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模式下“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探索

2021-11-22樊陵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计价装配式计量

樊陵姣,陈 诚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言

工程造价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综合型人才,是应用型专业,其课程体系应与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相符,尤其是其中的核心课程——工程计量与计价,其教学更应该根据建筑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展开。装配式技术的出现,使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出现了新的模式,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合同管理与措施项目变更都在发生变化,其计量计价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作为为社会输送精英人才的基地,高校应重视高等教育与行业发展接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专业培养,并重点探索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

1 装配式建筑模式概述

装配式建筑最早应用于日本和欧美的一些国家,其是将施工现场的一些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进行一些构件和配件的制作与加工,比如楼板、墙板以及楼梯板等等,而后通过运输和吊装的方式在现场进行拼装[1]。装配式技术可以大大加快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减少劳动用量,节约材料,并有利于环境保护,这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而很多国家都逐渐重视与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目前,装配式建筑在住宅类项目中应用较多,我国住建部已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各大房地产商应用装配式技术进行项目施工,并定下了部分应用推广目标,明确了装配式建筑重点发展城市及在新建项目中的占比[2]。

2 装配式技术对计量计价的影响

2.1 构件工程量计算及单价的套取难度大

以往在进行计量计价时,均是按照各地区的消耗量标准进行工程量确定及价格计取,而消耗量中各预制配件的工程量及单价标准均是按照外购成品运输到现场安装编制,这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大不相同,因而其构件的工程量标准及信息价格无法作为精确计量计价的标准。而目前,装配式建筑中各类构件的标准化设计程度较低,尚无法确定统一的构件价格标准,这也给装配式建筑的计量计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2 措施项目费的计费依据存在缺失

大部分地区现行计价依据中,措施项目的计算都是基于现浇工艺编制的,比如超高增加费、垂直运输费等,而装配式建筑模式下,预制构件运用较多,与之相对应的现场脚手架、模板的应用量会大大减少,因而按照建筑面积计算其工程量也不尽合理。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中会用到较多措施结构,比如预制装配道路板等措施结构的运用,在实际计价时也缺少计价依据,在工程款结算时更容易引发纠纷。

2.3 规费、管理费及利润的取费基数及费率的适用性引起质疑

规费、管理费以及利润对装配式建筑的总造价影响较大,以往大多数地区是根据相应的取费基数乘以费率来求得,比如很多城市的规费便是由人工费乘以费率求得,管理费及利润则是以人机之和或者是人机之和乘以费率求得。而在工厂进行制作与加工的构件,其材料费上升明显,人工费则下降明显,且装配率不同,人工费与材料费的占比也不同。因而,传统建筑模式下采用的这几类费用的计算方式引起了很多造价人员的质疑,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造价的精确性。

2.4 现行风险费用的确定不尽合理

风险费用是项目综合单价的构成部分,现行计量计价模式中风险费大多是发包人承担的。在装配式建筑模式下,构件的价格可以依据市场的人工成本进行调整,承包人承担了较多的价格风险。因而,招标文件中对于承包人承担的风险范围也应适当降低,以保证承包人基本利益。

3 装配式建筑模式下“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通过了解多所学校的“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现状,发现大部分高校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

3.1 教材与实践脱节

“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建筑工程计量和建筑工程计价。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教材是以传统建筑施工教学内容、现行的清单计价规范以及各地区的消耗量标准为主,几乎没有涉及到装配式建筑的相关介绍,授课内容中也较少提及装配式建筑计量计价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学生所学的内容勉强能够适应一般建筑项目的造价岗位需求,而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造价岗位的要求,这使得人才市场上装配式建筑造价岗位人才急缺,这是该门课程教学的一大局限。

3.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教师传授与学生听这种方式为主,借助的教学手段也以多媒体PPT为主,少数高校开始进行该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或者是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的探讨。但从教学实效来看,学生的掌握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多数高校并未对装配式建筑方面知识展开教学,少数涉及装配式建筑教学的高校也尚未找到高效的教学方法。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较为被动,进而影响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效。

3.3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为了巩固理论教学的效果,很多高校都针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设置了工程计量与计价电算课程的课程设计等,然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受教学内容及学时限制,教学深度不够,学生不具备完成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实践与理论教学脱节,某些高校都是在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后再集中进行课程设计,或者是等下一学期再进行电算课程教学,这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时已经忘记部分理论知识,进而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此外,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尚未随着装配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发生相应的改变。

3.4 教学环境不佳

“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大多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展开,这对于工程量的计算等基本知识的讲解是没有较大影响的。但是,在进行计价部分教学时,学生在教材上基本查询不到相应的价格信息,更查不到构件的市场价格信息,这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在识图环节的讲解中,普通多媒体教室也无法打开CAD 图纸进行讲解,学生需要打印出相应的纸质图纸,这也影响到统一教学的效果,部分同学对图纸不熟悉,无法找到相应的构件,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这也是该门课程的教学局限性所在。

4 装配式建筑模式下“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基于“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在装配式建筑模式下存在诸多局限性,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基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其对项目计量计价的影响,对该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笔者基于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4.1 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建设的与时俱进

装配式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得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缺失很多计价依据,一些费用的计取也不尽合理。这就需要结合建筑行业发展实际,呼吁政府做出相应的改革,并与企业联合探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首先应从教学内容的完善出发,进行教学改革。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与教材方面,不仅要结合装配式建筑的计价特点,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应当鼓励教师选用最新的计量计价教材,并且积极参与创新教材的修订,实现教材建设的与时俱进。

4.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学生只是一味听讲,所能吸收的知识有限。一线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综合选用混合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湖南工学院在进行“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时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即选用一个规模适中的建筑工程,每进行到某个理论教学阶段,便进行该阶段的工程量计算和定额的套取,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基本方法。

4.3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电算课程与课程设计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针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然而其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效果并不理想。在电算课程以及课程设计的安排方面,可以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穿插进行,即讲完某分部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内容时,便可进行相应部分的电算课程,同时要求学生的课程设计进度跟上教学进度,这样能够达到巩固理论教学的目的,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寻求产学研合作,丰富教学环境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模式而言,学生对装配式建筑都是存在于想象中的,学生没有针对装配式建筑进行专门的认识实习,因而难以理解其施工过程和计价特点。针对这一现状,学校与教师都可以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并且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巩固该门课程教学效果。比如,远大房地产公司大力推广装配式住宅项目的建设,并且在全国多个城市有预制工厂和实践项目。学校可与当地的远大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学校提供师资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环境。

5 结论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合理的造价管理作为保障,而造价管理需要高素质的造价人才保驾护航。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校需要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应根据社会及行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确保毕业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尽管现阶段的教学存在较多局限性,但只要切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造价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计价装配式计量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
关注新“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几大特点
如此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