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戏精的诞生
——培养小班幼儿表演微技能的实践研究

2021-11-22杨丹萍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小班动作技能

杨丹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东藩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0000)

1.幼儿表演微技能的实施

幼儿表演是借一定的表现技能而得以再现和展示,应让幼儿能轻松愉快的进行表演微技能学习,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

1.1 技能一:语言艺术化。在表演中,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能突出人物的形象,我们从简单语言重复表达到角色间的合作对话,再到字词发声、语调的精细化练习,帮助幼儿在表演中完成语言的表现能力。

1.1.1 说语句:愿意简单表达。在表演中,有些台词可以一句贯穿整个表演过程的,语言的不断重复出现能帮助小班幼儿记忆台词,让孩子愿意学说里面的句子。如《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游戏中有一句“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让孩子学说这些简单重复的语句,在表演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当孩子有了这些重复语句的经验后,我们让孩子尝试学说里面的对话,在互动对话中体验不同的角色。

1.1.2 听语音:感知有意表达。语言是一门口耳之学,是听和说的学问,两者不可分割。表演中语言的艺术讲究“以声传情,以词表意”,用不同的语调表达和理解的意义也不同,声音的轻重,长短等也都能表现出不同的意思。小班孩子对语言的表达更多关注的是里面的内容,不易关注到语言语气语调的表达方式。我们利用预先录制的一些特殊的声音,引导孩子倾听感受不同角色所表现的不同声音。如凶猛动物较大声恐怖的声音,弱小动物较轻细的声音。

1.1.3 学语调:尝试艺术表达。在通过对不同声音的长短、轻重、升降等倾听后,让幼儿自己张口练习用不同方法进行练习。如同样一句话,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句子的意思也就变化了。

1.2 技能二:动作生动化。动作表现是表演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戏剧表演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幼儿表演中动作的表现对表演中展现角色的外形特点、性格情绪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1 角色入戏引主动表演。小班的自我创造动作的能力还很弱,他们很难用动作表现。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自然地参与角色的扮演。教师进入角色的方法可以直接介绍说明自己扮演的角色。如让孩子扮演《大象和蚊子》时,教师用语言说“大象鼻子长,看看谁的鼻子长。”然后边用动作做出长鼻子,幼儿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进入角色入戏,从而引入幼儿做动作。

1.2.2 游戏依托促形象表演。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动作表演,可以帮助他们放松心里的拘谨,形象地做出各种动作。通过情景创设等形式,让幼儿更自然地投入到游戏当中,真正做到从玩中学。

[案例]《抢椅子》游戏结合绘本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中乌龟、鸭、兔、鸵鸟、老虎等小动物,幼儿在猜猜说说演演中学小动物的走路的动作,故事结束后我们创设了《抢椅子》的游戏。

【评析】游戏“抢椅子”一直是幼儿的游戏,在良好的情绪激鼓下,他们以小动物的角色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走路特点从而尝试学习小动物走路体验模仿的乐趣。

1.2.3 生活再现展生动表演。小班幼儿更多会进行单个角色动作的表演,而对于有一定情节动作的表演会有一定的难度,是因为他们缺少对情节的理解和经验体验。有时可以利用他们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让动作更生动。如吃点心的情景、入学地上打滚、跺脚等哭闹的情景拍摄下来,这些动作的经验再现,让幼儿在表演中更真实生动。

[案例]《嘴角的豆沙——贪吃小猪形象》点心吃完后,孩子们纷纷去厕所清洗,一幼儿说:“你看你嘴上有一点豆沙。”“在哪里?我看看”他照照镜子,“噢,是在这里。”说完他伸手指抹了抹嘴边的豆沙,旋即舔了舔手指,一旁的同伴都笑了起来。这就是孩子自然的情感流露,非常自然的动作。休息结束后,我请孩子将刚才的动作做给大家看,孩子们都大笑了起来,一个贪吃的小猪形象,活龙活现给孩子们演绎出来了。

【解析】

源于生活的表演,对生活中某个动作的模仿对孩子来讲是无意识的模仿行为,但它就是是表演的起步,源于孩子们生活的表演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的,在自然轻松的情景中演起来也就十分得心应手。

1.3 技能三:表情适宜化。表演是以有声语言为载体,要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必须有表情的配合,正所谓声情并茂。表情是面部动作的一种变化,动作幅度比较细小,表情又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神态,小班幼儿需要细致观察学习表情,并理解其中的意义才能表现出适宜的表情。

