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路径研究
2021-11-22谭分全刘次琴
谭分全,刘次琴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教学部,广东 江门 529000)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动体育强国战略和开启健康中国新格局,进行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体育事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1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与体育强国分析
1.1 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市场流通由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两者基本平衡时,有利于市场的流通,而当两者倾于失衡时,市场的流通就会受阻或萎缩.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要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进行调整,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凸显供给侧内涵.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基于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来的、具有战略性的治理策略,站在发展与改革稳定发展的角度提出有效供给,灵活处理市场需求关系,适应供给结构端与需求端的不断变化,科学合理的提升供给要素的实用效率,降低高能产出的无效供给,提高供给端的服务质量,促进供给与需求结构的生态化发展[1].
1.2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我国体育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体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使体育产业区域发展失衡日益突出,这与我国体育事业“共建共享”发展理念是相违背的.实践意义表现在体育产业对社会经济乃至文化教育方面的推动作用,体育产业得发展促进体育赛事资源优化组合,增强了体育文化教育的凝聚力,进一步激发体育市场的经济活力.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地位及引领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资源供给端应切实做好产出效率和质量,促使体育资源优化配置,调整供给与需求结构均衡发展.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结合各个地区的特色与差异,以地区经济为基础进行综合考量,在体育文化方面如何加强民俗体育项目资源的供给与发展,使其融入到全民健身中去,服务群众体育,理论意义表现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引导下的市场资源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面对各行各业的最为深入的改革业态,并对其中的产业化发展的文化、经济、资源、生态等进行分类治理,明确供给端的基本任务和需求端的内在容量.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方位,对体育事业“诊断与优化”,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开发体育产业链,激活体育消费市场,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1.3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与推进体育强国的耦合关系
2019 年国家提出了到2035 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远景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与体育强国建设是一种互融共通的耦合关系.
一方面,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对体育强国建设的促进作用.供给侧改革是对资源的优化和重组,体育资源涵盖了教育、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协调共享,进一步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优化体育产业资源.体育强国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是在体育大国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优势互补,实现一种资源共享、文化协调、绿色运营、开放式的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发展能够在实际意义上推动各项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协同共进,为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代表了一种基础性的发展力量.可见,体育产业供给发展与体育强国建设理念是一种推动和引领并存的关系,供给侧改革使得这种关系更加凸显,由于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进一步彰显了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与体育强国建设确实存在一种耦合关系[2].
另一方面,体育强国建设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引领作用. 2019 年8 月体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与实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上实现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其中提出了优化发展体育产业系统链条,营造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的互动融汇环境,加速体育产业供需关系链条升级.体育强国建设促进了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互联网信息技术、云端数据库、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实体经济协同互融,创新发展了生产方式、服务方式以及商业运营模式,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发展.另外,体育强国建设是我国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新的工作任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措举,体现了国家综合软实力,彰显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价值[3].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导致了体育产业布局及其资源供给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新时期我国要推进体育强国战略,就要实现各个产业资源供给之间的均衡发展.
2 新时代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体育产业区域特色资源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协调
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追本溯源”,从产业发展结构与布局着手,实现产业结构趋于科学合理,产业链完善,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首先,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地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凸显,这是建设体育强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城际体育赛事的举办使得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呈现良性循环,而乡村缺少体育赛事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诸多优势均聚集在城市中心,体育产业区域发展及结构分配存在较多不合理.其次,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在“精准”供给方面存在差距,如游泳、滑雪等青少年培训项目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突出.近些年体育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指导与保障下,2019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所占GDP 比例升至1.1%以上,2020 年体育产业消费市场将突破1.5 万亿,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将更为顺畅、协调.但是在体育产业整体发展仍呈现出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体育市场培育不充分等问题.
2.2 体育产品品级较低,竞争力不高
体育产业资源地区供给不平衡,加剧了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差距,影响了体育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滞后,供给端市场规模与产品品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体育产品监督体系仍不规范,体育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体育产品质量与档次未能达到人民群众的需求等.这些因素造成国内优质体育用品品牌少,体育用品的核心竞争力与国外品牌还存在一定差距,国民对“中国制造”的体育用品认可度不高.在附加值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体育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国内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4].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转型升级滞后,表现在相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硬核”技术不高、产品品牌意识不强等方面.在体育产品“硬核”技术不高的情况下,民族品牌难以建立,直接影响到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体育产品仍旧停留在较为“低级”的层面上,不能满足体育事业高速“发展阶段”的新要求,造成产能过剩,无效供给问题也愈发突出.
