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探究

2021-11-22詹生樟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人教版素养内容

詹生樟

(福建省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 福建 厦门 361009)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教学任务重、课时量有限,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数学阅读活动开展的意义,但缺少开展的空间和土壤,且缺少较为完整的数学阅读开展的材料,致使数学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难以展开。因为,为改变此类情况,必须切实贯彻落实一下教学策略,将数学阅读环节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阅读环节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精研数学教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许多教师认为在当前初中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熟悉的教学方法,尝试新式授课内容无法保证效果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难以抓住学习重点,容易产生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对于新知识的应用内心存在抵触,而阅读活动本身虽然需要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让数学阅读活动的效果最大化。结合教师具体需求,可以通过精研教材的方式,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深化他们的体会,发挥阅读活动的教育功能[1]。

在阅读学习正式开始之前,教师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精研教材内容,将内容进行分类,引导他们对每一类的知识进行读取学习;敢于放手,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给予他们具体目标,让他们以完成学习目标为目的进行阅读,提升自学效率和数学实践能力;每堂课拿出五分钟时间,拓展一些课外数学知识内容,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降低纯粹的知识学习带来的枯燥感。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学习的是线与线之间的关系,相比其他知识内容,这部分的知识理解起来较为轻松,且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少,课堂教学压力较小,因此适合作为数学阅读环节进行展开。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先提出问题,“两条直线之间都能具备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以怎样的标准对线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呢?”通过问题明确重要内容,引导他们的思考方向。之后合理规划时间,给予一部分时间让他们自行阅读,另一部分时间由教师进行精讲,边讲边练,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在课程最后,教师可以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罗巴切夫斯基平行线相交理论,让学生认识到平行线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实现相交,拓展他们的思维认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2.奇思设计教学情境,阅读与课堂融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与一些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这种故事的方式提高可读性,同时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趣味性的故事内容中思考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使自身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学习内容是方程组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关于方程类问题,拓展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方程的用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著名的丢番图问题,具体内容如下:古希腊的大数学加丢番图,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墓志铭:“分钟安葬着是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他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了十二分之一,两颊开始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了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2]。”这种方式以故事性的内容让学生看到了丢番图的一生,并情不自禁的燃起想要了解的兴趣,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方程计算的有效性,学会使用方程解决问题。通过阅读教学降低了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使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3.利用课余时间展开阅读,赋予数学趣味性

由于课堂时间较为有限,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看待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成为学习难点[3]。因此在教师可以将作业与阅读材料结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学习的是一些线段、角的概念与应用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可以预留课后作业,作业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各种读物,教师可以以读书笔记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分享。在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可以以数学名著《几何原本》《九章算术》《贾宪三角》等中外名著为主,这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且涵盖的内容理解难度较低,案例经典而深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录制成视频,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发到班级共同群里,积极展示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4.预习结合材料阅读,增强自学能力

传统课堂预习方式效果较差,阅读教材时学生难以抓住重点,对问题缺少较为实际的感受,因此在预习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预习环节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即将学到的知识内容,对学习内容具备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勾股定理知识的掌握,因此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预留预习环节,让学生阅读《周髀算经》中的勾股定理应用场景,并布置两个课前习题,“商高回答周公的话勾三股四径五是什么意思?”“陈子与荣方的对话又是什么意思?”通过阅读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帮助他们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渊源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尝试进行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再次归纳和总结出相关定理规律,完成知识的验证,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提升[4]。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阅读的环节中不断深化知识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让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猜你喜欢

人教版素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主要内容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