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育德”特色班级文化的研究
2021-11-22高玉林
高玉林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大支坪镇中心小学 湖北 巴东 444322)
引言
小学的德育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对小学生的思想加以纠正,对小学生的品德加以改正,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小学生因年龄小,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很不成熟,他们就像一个白纸,什么都还不明白,但又因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以文化水平为主的时代,在老师的不断施压,家长的迫切希望下,使得小学生从小就面对很大的压力。所以,学校应从小就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让班主任运用“以文育德”的教学方法,开展德育教育。
1.用文学的丰富性,构建德育特色班级文化
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学习的语文学科有了大概的了解,对文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小学生所学习的文学知识里面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并不单一,而是丰富多样的。它不仅有准确的文学常识,还有正确的道德情感。它不仅是小学生在交谈过程中的辅助工具,还是小学生对这个世界整体认知的参考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影响因素,在小学生的品德、素质、情感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的班主任可以用文学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来加强学生的德育认知。[1]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学生知道了孔子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最终拜师成功,班主任就可以通过这篇课文教育学生要保持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还有学习的《长征》这首古诗,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革命不易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爱国情怀。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丰富性,有目地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逐渐完善小学生的德育能力。
2.用文学的故事性,创造德育特色班级文化
论语中曾说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使学习再多的文学常识、文学知识,但如果不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或是不想学习的内容。教师讲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在建设德育特色班级文化的时候要关注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德育体系。而且我们平时在给小学生提供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都是记叙文,文章大多数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来给小学生阐述一个道理。把人们的爱国情感、节约意识、保护环境等优良传统都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他们的语言表达、行动方式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刻体会优秀的德育品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建设班级的特色文化。[2]
例如:在给小学生讲《只需十分钟》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个故事主要讲解了小男孩一开始每天练4个小时的琴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把练琴的时间分阶段坚持练习,最终成为出色的钢琴家。以这则故事为入手点,就可以教育学生要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就可以用故事的经典性和趣味性更好的教育学生,构建特色的班级文化。
3.用文学的实际性,拓展德育特色班级文化
路长全老师曾说过:“学习既不要读死书,也不要死读书。”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们都要灵活的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这种教育方法对小学生也不例外。小学正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所以,小学班主任在构建特色的德育班级文化时,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要引导学生把平时学习的文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把文学常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学才会更灵活,效果才会更明显。[3]
例如:在培养小学生要养成尊重别人,尊老爱幼的品德时,可以提前教给学生尊老爱幼的尊敬语和古诗词,然后带领学生去公园郊游。郊游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文学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班主任用这种把文学常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构建和谐的班级特色文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学习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需要班主任在构建“以文育德”的特色班级文化时,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讨。让德育教学与文学知识自然而然的融为一体,在学习文学知识的时候,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在培养学生德育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文学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