2.3 体育赛事资源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均衡
体育赛事活动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精神,只有举办更高水平的赛事,让更多民众参与到竞技比赛当中,才能实现全民健身目标,激发体育消费市场活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体育贡献”.在人们参与热情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体育赛事的举办场次与规模远不能满足人们实际需求.当前大多的体育赛事,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赛事精神中,都无法充分展现当代体育精神.体育赛事优质资源的缺乏和人文内涵的缺失,进一步导致体育赛事无法带动经济发展,全民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受到较大打击[5].
仅8 年时间,我国马拉松举办场次呈井喷式增加,增加场次约为15 倍,并且参赛人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增加人数约为13 倍(见表1).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群众参与马拉松赛事的愿望和热情略显不足.有些群众虽然有意愿参加马拉松赛事但由于报名程序复杂、要求过严以及赛事单一等原因还不能满足大部分长跑者的意愿,进一步表现出我国赛事资源供给不足的实际情况[6].除了马拉松赛事以外,还有城市网球公开赛、健身气功大赛、广场舞赛事等,赛事资源的区域局限性导致了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不均衡.
表1 2011—2018 年我国马拉松举办存场次及参赛人数
2.4 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及其局限性
在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空前高涨,“每天锻炼一小时”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体育场馆资源的供给与国民锻炼数量供需矛盾成为实现全民健身目标的最大障碍.首先,各类学校现有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不高.如当前中小学体育馆在非教学情况下,体育场馆呈现闲置状态,其价值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以当前参与人数较多的广场舞为例,大部分广场舞爱好者是在公园、小区空地或者生活广场开展广场舞,并没有专门的场地以供健身活动.其次,地方政府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大,虽然当前国家投入较多资金建设公共体育活动场所,但仍旧是杯水车薪,供需矛盾突出.例如:诸多大型体育馆和高校体育馆维护成本较高,处于半开放状态,即支付一定费用才可以使用,如何盘活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已成为我们建设体育强国亟需的重要问题.
2.5 体育旅游产业资源供给与开发不足
第一,体育旅游产业资源供给端发展不协调,没能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配.近年来体育旅游成为大众时尚生活的一部分,期间可以尽情领略大自然风景,这就是当前新兴的体育旅游产业.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体育赛事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体育旅游产品,促进了体育旅游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第二,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包含地方多种资源,其中民俗体育资源的供给是与当地文化环境相契合,民俗体育资源的开发要与社会、文化以及生产力相适合,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没有从长远目标考虑,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兼顾协同发展的目标.第三,在信息化背景下,没能够深入挖掘民俗体育的特色与传播方式,缺少有效的供给链.体育旅游供给侧改革对当前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四,对于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来说,在推进发展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机制融合障碍、制度融合障碍和需求融合障碍等方面,当前人们对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机制、政策环境认识不到位[7].针对当前体育旅游市场来说,体育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产业规模偏小及行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体育旅游产业资源供给端与需求端显著不平衡.
3 新时代体育产业供给侧优化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各行业之间逐步实现深度融合的关系,互联网信息技术加速了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了云端数据库、人工智能等与体育产业实体经济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拓宽了体育产业资源的供给路径,培育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体育用品业的市场主体活力,创设良好的体育赛事资源供给分配模式,盘活体育场馆资源的可持续性运营.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创新体育产业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逐步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多元化供给.
3.1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背景下积极拓宽体育产业资源供给途径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当前体育产业资源有效的一种供给途径.要大力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加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运行能力建设,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运行能力建设主要包括3 个方面:完善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管理机制;处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体育产业供给与需求结构优化运行.政府相关部门要全面落实“放管服”相关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单位组织的自我发展积极性,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加快由体育产业供给“主管”向“指导”角色的转变.政府要根据体育产业市场供需情况,积极做好体育组织的培育工作,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市场供给能力,促进产业市场供给的多元化发展.其次,政府要成立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议事机构,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如可聘请相关学者、行业负责人等专业人员为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咨询,积极拓宽体育产业资源供给途径,不断提升购买服务产品质量,有效减少购买浪费、服务质量不高、监督不到位等现象,进一步提升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运行能力.
