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具“色彩感”
2021-11-22沈颖
沈 颖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第六中学 江西 抚州 344000)
小学美术对于学生认识颜色、学会配色、作品上色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由于美术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学生们眼中的美也是不全然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要尊重学生眼中看到和发现的美,丰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带学生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1.欣赏作品的色彩
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教授任务前,教师要准备几幅色感较明亮的画作,通过作品的展示来让学生发现色彩,认识色彩并且欣赏色彩。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在6到12岁,身心刚开始发育,性格活泼,对所有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鲜亮的美术作品,会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逐渐会转化为对美术作品的喜爱,此时,学习热情也就被激发出来了。除此之外,美术是一门陶冶情操的学科,其展现的是一种静态之美,小学生活泼好动,因此更应该通过一门学科来培养其专注和专心,好的习惯就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从作品的色彩中,学生也能积累素材,提高艺术素养,所以,教师提供的作品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也要搜集一些课本外的名作[1]。
比如说,在结束手工活动“橡皮泥制作小动物”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的作品都陈列在讲台之上,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是很丰富的,看着讲台上充满灵气的鲤鱼,色彩鲜艳的孔雀以及健硕勤恳的老牛,都有其不同又有趣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拿着自己的作品,说出作品中的故事,有的可能是海的女儿中可爱的小鱼,有的是牛郎和织女故事中的老黄牛。因为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其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通过认真反复地观察动物的色彩,其对于色彩的感觉和认知也更加强烈。
2.感受身边的色彩
游戏是小学生们最爱的环节,通过将游戏环节和美术的教学有机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游戏教学是借助轻松愉悦的游戏,使学生们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美术的教学就是由教师完成作品,而学生充当的反而是观众的角色,在没有参与度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性去好好上课了。而新型的游戏教学使得学生都有参与感,也有了学习美术的动力[2]。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生可能会想着退缩,但是在游戏中,学生反而有一种不畏艰辛的精神,这也有助于学生们对美术持之以恒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三原色”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采用分组的教学方法,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配色卡。当老师在黑板上画下一种颜色,小组的成员就要使用这些配色卡来调配出相应的颜色,在配色完成后,配色相同的便组成一队“朋友”,这个游戏的设计很是简单,但是通过简单的游戏环节却能使学生学会三原色的知识点,同时学会配色的相关知识。此外,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设置一个问答环节,给答对的学生加分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热情,当然,游戏环节是为学习而设计的内容,仍要以学为主,不能因为游戏的设置反而起了负面的效应。在设计相应的环节时,也要以学生所学为重点,切莫超过了学生学习的认知,打击了其自信心。
3.认识生活的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对色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所学,而应该回归生活,亲近大自然对于美术的学习时很有帮助的,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去郊外或者乡下写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更好的学习美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春夏秋冬的颜色。
比如,在春花烂漫之际,带着学生去山间,感受百花齐放的春天;在夏天知了鸣夏之时,带着学生去运动场上,感受热情如火的夏天;在硕果丰收之际,带着学生去农场,感受金光闪闪的秋天;在万物凋零之时,带着学生去操场上,感受白雪皑皑的冬天。此外,生活处处有色彩,从身着的衣物,到房屋设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颜色。比如,教师在开展“我爱我家”为主题的色彩演讲活动时,可以让学生们上台描述家里的颜色,有学生上台会这么说:“我爱我家,当我打开门发现我家有春天的颜色,我家的主色是青草的绿色,上面有我自己画的小花还有小动物。我妈妈喜欢穿蓝色的裙子,像是花丛中的精灵,我最喜欢的是我房间的颜色,像是在水族馆一样,我就是其中的美人鱼”。色彩的描绘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要鼓励孩子说出颜色,发现并且认识身边的颜色。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对色彩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课本中色彩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营造以学生为先的良好氛围,使学生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欣赏作品的色彩,感受身边的色彩,认识生活的色彩,这样才能完成学生认识颜色、学会配色、作品上色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