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失败原因
2021-11-22黎家玲
黎家玲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 550000)
0 引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为了自己的业绩或者是迫于政策压力而选择在财务上弄虚作假,由于财务造假而被披露的企业不在少数,这无疑导致了审计失败。所以,如何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1 审计失败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审计
审计是指专门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国的政府、各级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收支的事前和事后活动进行检查。[1]审计是一个独立的监督过程。审计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作出合理保证。审计所得出的审计报告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在作出决策时有一定的参考意见,而且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依赖程度也会加强。在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到有意义的审计报告应该遵循审计准则、遵循职业道德准则以及在整个审计过程都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而且在审计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职业判断。
1.2 审计失败
在现阶段,关于审计失败概念的界定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审计失败是指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实施了恰当的审计程序,但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或者是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无法给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提供相应参考。另一种认为审计失败是指相关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没有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企业一起进行财务舞弊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经济市场交易活动中,交易的双方对交易物拥有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这现象被称为信息不对称理论。[2]这种现象在各个交易活动中都会出现,交易双方拥有信息较为全面的一方对比拥有信息较为片面的一方在交易中往往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占主动优势,而另一方就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这种情况在审计活动中是比较常见的,委托人在委托事务所对代理人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的时候,对评价审计质量所需要的信息是很难去获取的,所以委托人就属于拥有信息比较片面的一方,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1.4 委托代理理论
企业一般采用职责分离的原则,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别交给不同的人进行管理,这避免了两种权力集于一人手中带来的一些严重后果,比如阻碍公司规模的扩大。这两种权力的分离能够使企业的拥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权力之间相互抗衡、相互制约,这种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3]在审计过程中,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委托方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其他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而代理方就是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情况下,在委托代理双方,委托方掌握比较全面的信息,处于优势地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会在这两者之间出现,这种情况是在委托人特意隐瞒事实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对代理人的利益有影响。
2 审计失败存在的原因
2.1 未实施合适的审计程序
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审计准则规定,审计人员必须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以便得到相关的、可靠的、充分的审计证据,然后才能据此出具审计意见和报告。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等原因,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各个程序中都会有不完善的地方。[4]比如,在事前准备时,审计人员本身所拥有的信息就是片面的,在这阶段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前期准备工作复杂,这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事务所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就会出现得到的信息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完整的,这些都影响审计的质量。
2.2 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水平
由于目前事务所缺少审计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事务所在招聘的时候对应聘者的要求降低了许多。许多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可能所拥有的相关审计知识还停留在学校课本上,并没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对审计业务了解不多。在审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对方企业,对企业的工作者轻易相信,不能始终地保持怀疑和谨慎态度,仅凭借自己的直觉主观地选择信任对方。少部分审计人员在工作时并不能注意到对方的重大交易事项和异常交易事项,以至于不能合理地判断对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甚至无法进一步分析有关审计的财务数据,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关于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水平的种种情况都可能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
2.3 利益驱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或者想要得到巨大的利益,他们会选择通过在财务上弄虚作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5]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难度也随着这种刻意的弄虚作假而加大,审计失败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财务上弄虚作假的情况在每年披露出来的审计失败案例中占绝大部分。为了上市,很多企业会通过很多方法来达到上市的要求,比如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编造会计凭证等方法。虽然对于造假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造假的惩罚力度不够,相比于通过造假所得到的收益,这些惩罚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很多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还是会违背法律而去造假。
2.4 内部控制不完善
如果企业设计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而且该系统得到有效的运行,那么该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开各种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很多企业内部存在一套完整并且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或者是企业管理者在操控这个系统,使这个系统形同虚设,甚至有些企业内部根本就没有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这些情况都使审计失败的风险大大提升。
3 应对审计失败的措施
3.1 规范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审计准则,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获得充分、完整的审计证据。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经营范围、经营状况、风险评估等情况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审计框架,确定一套合适的审计标准,将各个阶段的审计程序落实到位,以保证获得高效的审计质量。不管是在审计的事前准备阶段还是审计过程中以及审计总结时,审计人员都应该清楚审计的重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要有应对这些风险的措施。
3.2 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审计质量,所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事务所首先应当考虑的事。事务所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应该提高应聘者的条件,应聘者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充分了解审计业务并且对实操也有一定的接触。在进入事务所之后,事务所还应当加强对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考核,这个考核应该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对于那些考核不通过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或者直接辞退。除培训专业知识之外,也要对人员的道德文化进行培训,因为出现审计失败的原因除了被审计单位的道德修养不够之外,也有审计人员和企业一起舞弊的现象。
3.3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企业在利益诱惑下会选择在财务上弄虚作假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对造假的处罚大多只是民事处罚,而且惩罚的力度比较小,相对于造假所得到的利益来说,这样的处罚微不足道,所以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冒险去造假。政府应该加大对造假的处罚力度,而且应该设立相关的监管部门,使造假的概率降低。
3.4 完善内部控制
企业应该制定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内部应当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企业内部实行互相监督制度,各个部门互相抗衡、互相制约。企业的权力不得集中在一个人或者是少数人手中,避免有人利用职权架空管理系统。企业的各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独立性,除了工作之外不得有其他往来,减少串通舞弊的可能性。
4 结语
近年来,审计失败的案例经常发生,这无疑影响了事务所的专业能力以及声誉,而且还影响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使投资者不再相信被审计单位。所以,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规避各种可能导致审计失败的风险因素,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发表合适的审计意见,提高投资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相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