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2021-11-22陈少捷
陈少捷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初级中学 广西 玉林 537000)
史料实证就是对已得到的真实史料进行分析辩证,证明史料真实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与解决历史知识,同时在对史料信息辩证思考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多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对相关的历史内容进行讲授,在学生对历史史实准确掌握的基础上,增强其历史分析能力。
1.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必要性
史料实证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对已有的史料进行辩证,并运用可信的史料来重现历史的真实性的态度。史料实证意识的有效培养,不仅可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能力。
初中生的历史史料意识较为薄弱。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做选择题与判断题,认为材料解析具有一定难度,但在考试中,材料分析题占据重要比重。并且史料实证意识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史料,在史料中发现有效的信息与线索,通过学生思考探究判断史料是否可作为实证的证据这一过程,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并学会如何将相关史料形成自己的结论或新的观点,并从各种角度进行对历史的解读。以此不仅能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还能有效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与成绩。
2.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有效策略
2.1 课堂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史料实证兴趣。在历史教学课堂中进行有关史料的问题提问,可有效将课堂内容进行梳理,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师生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有效途径。为了能够将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有效培养,教师应设计出更具多元化的提问环节,通过有层次、有条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科意识与学科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科探讨中,以此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例如,在进行《秦统一中国》教学时,可对“秦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的相关史料提出问题:“为什么嬴政对楚国李斯进行重用?嬴政欣赏韩非的哪一点,使他下令攻韩?”等,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充满好奇,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有效解读史料,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2.2 创建自主学习环境,提升史料实证问题意识。初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主要体现于学生可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史料实证中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能力。因此,教师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其创造自主搜集史料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对收集的史料进行辨别,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问题意识。以此,学生史料收集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与史料实证能力都能得以有效培养。
例如,在进行《抗美援朝》教学时,教师就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抗美援朝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收集,并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所收集到的内容进行筛选,以此提升学生史料搜集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意识。
2.3 优化史料教学方法,丰富史料实证知识内容。历史教材中为学生呈现的史料有限,结论居多。在以往教学中,都是教师进行史料的寻找与选用,这使史料资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博物馆等多种途径,自主寻找与历史问题相关的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别在寻找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史料实证的内容与形式,加深对其的理解,从而形成历史史料实证意识。
例如,在进行《俄国的改革》教学时,课本中的史料知识有限,学生对俄国的事物又不具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借用信息技术寻找相关史料,丰富学生的史料知识内容。并在寻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了解,使学生逐渐形成史料实证意识。
3.总结
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行,也提起了教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的重视。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明确教学理念与目标,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