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22赵雪
赵 雪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双桥中学 安徽 怀远 233433)
引言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为了满足教育界对于实践操作课程的教学要求,初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副学科的教学工作。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才能培养实践型人才,满足新时代的教育要求。项目教学方法应用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高质量的完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价值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落实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将明确初中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初中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能够有效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让项目落实期间让学生充分感受项目解决的体验感,并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同时项目教学方法所涉及的项目环节相对较多,因此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等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此外项目教学方法下的初中信息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个人主动性,让初中生自主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
2.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成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初中生的思想意识不受到管制,愿意追求自我个性、找寻事情真相。单一、乏味的教学课程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课程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极易引发学生对于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排斥感,受限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限制,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开展期间,由于初中教师更加注重“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学科,严重影响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课程开展质量。教学期间,虽然教师为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教师并未落实教学任务,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的情况,降低课堂教学的工作的有效性。
3.项目教学法应用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路径
3.1 合理设置选择应用项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方法的关键步骤在于项目设置,为了让初中生能够有目的、有方向的开展项目学习工作。项目设计期间需将项目内容与实际课程项目、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学习水平相结合,所设置的项目设计难易程度需达到学生训练的目的,避免学生在项目问题解决过程中丧失学习斗志。如教师为学生布置“PPT制作”方面的实践操作项目时,让学生制作满足项目主题的PPT,同时也要应用到书本中涉及到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项目参与的投入性。
3.2 制定项目教学开展目标。大多数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停留于资料查询以及玩游戏层面上,对于计算机的具体性操作并不了解。为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期间,为了实现项目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明确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效率。为此在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为项目教学理念的渗透奠定基础。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音频编辑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明确本节的教学重点,明确学生的知识学习方向,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效率。
3.3 开展项目总结点评环节。初中生在分组讨论以及自主学习后,对于项目中包含的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对学习项目开展一定的评价。再此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项目学习活动结束后,在课余时间与同学探讨、分享项目经验,讨论项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同时也在教师的点评肯定中得到鼓励,发现自身的可取之处以及不足之处,激发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知欲望,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积极性。
结语
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工作的开展都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更是成为初中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应用技术,因此加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项目教学方法应用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为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人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