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及对策
2021-11-22刁明勇
刁明勇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第三小学 广东 龙川 517300)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初级认知阶段,除了对新鲜事物保持较高好奇心外,更重要的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思考能力,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较为欠缺。如果对学生只进行枯燥乏味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很难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再考虑到学生尚且缺乏知识积累,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之下,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断顺应潮流,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1.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理论放到任何学科都适用,对于数学这种尤其锻炼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而言更是如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我积极鼓励学生扩展数学知识,如相关理论、公式或人物的历史,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信息,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数学概念与解题方法的潜能意识;其次,我为学生创造了优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学会提问和质疑,鼓励学生勇敢的将心理的疑惑提出来,并予以耐心解答。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我在进行这一课程的教学时,会通过与学生交流对话的方式,向大家提问:“同学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买东西的吗?”学生们这时已经开始回答是“钱”,以此为切入点,开始带领学生认识用来购物的人民币。我会在投影上展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的商品,如各种文具、小零食、小玩具等,让学生们去猜测这些商品他们要用多少钱才能买到,如果在此过程中有学生给出的价格太过离谱,我也会及时纠正,并借此“嘲笑”一下该学生,以活跃课堂气氛,将大家都带到一个相对欢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刺激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并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人民币的了解,今后在遇到与价格计算有关的问题时,能够更从容地解决,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来自于生活的基础学科之一,因此对于数学知识与技巧的学习也要回归生活本质。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并不只针对制图、测量、会计计算等内容,还包括生活中其它的点点滴滴。要使数学课程能够很好地与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一来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数学课程的意义,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数学思维。在过往的认知中,认为应用题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产生积极意义,但实际上并不如人意。因此要锻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举例来说,在学习《分米的认识》课程时,我会在正式课程开始前先向学生说:“同学们注意到老师每天使用的讲台了吗?你们认为它有多长?老师认为它长约10米!”说完后,学生们开始在底下七嘴八舌,有质疑的,也会有哄笑的,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米”这一长度单位了,虽然他们不能准确比出1米的长度,但一定能理解10米的长度究竟有多夸张。接着我继续说:“看来你们觉得10米太长了,那应该是10厘米?”说完,学生们再次质疑或哄笑,道理同上。最后,我才进入正题:“既然10米和10厘米用在这里都太不合理,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是哪个长度单位比较接近呢?”由此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当这个长度单位被引出后,我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能指出你们见过的长约1分米的物品吗?”学生们会由此说出生活中的很多例子,借此也能够深刻理解1分米这一单位所代表的长度。
3.通过总结归纳整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涵盖大量知识技巧及解题方法,可谓千变万化。如果针对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单独说明讲解,那么学习数学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因此首先,我需要对学生总结归纳整理的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理清不同题目的解题思路,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做到知识迁移,掌握正确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排除干扰,化抽象为具象,快速准确提炼关键信息;其次,我充分践行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更多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激励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以《加与减》课程为例,我给学生抛出一个包含大量信息的问题:3位老者在池塘边钓鱼,其中70岁的爷爷钓上4条鱼,65岁的爷爷钓上6条鱼,60岁的爷爷钓上的鱼比65岁爷爷加上70岁爷爷钓上来的鱼总数少2条,请问60岁加65岁的2位老者总共钓上来多少条鱼?这个题目看似复杂,但复杂的仅仅是文字表述而已,但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产生足够的干扰。在解决这道题时,笔者会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只归纳出有用的信息,抛弃或简化无用信息。很显然,这道题中3位老者的年龄是无用信息,因此可以简化,设70岁老者为甲,65岁老者为乙,60岁老者为丙。经过简化后可以得到的信息为:甲=4,乙=6,丙=4+6-2。要求的结果是乙+丙的和,先算出丙=8,然后计算得到乙+丙=14,得到结果是14条。学生们在之后再次面对包含复杂信息的数学题时,就需要自己学会如何分类整理数据,并做到简化处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今后的数学乃至其它学科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充分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探索更多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答疑解惑策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