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析
2021-11-22于鹏
于 鹏
(吉林省梨树县实验小学 吉林 梨树 136500)
数学知识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知识,在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要想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就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思维能力,而小学正是培养学生该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新课改以及核心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推动,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以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让小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已经不再是最终的教育目标,人们更加希望通过小学教育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思维以及综合能力素养,如果学生能够在该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其在往后的数学科目学习过程中会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以此展开相关的研讨。
1.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价值以及作用
对于在新时代下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应该让其接受更符合时代性的教学内容,而现代化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因为就数学教育来说,其本质就是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出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通过运用这方面的能力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小学教育中,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就是通过使用应用题等类似题目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途中反复实践数学理论知识,并且还能够逐步的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2.固化思维欠缺自主学习意识,影响教学成效
2.1 固化思维影响教学成效。虽然说当前我国社会的小学教育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教学水平,但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仍然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固化思维就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这种固化思维一般体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当中,一些教师由于长期使用的同一类教学方式,从而使得自身的教学思维固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往往会以套路的方式进行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的死板,不具备较高的实用性。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学生调动各方面的思维感官能力来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以及线索,这也就表示这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固化思维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影响教学成效的。
2.2 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小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还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在学习意识方面还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为什要学习数学,因此也就无法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极度的依赖他人以及教师,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极其匮乏,这显然是不利于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的,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没有在思维层面想成自我学习意识,从而也将导致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3.加强提问训练以及知识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以上所提到的,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锻炼其数学思维,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该方面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小学生从被动的听讲状态中转变为主动的实际操作状态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去主动的引导学生去进行实际操作,如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课本放在一起,让学生数好课本的数量,然后让其他同学拿走或添加课本,以此来代替加减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加减法知识的掌握。
3.2 教材设计贴合生活,加强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术上的数学问题对于其来说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就需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如把教材内容设计的更加贴合生活,丰富生活化的内容,加强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改动将会更加适合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尤其是在解决问题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因为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得到学生的关注,学生在理解起来也会更加轻松,综合这些因素,就可以让数学教学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完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目标。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对当前的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丰富教学中的生活化气息,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结束语
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完成当代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去注重自身的教学问题,通过学习新型的教学内容、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来摆脱固化的教学思维,勇于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生活与教学的结合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