1.3.1 面部操学做表情。面部操的意思就是面部做操,结合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的年龄特点,我们让孩子跟着教师并结合图片学做表情操,在面部操的学习过程中能让孩子自主的控制面部肌肉,从而做出息怒哀乐的表情,使表演更加生动。

1.3.2 百变魔镜练表情。每一个孩子在用表情表达时都不能确定自己的表情是否正确,是否到位,所以我们给孩子一面镜子或带领孩子在大镜子前学做表情,这样孩子不仅看到需要模仿的表情,也对自己表情的展现看得是一清二楚,结合对比之后进行表情的调整,有些个别不够放开的表情,也能做得更夸张,在镜子中展现多种表情。

1.3.3 多元游戏玩表情。运用游戏方式开展能让幼儿体验玩表情的乐趣,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幼儿也更容易大胆表现。利用不同的游戏,对表情进行游戏化的玩转。如《照镜子游戏》,一个人做镜子,另一个人来照镜子,照镜子的人做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做镜子的人就要配合做同样的表情。《我做你猜游戏》一个人做表情,另一个人在猜做的是什么表情。

1.4 技能四:队形多样化。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幼儿与同伴间相互合作,其中角色队形站位在表演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演出的中心轴,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审美效果。

1.4.1 单一角色自由形。小班的孩子自律性较弱,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能控制自己演出的站位,特别是一些长时间动作的站位的保持。在舞台上表演是要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在表演的开始阶段以自由队形的表演为主要选择内容,一个角色可以有多人参与表演的,不会因为位置队形的变化而影响演出效果。

【案例】在迎国庆的演出活动中,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让他们到台上去表演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选了《草丛中的小老鼠》,表演能力较强的幼儿扮演鼠妈妈在台上带领小老师在草丛中爬来爬去,其余孩子们只要跟鼠妈妈进行位置变换就可以了。这就不需要有严谨的站队位置,可以让孩子表演老鼠在舞台上自由变队。

1.4.2 亲子共演带队形。表演是孩子与同伴合作的过程,里面有情节的前后顺序、位置的变动等。小班孩子合作能力还比较弱,在表演时很容易出现“卡带”现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演出,孩子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找到相应的位置、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1.4.3 旁白支持有队形。在我们的表演活动中,旁白主要是借用图片和声音的支持。孩子需要在什么时候更换自己的位置,或者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动作,对于这样的判断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让图片、声音、道具等作为隐性的旁白提示,来帮助幼儿完成角色间场地位置的变换,使整个场景中角色出现的自然而和谐。

【案例】《狐狸卖药》的演出中,出现了旁白语:“狐狸来到了小兔家”这一句话的出现,扮演小狐狸的孩子就知道要去哪里了,小兔也是需要准备做好去开门的动作。当狐狸出现在草地上不时,经常找不到舞台的中心,因此我们在草地上创设了一块石头,这样狐狸和其他动物的位置都能正确找到。

2.幼儿表演微技能的成功体现

2.1 幼儿能力得以拓展

2.1.1 提高幼儿表演和表现能力。表演微技能的学习以来,幼儿既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又提高了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与欲望,愿意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培养良好的姿态和气质,能够自如的在舞台上表演,并把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2.1.2 发展完美人格和合作能力。任何角色都是在扮演别人,因此在扮演过程中,可以学习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进而学会关怀和体谅,引导儿童趋善避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懂得见贤思齐,学习做好人。同时表演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培养孩子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师专业得以成长。幼儿表演微技能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方法策略,孩子身上传达的表演潜能也感染着我们。在课题实施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教育教学的各项能力也有所提高。

2.2.1 提高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俗话说:“要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督促自己认真地学习,仔细地钻研。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对幼儿表演微技能进行多角度设计,把幼儿理解接受的内容找出来,设计有效的活动方案,然后开展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微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幼儿更轻松地提高表演能力,而且教师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驾驭能力也日趋成熟。

2.2.2 提升教师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的魅力。在教孩子如何从语言、肢体动作等方面去表现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语气、语调、声音要抑扬顿挫,并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从而能够让孩子深入感受角色形象,提高教师自身的表演能力。我们时常与幼儿在一起,我们在影响着幼儿的同时也被幼儿影响着,他们那一句句天真的语言,那一个个可爱表情,也让我们能更大胆的去表演。

猜你喜欢

小班动作技能
再去小班看看
下一个动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