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拓展的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

2021-11-22王永胜李斌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物理图书馆空间

王永胜,李斌英

(山西大同大学 图书馆,山西 大同 037009)

0 引言

图书馆由“图书”和“馆”组成,表明决定图书馆命运的两大根本性的资源是信息资源和空间资源[1]。立足于空间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是图书馆立命的根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以藏为主”的第一代、“藏用结合”的第二代,正在迈进“以人为本,注重人的需要”的第三代,图书馆空间资源的内涵和功能也随之动态变化,变得更为宽泛和重要。近年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通过针对“学生的成功”调研后得出“图书馆空间利用是对学生成功的有力支持”的结论[2],更体现了图书馆空间的重要性。图书馆的空间不仅是提供服务的场所,更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基于空间及空间延伸来研究和创新图书馆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和新的风尚。

1 信息时代图书馆空间及服务空间延伸的内涵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服务理念的更新使信息时代图书馆空间的内涵比传统图书馆空间的概念更为宽泛,它不再是单一固定的场所,而是由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交融组成的具有知识交流、知识创新、知识创造的服务中心。新时代图书馆空间延伸服务就是指图书馆在传统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全方位多层次地延伸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与范围,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两个方面。对内一方面通过空间再造、新馆建设等方法拓展图书馆的物理服务空间,一方面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建设虚拟服务空间,对外则通过与院系及社会各单位合作扩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与范围。可以说信息时代所有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地方都属于图书馆的空间或者图书馆延伸服务空间,它既包括本馆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还包括一些延伸空间如嵌入式教学空间、与社会单位合作提供深层次服务的空间等等。

2 拓展图书馆空间,延伸图书馆服务

拓展图书馆空间是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的重要举措,图书馆空间文化与读者服务的有效融合能极大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效果,体现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2.1 拓展图书馆物理空间,深化图书馆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图书馆的空间格局已不能适应图书馆功能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拓展图书馆物理空间成为趋势所在。拓展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扩建图书馆,另一方面是优化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扩建图书馆既能减轻已有图书馆的压力,增加读者的容纳量,又能增加开展创新信息服务的空间,如创客空间、体验空间等。然而扩建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不适合大部分图书馆。选择优化已有的图书馆物理空间成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首选。

这里的拓展图书馆物理空间主要是指优化图书馆原有的空间。优化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就是要进行图书馆空间再造。图书馆空间再造不是对原图书馆空间进行简单的装修装饰,而是针对读者需求、不同研究课题的需要、学科建设的要求等对传统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调整资源布局,运用图书馆设备和各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内部营造出各种大小适宜、布局合理、虚实兼备、舒适便捷的空间场所。这些空间场所是灵活的、人性化智能服务空间,可随时根据用户需要灵活地进行重组变化其功能,具有开放、灵活、弹性的特征。在优化图书馆物理空间方面,国内外高校可谓是各显神通,空间再造后的称谓也彰显各自的特色,如英国考垂文大学的颠覆性媒体学习实验空间[3]、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可视化技术体验中心、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的“信息共享区”、同济大学的闻学堂等。这些空间将物理空间、技术设备、馆藏资源以及本校情况融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共享交流的场所,使读者既可以像过去那样阅读和学习,也可以享用数字化信息和学术研讨、教育培训、创意展示等[4]。空间模式的转变标志着图书馆空间服务从单纯的借阅转变成为综合性学习与知识创造提供支撑,标志着图书馆服务向“以人为本、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理念转型发展迈出一步,它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从以图书馆员为主体转以用户为主体,二是学习方式从知识传递转为知识创造和自主学习,三是图书馆从提供资料的场所转为交流思想的场所[5]。

2.2 建设虚拟空间,实现虚实交融的空间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满足读者不受时空限制随时获得有效信息资源,图书馆逐渐从实体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图书馆发展。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纷纷建设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具有交互功能的虚拟空间,既能满足读者即时享受图书馆服务,又能为读者营造独立的知识空间,使读者可根据自身需要查阅各类信息与专题。这种虚拟空间的建设极大地释放了图书馆馆舍空间的压力,使图书馆在服务的时空维度上得到极大延伸。同时,这种虚拟空间与图书馆实体空间在服务内容上互为补充,在服务形式上彼此呼应,实现虚拟与现实相互交融的服务[6]。

2.3 扩展图书馆空间,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扩展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就是突破自身图书馆物理围墙,加强与院系或其他社会单位如公共图书馆合作,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和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合作形成一个图书馆体系,这是图书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7]。国内外图书馆与院系合作开展深层次服务主要是通过嵌入式服务实现,如嵌入式学科服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等。嵌入式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员走出图书馆深入到各院系师生读者中,了解并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递送式”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开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与公共图书馆等其他社会单位合作,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图书馆肩负全民阅读重担的必经之路。与公共图书馆等其他社会机构合作,通过举办讲座、文化沙龙、艺术鉴赏等各种类型的活动,既可以为读者提供信息交流场所,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形成多维读者服务空间;又可以将自己丰富的馆藏资源、数字资源及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双方信息共享,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服务,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3 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发展趋势

3.1 更加注重人的需求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需求是第三代图书馆的显著特征。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前两代的重收藏转变为重交流和分享,图书馆的建筑与空间布局也要随之改变,从以阅览室为主体的形态转变成以学习空间为主体的形态,除阅览室外只设置阅读单间转变为现在设置的各种大小不一的研讨室[8]。这些空间布局的变化都是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打造学习、交流和实践的空间,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交流。

3.2 更加注重资源融合

图书馆资源既包括文献信息资源,也包括空间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的融合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激活原本意义的文献资源,二是开发新资源,三是将各种资源有机融合[9]。在信息共享空间中,将物理空间与内外部生态环境有效融合,注重读者体验;将信息技术、虚实空间与信息资源有效融合,注重虚实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知识交流空间的营造。通过这些融合,使未来图书馆成为一个由虚实空间、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用户参与等多因素构成的“立体”的多元生态系统,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习、研究、体验、知识交流与创造、文化休闲等多元共存的场所。

3.3 更加注重图书馆空间服务品牌的塑造与营销

品牌源于商业领域,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图书馆空间服务品牌的塑造与营销是图书馆对读者与社会需求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目的就是要改变读者认为图书馆就是藏书的地方的传统认知,改变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在满足读者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服务内容,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得到读者的认可,提升读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图书馆空间服务品牌的塑造是图书馆结合学校及地方区域特色、读者需求等进行空间再造,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品牌。如华南师范大学的至善堂、南京师范大学的多媒体艺术阅读体验空间、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的“信息共享区”等,都是各馆的空间服务品牌。图书馆营销已经受到国际图联的高度重视,为鼓励图书馆的创新营销和推广活动,从2003 年开始每年评选国际图书馆营销奖。2012 年由清华大学学生和图书馆共同制作的系列短剧《爱上图书馆》获得一等奖。

4 结语

图书馆在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还拥有多样化的空间资源。拓展并重构图书馆的空间功能是新时代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创新和深化服务的必要保障,其目的在于创新图书馆空间服务内容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未来图书馆更注重人的需要,是开放、包容、共享的文化设施,是读者安静的学习场所,还是读者知识交流、创新、分享的中心。

猜你喜欢

物理图书馆空间
只因是物理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