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1-11-22曾虹
曾 虹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十五小 贵州 毕节 551700)
引言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使各行各业都与信息技术产生了联系,教育同样不例外,除了常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之外,微课也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体现。通过对微课的应用,为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增添了诸多趣味,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提供了便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微课的应用,脱离了时空对教学的限制,更方便了学生对各个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具有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优势。而如何才能够发挥出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最高价值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基本原则
对于微课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师应遵守三个基本的原则,即主体性原则,教师对课程的设置以及对微课的设计必须立足于学生本身,以生为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把握自主权的同时能够激励其对数学知识开展自主思考和探索,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性原则,则指的是教师对于微课课程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结合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兴趣点所在,创新微课教学表现形式,如在微课中增加一些动态的图像或者音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保障。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对微课的设置要确保其能够发挥出微课的教学优势,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课本教材的实际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结构性的划分,以保证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2.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课前预习的准备工作,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预先形成对新课程知识的大概了解,同时还可以为教师的新知识导入提供便利。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构建课前知识体系,从而在后续的知识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快速的接受新的知识点,有利于提升数学知识教学效率。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根据新知识的内容为学生录制预习指导视频,为学生梳理接下来课程的知识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阐述一些新数学词汇的意思,从而方便学生的学习理解。同时通过微课的课前预习引导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垂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内容,由之前学习的直线、线段概念延伸出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在对微课的观看过程中了解新知识内容,在之后的课程知识学习中就可以降低理解难度,更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
2.2 利用微课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再加上对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可以构建更加活跃趣味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增强数学教学质量。例如,在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生活中各种常见的多边形物体的图片、视频,将其加入文字制作成微课,在正式授课的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观看之后发现身边原来存在多种多样的多边形物体,如花坛、亭子、多角魔方等,在较为熟悉的形状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增加,自然而然的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利用微课优化课后知识巩固。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后学习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利用微课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巩固效果。教师将课程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上传至教学平台中,当学生在课上存在知识认知不清晰的问题时,在课下就可以通过微课再次进行知识的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课上内容再次进行回顾,甚至可以随意拖动进度,特别是对于学习难点能够重复观看,进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知识巩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例如,在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进行学习时,部分学生在课上对分数的概念理念可能存在不足,在课下就可以利用微课再次观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回想和巩固,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时,教师应注意把握主体性、趣味性以及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优化课后知识巩固效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可以促进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