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视角下古籍影印出版中的编辑工作

2021-11-22中州古籍出版社李瑞瑞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8期
关键词:影印体量古籍

文/中州古籍出版社 李瑞瑞

现代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影印出版是一种较为常见、快捷的方式。当然,影印出版有赖于扫描、拍摄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来,古籍整理规划都非常重视影印工作,“一来不是所有的古籍都需要点校注释,有些比较专业的资料,只有相关学者研究才看,影印成为最佳方式;二来影印能够反映底本原貌……”影印出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古籍原貌,供读者鉴古知今、足资参证。“一是影印可使古籍化身千百,打破广大学者版本研究的空间限制;二是古籍原本随着时间的流逝仍在消损,部分古籍原本丧失了,影印本却保存了下来,从而打破了广大学者版本研究的时间限制。”然而,对于一些体量较大的古籍文献来说,影印出版仍然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出版过程中,整理者、校注者的工作固然是重点,但与此同时,编辑也须投入大量细致的工作,分条屡析,分册排序,尤其是单个编辑无法完成时,多人责编极易造成混乱,这就要求编辑们既耐得住性子,理得清思路,又要互相完美协作,才能保证大型图书的出版不出或少出纰漏。

一、分类

分类是类书影印的奠基性工作。有的古籍已经自然分类成形,但更多的文献资料条目庞杂,缺乏条理,尤其是一些大型资料书籍、工具书籍,卷帙浩繁,情况复杂,必须进行二次整理方能定稿。中州古籍出版社近年来陆续出版了几套大型影印古籍图书。《中国地方志分类史料丛刊》即是一部大型类书。因为该书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地疆域沿革、历史地理、生态环境、风土人情、艺文金石、各色人物、纪事杂录等方方面面,一共1200多部地方旧志,史料价值弥足珍贵,也决定了该部书稿极其困难的编校过程。几经斟酌,整部书稿被分为“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社会、地理、人物、艺文”八个大类,各类之下又详细分卷,共为48卷。如 “地理类”就分为“疆域星野卷”“路桥津渡卷”“名胜古迹卷”“气候卷”“山水卷”“物产卷”“沿革卷” “舆图卷”“灾祥卷”;“人物类”分为“方技卷” “宦绩卷”“烈女卷”“耆寿卷”“仙释道隐卷”“乡贤卷”“孝友卷”“愚贤卷”“忠义卷”;“艺文类”则分为“金石卷”“诗文卷”“序跋卷”“著述卷”等。这种把志书分类辑录整理的做法,极大方便了读者查询参阅。对于一些大型古籍图书,参照这种详细分类法是有必要的。普通读者甚至是专业读者,面对大部头的文献资料,往往会一头雾水,无从查起,至少不能迅速快捷地查询到所需信息。只有以庖丁解牛之法把文献化大为小,才能真正使文献成其为文献,资料成其为资料。

图书分类一旦明晰,接下来的分册工作就可以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即使各册内容丰简不一,亦可采取厚者再均分的方式,使各分册基本保持体量相当。退一步说,即使出于各种原因,各分册厚薄不均衡,但只要逻辑清晰,内容明确,依然称得上分类得当。反之,为了追求平均而平均,割裂了文本内容,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画蛇添足了。

二、分册

对于大型文献类图书来说,自然是分册均匀、整齐美观为上。一般来说,最适宜阅读、携带的单册图书应在200页至400页之间。有的古籍体量较大,可以采用“分厚为薄”的方式,按篇目、章节进行分册,尽量做到不割裂完整的章节内容,又达到各册体量相对平均的目的。有些古籍体量极小,一种文献甚至只有几十页、几页,这时,可以采用“拼薄为厚”的方式,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把数种文献拼成一册,使各分册不至于过于单薄。

更多的时候,由于各类文献年代、作者、内容、存世情况不一,体量上极不均衡,既有超厚的,也有极薄的,使分册工作变得复杂而困难。在电脑普及的今天,使用卡片检索进行分类排序的原始编辑工作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对于这些复杂的情况,编辑们往往别无他法,只能靠眼力、心力、脑力,能分的分,能拼的拼,反复计算、调整,才能最终完成较为均衡的文献分册。

当然,下“苦功”也未必是必须的。中州古籍出版社在整理出版《中国族谱丛刊》的时候发现,由于搜集到的种种文献多源于民间,或收藏不当,或重视不够,损毁丢失情况十分严重,族谱往往支离破碎,且现存体量极小。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编辑决定,以绝对平均的标准进行分册,即每一册的页码保持相同,整齐划一,内容则依次顺排。成书后的《中国族谱丛刊》整洁简明,市场反馈良好。由此可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编辑工作的唯一标准。

