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熊肠道异物梗阻并发休克一例
2021-11-22阳朝伟何善逵王志超张浪
阳朝伟,何善逵,王志超,张浪
(长沙生态动物园,湖南 长沙 410119)
消化道异物是圈养野生动物常发生的病例,多为动物误食不消化或难消化的物质并停留胃肠道不易排出。若异物不排出可刺激或损伤胃肠粘膜,引起出血、发炎、甚至穿孔导致死亡。2019年4月,长沙生态动物园一棕熊误食异物后出现休克,经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成功排出异物后迅速康复。现将发病情况和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患熊,雄性,体重约200kg,于2016年引进。2019年4月12日下午,发现其倒地侧卧,呼吸急促,嗜睡状态。为保证转移和治疗时人员安全,故采取注射适量麻醉剂后,转入治疗笼抢救治疗。临床检查触摸表皮湿冷,意识反应迟钝,测肛温38.2℃,呼吸频率84次/分。4月13日可坐卧,意识恢复,血尿两次(如图1),无大便,可进食流质。4月15日,多次排大量黑色稀便,且有多块塑料异物一起排出(如图2),排便时喷射状。经5月3日康复。
图1 血尿
图2 粪便中排出的异物
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抽血检查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高。腹部B超检查小肠内低密度阴影。
3 诊断
依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辅助检查诊断为肠道异物梗阻引起感染性休克。
4 治疗
4.1 治疗原则
抗感染、抗休克、促异物排出、保护胃肠道粘膜及重要器官功能。
4.2 治疗及护理
4.2.1 在4月12日出现休克后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治疗,动物意识逐步恢复,转危为安。
4.2.2 针对治疗期间出现血尿,黑便,血便等情况,及时调整用药,采取促食欲,清理肠道等方法,异物成功排出肠道,动物状态日渐好转,15天后完全康复。
4.2.3 治疗用药情况
(1)第1天保定肌注舒泰加多咪静(1∶1混合)5 mL,抗生素使用头孢类、庆大霉素注射液静脉注射,抗休克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以及肝泰乐、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护肝护心药物。
(2)之后两周采取肌注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类药物,对症止血:药物肌注止血敏加维生素K1、复合维生素B,口服蒙脱石散,益生菌等保护胃肠道黏膜。
5 讨论与分析
5.1 野生动物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报道比较常见,多由游客不文明投食,动物饲养管理疏忽等导致。本病例患熊因饥饿掏食泥土内异物垃圾后导致感染性休克,因此保证日常食物量,多次投喂食物,加强动物日常巡查,可以杜绝类似病例发生。
5.2 本病例治疗期间未出现持续性呕吐,拒食,脱水等情况,腹部B超检查发现小肠道有少量低密度物质,分析考虑为肠道异物不完全阻塞[3],因此先保守治疗2~3天,保护胃肠道黏膜,服用润滑剂等措施,若出现症状加重,再进一步考虑手术治疗[1]。
5.3 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上属于危重急症,若治疗不及时,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引起心、肺、肾等多器官衰竭并发症[2]。该病例在休克的早期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保护了重要器官功能。休克缓解后出现血尿、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有一种可能是抗菌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死亡释放大量内毒素,引起血小板减少,产生出血;另外一种可能是头孢他啶使用导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其中血小板下降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