 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IL-18、IL-1α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8、IL-1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上巨虚组、曲池组大鼠血清中IL-18、IL-1α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曲池组比较,上巨虚组大鼠血清中IL-18、IL-1α含量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清中IL-18、IL-1α含量比较(x±s,pg/mL)
3 讨 论
肠梗阻不仅会导致肠管本身的病理反应,还会引起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导致重度感染、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严重后果[10]。肠屏障功能变化是引起上述病理的机制之一。当肠屏障功能受损时,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移动,促发细菌性炎症反应[11],形成炎症性肠梗阻。炎症介质是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关键因素,且术后肠梗阻的损伤程度及疾病持续时间与肠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2],所以积极抗炎治疗,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18(inereluekin-18,IL-18)作为机体重要的炎症前细胞因子之一,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IL-18能促进T细胞增殖,诱导调节Th1细胞的分化成熟和促进Th1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并且增强T细胞、NK细胞、FASL的表达,从而促进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炎症反应中具有双刃剑的作用[13]。唐月华等[14]研究表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8含量显著升高,认为其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同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IL-1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白细胞黏附分子,使白细胞易于与血管内皮黏附,并直接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参与炎症的发生过程[15]。IL-1α能介导天然免疫,是启动固有性免疫应答反应的关键,作为IL-1家族中一员,同样能促进其他炎症因子的表达。有研究表明,单核细胞上存在的IL-1α,通过细胞接触反应,在单核细胞肿瘤发生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6]。本实验结果表明,针刺上巨虚、曲池能通过降低血清IL-18、IL-1α的表达,减轻肠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可能为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机制之一。
本次实验选取大肠合穴上巨虚与大肠经合穴曲池进行对比,探究它们在不完全性肠梗阻中治疗作用的差异性。范鸿颖等[17]基于现代临床文献探讨了上巨虚、曲池与大肠腑的联系,结果表明上巨虚治疗便秘及术后胃肠诸证最具优势,而曲池主治除了外经病证也涉及部分消化系统病证,但与大肠腑的联系不如上巨虚。本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虽然针刺上巨虚或曲池均能改善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回盲部病理组织形态,降低大鼠血清中IL-18、IL-1α的表达,但上巨虚组疗效优于曲池组,存在穴位相对特异性。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共同参与和诱发的连续而复杂病理过程。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与多种蛋白及炎症介质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中频电腧穴刺激能增加腹部肿瘤所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血清中PLB、PBA、RBP的表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18]。梁芝国等[19]认为针灸能通过调整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代谢过程,通过乙酰胆碱的平滑肌收缩作用,有效治疗麻痹型肠梗阻。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上巨虚、曲池能够有效降低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及血清中IL-18、IL-1α含量,改善大鼠肠道炎症反应,且上巨虚穴优于曲池穴,为不完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有效选择。
猜你喜欢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