三、排序

对于某些卷帙浩繁的、内容较复杂的大型古籍来说,不管是分类,还是分册,需要进行一项前期整理工作,那就是排序。以金石类文献为例。如果拟出版一套《历代金石录集成》,分类时就面临一个问题:文献来源、作者年代、文献内容都是分类的要素,如何均衡呢?单就“文献内容”这一项来说,中国传统概念中,金石学中“金”“石”不分,历代文献中,写“金”的有,写“石”的也有, 写“金”亦写“石”的更有,另外,还有专论钱币、器物、甲骨文字等的杂论。面对林林总总的古籍文献,想按以上类别把它们理出头绪都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更何况还要兼顾作者朝代、文献来源以及其他因素。

客观地说,不论怎样排序,都不是是非问题,而是优劣问题。编辑如何考量,也要受制于多种外在因素,但排序问题显然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必须在出版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得到妥善解决。

四、内文

关于位图影印还是灰度影印,争论由来已久。过去的几十年中,位图影印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一方面读者更习惯于这种“白纸黑字”的阅读方式,另一方面技术层面更容易操作。事实上,位图影印法的过程中,已经丢失了原本的大量信息,读者所接收到的内容看似和原本一模一样,实则不然。近年来,灰度影印逐步受到欢迎。拍摄、扫描、后期制作的技术日益发达,这给灰度影印市场提供了技术保证。灰度影印看似阴影过多,不够整洁,事实上保留了更多原本信息,社会价值远远高于位图影印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灰度影印一定会成为新兴的影印主流。

很多人误以为,出版影像图书,编辑是十分省力的,因为不需要再逐字逐句进行编校了。这种想法是天真的。影印文件一旦到达编辑手中,编辑必须逐张图片对行核对、查缺,确定是否有缺页、漏页、章节未完的情况,以及判断一些图片的变形扭曲是原件如此还是扫描所致。至于每张影印图上的污垢、虫蚀、阴影,编辑也需提醒排版者进行修饰,甚至个别一些笔画、文字的缺失,也需要一一进行修补、填充。影印,并不意味着全盘照搬,适当地调整、补充是有益的、可以接受的;自然,对于一些明显的大面积空白、缺失,应予以保留原貌,而不应盲目随意地进行想象性填充。

五、其他

影印内文完成后,编辑仍需完成辅文的整理工作。众所周知,辅文对于图书的重要性。辅文需要提示给读者什么,是编辑需要考虑的。“一要告诉读者为什么要整理点校或注译这部古籍,为什么要影印这部古籍;二要介绍古籍撰作者的生平事迹,如有原注,还要讲注者的生平事迹;三要简要地对本书的内容做介绍,如有原注也要介绍;要讲清楚所用底本的版本及其渊源优劣,还要讲其他各种版本的渊源优劣,从而向读者交代选择底本和对校本的理由;四要讲清楚自己如何给本书作校勘,作注释,作今译,作索引。”引文中所讲的是关于古籍整理的几条通例,适用于绝大多数形式的古籍整理,但对于影印古籍,又应该对其中的前三点有所侧重。有了这些说明性的文字,一部古籍影印图书才能称其为完整的图书。而这些说明性文字,需要编辑创造性地完成。

“影印古籍,通俗点讲,就是有着古籍的‘心’,穿了普通图书的‘衣’,其特点有二:其一,它不是传统意义的古籍;其二,它是通过影印形式,忠实再现了古籍的内容、文字、版本,又不同于一般的中文普通图书。”对于影印古籍图书这一专门的出版门类,编辑的工作是不能被抹杀的,这不仅是“苦活”,更是具有独创性和公益性的社会工作。

六、综述

温故而能知新,在现代视角下,更完整地保留、传承古籍文献仍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编辑工作。各种纸质真本、善本即使保护得当,仍然无可避免地在发黄、变脆、褪色、氧化……在各类现代技术更加丰富、高能的情况下,采取更先进的方式保留住古人正在消失的智慧,是亟待实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使用比传统影印更好的方式,更加全方位地对古籍文献进行“复制”,而那个时候,我们今天所影印出版的图书,也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和工具,协助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

猜你喜欢

影印体量古籍
不同体量的汽车仪表板工程可行性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明年目标1.5个亿?!这家体量过亿的动保企业正在谋划什么?
砳建筑:在“鹅卵石”体量中实现绿色节能办公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让自己强大
我是古籍修复师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知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