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然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

2021-11-22吴素玲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感官游戏幼儿

吴素玲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中心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430)

绪论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考虑,大多数的儿童是喜欢户外时光活动,这一切都源于孩子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探索大自然在质地、声音、颜色、以及模式上无限的多样性,为此我们提出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课堂”!撷取大自然的丰富资源,引领孩子走进户外,从探索实践中培养观察力、注意力和辨识的能力,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孩子们大多数经验与信息的获得都是通过游戏而来,就是说:玩中学!在自然的环境下,利用自然物开展自然游戏,打开我们的五感七觉,锻炼儿童敏锐的观察力,提升儿童协调能力和锻炼体格。那么,如何通过“玩耍”的游戏形式,在自然中完全投入的、心无杂念的“深度玩耍”,深入地对自己、对他人和对世界的全新认知并建立联结?这种全新的认知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心境和视野,更能引导观念和行为的改变。因此,在日常幼儿活动中通过深度的自然游戏开启创造力的秘密,自然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在幼儿活动中开展自然游戏的方法如下:

1.在自然游戏中建构与自我的联结,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

有研究显示,学习具有“情景性”,也就是说,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会和学习到的知识一起打包储存,当需要提取过去某个知识时,当时学习的情绪情感也会一并浮现,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为此,设计与自我联结的自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建立与自我的联结,与自然联结,在这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开始,孩子为自己命名。我喜欢带班上的孩子到室外开展活动,每当我在班上宣布:“走!我们出去玩!”孩子们总是充满兴奋和期待地齐声回应:“耶!”然后就一溜烟地拔腿奔向户外。在户外走走停停,捡落叶翻小石头……户外的课堂,我们有个“秘密的”约定:户外时请叫我自然名!这是孩子们自己给自己的命名!在他们开展过一连串的自然体验后,孩子们会提出:夜莺唱歌真好听,我也想歌唱得好听,我可以改名叫“夜莺”吗?“奶奶说我圆嘟嘟,我是海豹!”“我叫百香果,因为我喜欢吃百香果!”……就这样,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喜好的自然生物或者自己的生命特质、特殊才能,甚至是对自己的期望来为自己取一个别具意义的名字。从命名情况中看出,小班的孩子命名较简单,以小动物为多,如:小短猫、狗狗等;中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感强烈,以恐龙或小昆虫命名为多,这与他们的阅读量有关;而大班的孩子能力较强,认知面广,所起名字都是英雄的形象:啄木鸟、孙悟空(猴子)……孩子们在为自己命名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有为自己感到自豪的自信!想象的过程也是与自然联结的过程。给自己命名,这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而得到命名,这是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充满自信的孩子对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这是良好学习品格的表现。

2.在自然游戏中建构与身体的联结,锐化感官

平日里我们总是习惯用眼睛来观察,以目光与事物之间接触。如果我们放弃使用眼睛,就会发现一向被我们忽略的种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让探索活动变得多维度,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更丰富。自然游戏就是让我们愉快地进行探索活动的载体,在自然观察中,与身体(五感)联结,锐化各个感官,让身心愉悦。

2.1 视觉体验:眼见为凭。自然观察,“观”与“察”,都是“看”的意思,但看什么?如何看?就是有学问了。人是视觉动物,我们用眼睛观察生命的变化,所以无论外形、颜色、大小、还有行为,都是自然观察的焦点,也是辅助我们认识大自然的重要资料。在幼儿园的果园区,不同种类的果树在不同的季节总能吸引鸟儿来做客,这给我们提供近距离观察的便利,于是我们的“自然狗仔队”成立了!我们在果园里找个安全的、隐蔽的位置暗中静静地观察。有鸟!从它的外型开始观察,这鸟有多大?没有具体的数据就找个物体比较一下吧(比我的拳头大、像我的脸一样大、像个馒头一样大!……)它的体型像什么?(长得胖的、瘦的、脖子短的……)它的喙是什么形状?(讨论:这样的喙部方便吃什么食物?)是大长腿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量出它的腿长吗?身体的形态、尾巴的样子,再看看它身上羽毛的颜色、头、胸、腹、尾,从形态和颜色来认识种类:你能确定它的名字吗?最后看看它在干什么?(吃东西?洗澡?还是唱歌?)把行为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的观察记录,小、中班的观察记录往往是以集体的形式完成,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发现要求记录上,结果多数是通过与同伴讨论而来。而大班的孩子更愿意自己完成自己的观察记录,并为自己独一无二的观察记录而感到自豪,而且自信地与同伴交流分享。无论是怎样的记录方式,游戏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先“观”再到“察”,渐进探索,随着能力的发展,自然游戏的品质也会跟着提升,不仅好玩,更具意义。