3.2 以“金融支持”提供资金保障模式支持体育用品业发展
以体育金融和体育经济的新模式不断激发中国体育制造业的创造力.我国体育产品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培育意识不强是国内体育市场规模扩大速度不足、品牌影响力小的主要原因.我国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巨大,尤其是在体医融合发展背景下,广大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种类和保健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也在多元化发展,可当前供应端与需求端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协调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金融支持,投资支持,这就形成了“体育金融”.充分利用“互联网+体育”金融服务平台,加大金融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社会资本流入体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资源供给的最大化,助力体育产业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3 基于产业创新思维的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推动体育创新发展,是实现当前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产业发展中无效供给和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在创新、创造和管理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体育产业资源供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有效激发体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以创造、创新来获得更高的体育价值与经济价值,营造尊重产业知识和创新人才的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氛围,实现体育工作者劳动创新成果与社会价值的良好对接.
第二,实现现代体育竞赛的科技创新,服务人类的全面发展.当前体育赛事竞争程度激烈,要想贯彻体育精神,获得较好的体育成绩,传统的刻苦训练已经不能满足运动员适应比赛任务的需求,这需要在科技应用的支持下,来面对国际体坛赛事竞争[8].针对运动员成长方式与身体特征,对身体运动技能进行筛查,并进行准确科学的体育训练干预,检测运动员神经肌肉训练适应性和临场比赛心理等.这对于教练团队是新的挑战,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参与到教练团队,科学制定训练方案,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另外,针对群众健身需求上升与科学健身指导不够的矛盾升级,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体育锻炼.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创新体育赛事体制与机制.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的体育事业出现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等情况,可以尝试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进行解决.我国体育产业供给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地域不均衡方面,如沿海发达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要远超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远超于农村地区,这也是由地域特性与产业集群化发展所决定的.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欠发达地区体育事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体育产业特色发展道路,通过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发挥当地体育产业特色优势,鼓励体育创新,实行多样化全方位消费供给,扩大消费人群,以基础体育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特色体育发展,满足体育消费需求,减少无效供给等情况出现[9].
3.4 坚持“绿色体育”理念实现体育场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根据举办奥运会赛事的场馆环境要求来看,场馆建设的环保评测有着重要的价值,实行生态化体育场馆建设,同时也是参与体育竞赛的必要条件[10].“绿色体育”理念是建设健康中国重要途径与保障.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具有产业融合性强、覆盖领域广和资源消耗低等特征,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深入人心,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树立文明的生态建设观念,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大型体育活动中要坚持节能节俭,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原则,始终发挥体育的低碳环保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体育需求.推行绿色体育发展战略,需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重视体育场馆投入使用的可持续性并不断创新改进,提升体育工作人员的生态意识和综合能力,以此提升体育场馆资源的供给效能.
3.5 推进体育旅游产业资源供给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体育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体育旅游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体育旅游业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发展.体育旅游是当前旅游业重要发展方向,要实现体育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精品观光赛事和特色旅游路线.各个地域间的体育赛事活动不同,旅游产业发展也具有一定差异.积极整合与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将体育赛事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展现当地体育文化精神,打造特色体育旅游路线.二要大力培育与支持企业投入到体育旅游发展.加强与优质品牌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开发与延长产业链,提升旅游产品企业产业集中度,实现体育装备企业的转型发展,将当地体育旅游文化优势与体育产品优势相互结合,培育特色的体育旅游自主品牌.三是培养树立“体育产业+”的理念.“+”是一横一竖,即纵向是延长产业链,积极开发体育培训、体育装备、体育资讯等行业产业链,横向就是指加大将体育产业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力度,为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决定了需要对体育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新的发展战略,针对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无效供给、区域发展失衡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健康中国、全民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创新和绿色体育等方面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强化体育从业人员素质与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体育的产业的转型升级,牢固全民健康的发展理念,担当起体育和体育人的责任与使命,不误时代期盼,为民族复兴大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体育的应尽责任与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