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2王彬良
王彬良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永兴镇麻堡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2204)
引言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薄弱,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相对较大,分层教学法的科学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够高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生也可以基于个人数学基础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体验感和成就感,进而确保对数学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明确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更为高效的应用分层教学法,特此落实本次研究工作。
1.学生群体分层
在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在将学生分类到特定的组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确保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类。进而保障最终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在我国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在具体参与课程学习时,对教师引导具有较高的依赖,相对于城镇学生而言,学生自学能力也普遍较低,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分层教学前,需要明确学生的性格,家庭环境,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1]。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ABC,其中A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拓展,确保学生各项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B层次学生普遍处于中等水平,教师需要根据常规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而C层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能力相对较弱,通常为后进生,在对该部分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其目标要求适当放低,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成就感和体验感。在完成一段时间教学之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进步的具体情况,科学调整分层情况,确保分层教学的应用价值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2.课堂教学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开展分层教学时,首先需要对其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定,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确保各层次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都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更为高效的参与课堂学习,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不断强化自身学习能力。例如在开展有理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层次设定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C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掌握有理数,负数和正数的基本概念,B层次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内容,同时还需要确保能够进行简单计算。而A层次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简单用法之后,还需要利用练习题进行综合考核,确保能够有效落实多样化计算,进而保证该层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计算的相关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还需要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确保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帮助,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认识课本知识[2]。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分层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有效联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具体能力,科学制定合作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有效完成练习任务。此时教育人员还需要对其合作任务进行科学制定,确保其层次性。其中,对于C层次学生,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作为任务重心,通过设置基础性训练,对学生学习基础进行科学巩固,同时,教师在具体进行任务设计时,还需要合理融入趣味性元素,保障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而对于B层次学生,教师还需要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在对A层次学生设置学习任务时教师需要将创新实践作为任务重心,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具有较强创新性的题目,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3.课后作业分层
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认识课本知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后作业分层[3]。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需要科学巩固课堂所讲知识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需要进行高度训练,对其学习思路进行有效拓展。例如在进行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具体层次布置课后作业。首先,对于C层次学生而言,教师需要设置相关判断题,确保学生能够对线段是否平行或相交进行准确判断。对于B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设置简单判定问题,要求学生分析两条线段是否为平行线,在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检测其数学应用能力。最后,对于A层次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向学生布置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科学训练。教师在具体设置课后作业时,还需要进行实践内容的合理融入,基于学生具体特点进行实践任务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完成相关题目[4]。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地区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通过分层学生群体,课堂指导和家庭作业,能够确保更为高效的应用分层教学法,确保各层次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进而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大的成就感和体验感,强化学生数学素养,进而推进我国现代教育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