2.2 味觉体验:自然的味道。自然观察,除了用眼睛来体验大自然,还用什么感官来体验大自然呢?著名生态摄影家徐仁修先生曾在一次演讲里提到:华人总是最常用“味觉”体验大自然!的确,味觉就是我们最常用来体验大自然的感官!特别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最先认知这个世界的行为就是通过“嘴”来进行的,每次进行自然观察时他们问得最多的话就是:这可以吃吗?(但大自然是潜藏危机的,不要随意放嘴里尝试!)在这一项里,我们用的方式是回忆式的自然游戏:让幼儿根据味觉卡回忆自己吃过的食物,并记下各种味道的代表。最后结果,幼儿对这个印象最深,讨论最热烈。

2.3 触觉体验:touch自然。孩子们都习惯直观思维,当眼睛被蒙上时,手部的触摸就代替了眼睛,这是一种迥然不同的体验。这touch自然游戏中,我让大家围城半弧形,将事先在活动场地收集到的自然物放至他们的手上,让大家触摸和感受自然物的质感、温度。这是个需要耐心细心的过程,只要用心去体验,都有不同的触觉感受。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参与探索过程,那么对其他的感官就有更高的要求,如:手触摸在锻炼孩子敏感度的同时也开启其他感官的锻炼,更是需要大脑的分析配合,锻炼幼儿在这游戏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静下心来完成挑战。游戏刚开始时,我们是选用对比明显的物品进行挑战,如软硬分明的石头和海绵、形状明显的正方体和球体、干与湿的毛巾等等,从简单的辨别开始逐步缩短差距,不断锐化孩子的触觉,让孩子在touch自然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4 嗅觉体验:做个好鼻师。带幼儿在园区观察时,我随手拔了一把鱼腥草给大家观察,浓烈的气味立马给他们避之不及,后来提起鱼腥草的时候,他们马上有反应,这是气味留给他们的记忆。慢慢的,随着经验的积累,慢慢发展到大环境的气味(如果园的、草地的……)到大自然里,只要闭上眼睛,使用嗅觉感官,用心感受自然的“原味”。

3.在自然游戏中建构与彼此联结,让我们能量满满

在户外,儿童有着独特的认知学习能力。通过游戏运动,他们学习了解了各种自然元素(土地、空气、水、火)和宇宙;通过游戏,他们学习怎样保护自然,他们有机会进行数学、科学、艺术等活动,并运用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如何在活动中促进深度自然游戏?在日常开展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实验得出促进深度自然游戏的有效办法:

3.1 与他人一起玩耍。与他人玩耍会使我们凝聚成一体,为了能一起继续开心玩下去,孩子们自然会相互协调合作,这样会减少孩子间的矛盾,增强同伴间的协助,获得交往的愉快体验。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里不同年龄的孩子呈现的交往能力不一样,小班的孩子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向同伴提出交往,中大班的孩子则能自如地向同伴发出交往信息,并且能愉快地进行团队活动。

3.2 运动起来,挑战自我。身体运动让人的意识从思绪转移到身体,让自己从习惯性的过度思考中平复下来。因为过度思考是游戏精神的最大敌人。活动开展时,让孩子们自己挑战一个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如不用任何人工光源,在“穿过隧道”游戏中独自穿过“暗箱通道”,用自己的感觉去探索脚下向前延伸的道路。这时,孩子们的思绪不再是不由自主的游离,孩子们的感官和动觉能力将持续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更加努力专注在点上,到最后获得成功体验时各感官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3.3 创造新鲜感和临场感。共享自然的活动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幼儿的觉察力更加敏锐。如在户外时老师让孩子画下自己喜欢的场景、数一数草地上不同颜色深浅的绿色、记录中午时分大树的影子、注意听风的声音、用彩布条和塑料袋观察风的速度或风向变化等,这些共享的自然游戏能够通过转换视角,让幼儿体验到全新的感觉。

3.4 把游戏聚焦在当下切实的体验上。日常开展自然观察,自然游戏需要浸润在其中,注意力越集中,专注的强度越大,参与游戏的幼儿越能收获更丰富的游戏体验和效果。

3.5 培养生机活力。一日生活活动中,游戏是主导,对自然游戏至关重要的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探索解决问题。孩子在活动是能够以原初的创造力、真诚、勇气、与目标合二为一。

总之,幼儿在自然中玩耍,透过自己主动的选择,去摸索、操弄自然界中的事物,得到的自然知识是具体的,是和其经验相结合的,是能够真正纳入认知体系的有意义信息。在此游戏过程中,孩子除了获得知识、能力之外,他也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性,这实际上是一个人终其一生、好学不倦的最大本钱。所以,建议家长们,利用即将到来的假期,让亲子共同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共同品尝这场探索之旅,为幼儿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开端。

猜你喜欢

感官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