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点亮小学科学课堂
2021-11-22周福勇
周福勇
(安徽省霍邱县城关中心小学 安徽 六安 237400)
碎片化是微课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它通常需要学生使用各种方式学习不同知识点,在微课的课程设计中,很多课程都不能拿来作为现实教材的。由于许多的启蒙的动手能力会影响学生的实用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微课的学习。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通过现代手段把教师关于知识点的讲解,录制成一个又一个的小视频,其中当然也包括对课堂上相应奖知识点的解释,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教学知识的内容,并告诉他们课堂上的重要观点。特别地,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在许多特定类中创建微课或在多个特定类中创建短音频或视频序列,并使其分割成多媒体技术领域中播放5-10分钟的音频或视频。在手动方案中,微课应共享这些知识,通过笔记本记录知识。通常,小流量时间不超过10分钟,因为这是人们注意力能高度集中的最长时间[1]。
2.微课应用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2.1 利用微课手法构建新的课堂结构体系。小学科学课程计划的内容是一种自然的常识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纵,其实质上是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力量是改善当前结构的基础。因此,随着学生的增长,教师可以使用各种设备把原来的课程内容划分为多小块。例如,在6年级上半年的科学手册中,有节课叫“声音的生成和传播”。在本节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是谁以及声音的来源,声音的条件和传输声音的方式。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使用微课来创造不同的声音,用于记录12只动物的尖叫声或声音,学生可以仔细听到课程内容。学生在听了之后,然后可以与其他学生讨论如何发出声音,了解他们的意义。如果是,则教师可以再现与传播声音相关的微课视频。例如,水发出的声音可以激起反射水波的振荡,同时教师可以在播放微型方面时添加解释,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如此学生既可以理解了声辐射如何工作的,也可以观察和想象其中的原理[2]。
2.2 运用微课剖析课堂知识重难点。课堂的传统教学难以在45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课堂内容,因为自从小学,教科书便是普通插图,涵盖了太多琐碎知识点。因此,无论如何,教师都必须找到一种能让学生快速学习更多知识点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微课的优势,利用活泼生动的微课的浓缩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很容易解决最重要和最困难的学生兴趣问题。例如,在讲“植物叶子”这一节课时,在课前,老师可以带来树木,花朵和植物的叶子,学生将通过观察互相沟通。每株植物叶片的叶子,相似性和差异,然后老师将播放一个短视频,这个短片主要是一系列各种落叶植物的集合,学生可能从未见过,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注意到叶的形式和色彩和特以及可以看到不同的形式,这自然会刺激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机会积极参与其中。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内部结构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内部结构和一些其他叶子是独特的?这对于让学生对植物的结构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一个好主意[3]。
2.3 通过微课的播放步骤引导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小学科学的教师一般都会知道,小学科学的主题的大部分内容是科学实验中的具体操作。这一课程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以便他们能够考虑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一般而言,对于几岁十几岁的孩童来说,普通的简单实验或许还可以接受,对于难度较大,步骤较为繁琐的较难实验,就会很吃力了。因此,为了解决这个学生的问题,老师可以在微课上使用短视频来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的工作,以便学生可以注意到实验的每个小部分。例如,小学三年浅谈自然科学教科书中的“水族馆”任务的小实验。在这种实验中,小学的学生不需要了解太多,只需要认证做好每一步,思考问题即可。老师首先使用视频上的内容来准备实验,然后老师帮助学生选择如何使用基于实验的器材,然后播放每个短视频。在操作阶段。在每个视频播放之后,老师都必须亲自看一看学生有没有按要求操作完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整合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来使得学生获得知识[4]。
3.结语
作为教学模式的一般崭新模型,微课要想真正的实行开来,还需要教师必须利用对其接受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获得提升课堂效率和教育水平的机会,也只有这样微课才能真正点亮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