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21-11-22管永磊
管永磊
(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 上海 201805)
随着新中考改革政策的实施,我们体育老师肩上的压力骤增。项目的增加,意味着我们体育老师更有及时向全能型转变的必要。尽管项目增加了,但课时总量并没有增加,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纵观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在课前教学设计时,许多老师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上,课堂器材五花八门,课堂活动目不暇接,课堂气氛热闹非凡,但是这种体育课能否实实在在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体育课的最终目标,以及课堂是否有效,本人不敢苟同。
教师简单的示范讲解,学生不明其意、其理地机械模仿,只知道“依葫芦画瓢怎样做”,而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做到“知其意、明其理”,把被动变主动,最终能呼应课标要求,改变学生思想认识,学练方式,让学生融自我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于一体,做到身脑结合、做思共生、学创合一[1]。
1.明理教学要从源头抓起
体育学科教学不同与文化类学科教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激情、快乐、有趣等情感体验外,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危险、疲劳、疼痛等感受。而所有生命体不光是人类,天生都具有利己思想,见到危险和痛苦,都会自然而然产生恐惧、消极、退避等情绪,例如学生看到横箱、听到要练一千米等。此时正是实施明理教学的第一步——知其意的最佳时机。
知其意,意思是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老师安排这项目教学的含义,更应该明白学好了该项目会对学生自己将来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意义。近则为了中考取得好成绩,远则为了今后学习、生活、工作有良好的体魄应对一切。现在的学生都非常现实的,所以在讲道理、举例子的时候尽量选贴近学生心里所想,教师要考虑到我们所面对的是普通学生,大道理讲多了可能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甚至忽悠的错觉。老师可以有目的挑选班上体育好的学生,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例如:某某同学的体育棒不棒?体型酷不酷?崇拜不崇拜?凭借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把这问题抛给学生回答,一定能听到满意的回答,然后水到渠成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激励,通过言简意赅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明白,原来老师的安排是有用意的、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虽然现在有点苦有点累,但都是为了我们学生好。
其次,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师也要知其意,一堂高效的课是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前不只是备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常见的不合理动作。学生出现不合理动作不是无缘无故的,学生也有学生的想法和用意,所以教师只有知其意,才能有针对这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充分准备好多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辅助措施等。课堂上有时出现意料不到的不合理动作,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由于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动作,才能知道其发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采用语言疏导、技术分析、原理解释、动作示范、师生对比等及时帮助学生改进改正。尤其是师生动作对比环节,教师尽量摆道理、讲优劣,不要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价,同样的动作只有哪个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没有对和错。这样的交流、对比学生才会更容易信服接受。
总之,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教学,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是教学成功的保障,这对后面的教学会取到巨大的积极意义。
2.明理教学要从原理抓起
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体育也不外其中。既然有规可循,那么我们就必须要知道产生规律的原因及原理,这就是我要主张的明理教学第二步——明其理。
那么,如何实施明其理教学呢?
首先示范。示范必须老师亲自做,而且要做的标准,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印象的同时,让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
其次讲解。不要心疼多了几分钟时间在讲解上,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生做练习前,利用跨学科的知识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技术动作的原理进行分析讲解。
这里我举双杠跳上成支撑为例,如果我们不和学生讲这是一个利用圆周运动的原理,只要双腿把身体往后上方蹬送,手抓住杠,手臂保持直臂,一拉一压杠,身体自然会做圆周运动轻轻松松就甩上去的话,光给学生看示范、讲标准、提要求,这样操作其实不是讲解。相信大家都教过或者看到过双杠跳上成支撑教学,许多学生基本都是屈肘硬撑上的,原因就是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所以只有让学生充分明白技术动作的原理,学生才不会产生想当然、依葫芦画瓢等常见问题;只有充分明白技术动作的原理,才能在后面的练习中感知自己的对和错,知道问题在哪,应该怎么改;只有充分明白技术动作的原理,才能在练习过程中做到正确的相互评价进而共同提高,这才是学生内在的提高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要想把技术动作原理条例清晰、简明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要想取到事倍功半的课堂效果,关键看我们老师。只有真真一头扎进体育教学研究的老师,才会感悟到体育是一门跨学科最多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在知其意明其理的情况下掌握体育技能,提高体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