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分析
2021-11-22张红波
张红波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吉岘九年制学校 甘肃 庆阳 745413)
目前,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已经在各学段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与彻底渗透。实现生活化教学思想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既符合新课程要求,也顺应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特性上,初中化学中的很多问题都与生活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如化学实验、化学反应等都可以用生活知识予以解答与反馈;在教学内涵上,初中化学必然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实践,使生活中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得到完美解答。因此,教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驱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深度践行生活化思想和要求,让学生形成善于应用化学知识认识生活现象、剖析生活问题的意识,并在生活与现实的相互融合、相互过渡中提高其学习效率,塑造其化学素养。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多生活化化学素材、资源、知识,其为初中化学教学科学开展提供了强劲助力。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这些针对性、辅助性、生活化素材的利用,让学生在更为充分、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中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素养。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生活化化学教学素材的开掘、整合、加工,实现化学教学与生活现实的无缝对接、深度融合,为化学教学更好开展注入新鲜血液,以切实激活学生的学习灵感。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生活化化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应用、渗透,将诸多与不同化学知识内容相关的故事、案例、问题等融入化学教学,让学生在生动、鲜活、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学习化学知识、感知化学魅力,以强烈的求知欲、强劲的内驱力、饱满的自信心实现其化学学习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切实提高。
2.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化学学科有着很强的专业性特点,其中所蕴含的诸多化学符号、化学反应、化学原理等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因为知识比较抽象、复杂、疑难而难以充分把握和掌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引入与渗透,让学生在寻求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化学原理、学习化学知识。一是指导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促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知识中科学理解生活现象,实现其理解能力的持续提高和不断增强。二是引导学生用生活知识来分析化学原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疑难、深奥的化学知识或者问题,可以借助生活事例给予分析、解答,减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原子”、“分子”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拿出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3纯净水,然后分别加入红糖、食盐、红墨水,让学生在观察、研讨中实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切换,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入花朵开放后,可以嗅到花香等生活现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3.借助生活化实验探索,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
很多初中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都有着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可以将很多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现象融合其中,让学生在深度探究、积极探索中提高其实验能力与学习素养。一是多利用生活素材开展化学实验。可以倡导学生多借助生活素材、资源等开展化学实验,就自己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能力。二是多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化工厂、生产车间等,实地观摩、了解、探究化学知识鹅应用过程,促使学生在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化学素养上获得全面提高。
例如,在进行“酸碱指示剂”知识教学时,教师除了讲授对应变色现象、变色原理等知识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植物的茎、叶、花等生活素材,在课堂尝试自制化学指示剂,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4.结论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借助生活化情境、理念、思想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更为生动、鲜活、丰富、精彩的学习生态内学习化学知识,感知化学的内涵和本真,使教学发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为学生学习潜能激活、学习兴趣培育、学习能力增强而给予更为充分的指引,让学生在不断实践、逐步体验中爱上化学学习,切实开启全新化学求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