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作文哪里来
——谈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指导策略

2021-11-22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4期
关键词:黑点篇文章命题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邵 蕴

一、学会命题

一个好题目会吸引别人的兴致,能抓住别人的眼球。命题命得好,这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

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比较,列举一些题目让学生来选择出较好的命题。

例如,很贴近生活的:

写爸爸的文章,教师给出两个命题:(1)我的爸爸;(2)我的爸爸——一棵无言的大树。

写教师的文章,教师给出两个命题:(1)我的老师;(2)难以忘记的老师。

写妈妈的文章,教师给出两个命题:(1)我的妈妈;(2)我的“大嗓门”妈妈。

接着让学生各自讨论,通过比较独立思考,选择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命题。显而易见,这些题目中第一个都极其简单,十分平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而第二个通过更多的修饰、联想,把命题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让学生有读下去的欲望,把无形的化为具体的,更能突出这篇文章的重点。

二、有趣的开头

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外观,让人看了舒心,而有趣的开头,就像一个人的内心,让人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命题选得好,开头也就成为读者的第二印象,能大致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亲密接触。开头包含好几种形式,我们一一来做介绍。

1.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是开头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能让人们最直接地感受到这篇文章的主旨内容。不用让人们去疑惑,这篇文章到底写的是什么。这样的方法入题快,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能大大缩减写作的篇幅,让读者明确地知道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例如,一篇写“成都之行”的文章,用开门见山式的写法就是:上周六,我和姐姐一起去了成都。

开头简单明了,一句话就说明了时间、人物、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不会让读者感到迷惑,能直接明了地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巧设悬念式

设悬也包括倒序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把最精彩、最激烈的部分先展示给读者。这样能更加强烈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把读者带入阅读中,让读者更贴近这篇文章,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例如,在汶川地震时,有人写道:“‘轰’的一声,楼塌了,房子倒了,人们四处尖叫,乱跑,世界就像灭亡了一样。”这是汶川地震时的情境,这样的一幕,让人心中一紧,慌乱无措,瞬间把黑暗沉默的氛围带入紧张的故事中。这样的开头能把读者真切地带入文章的思绪中,能让读者更贴近实际,贴近文章的感受,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

3.环境描写式

在环境描写开头中,作者可以把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生活背景表现出来,通过当时的实际环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这种感受传递给读者,渲染氛围,衬托人物的想象,并能推动故事的发展。

古代的诗人在写诗词时也这样描写。例如,高鼎在《村居》中描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首诗就能表达出作者当时愉悦的内心感受,突出当时的环境氛围,让读者能深入其中,用心感受美丽的景色、愉悦的心情、幸福的生活。

三、文章的主体部分——正文

有人在正文的描写过程中会十分啰唆,觉得自己没有东西可以写,脑子中想象不到要写的内容,这是由于学生不能独立思考,不能扩展自己的思维。正文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能明确地展示出作者的文学功底。在小学作文中,学生大多数都以记叙文为主,记录何人何地何事,但是这却需要极大的功力。单纯地说明今天干了什么事就很枯燥乏味,所以在对记叙文进行描述时,要从人物的外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方面来写,突出重点内容,把人物进行细致描绘,把事情写得详细、具体,再凭借自己平时的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一篇描写友情的文章中,作者因为朋友拿着新墨水向同学炫耀,而把新衣服染上了黑点时无助、难过的心情:我不禁大叫,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心想:这是我爸爸从美国给我带回来的衣服啊!郭俊辰忙说“对不起”,我不理他,只顾看我身上的黑点,想办法把它弄下来,可是没有用。我带着哭腔说:“你赔我的衣服,你赔我的衣服,呜呜,呜呜……”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表现出了作者由于新衣服被染脏而痛苦的心情。这一个片段,既在动作方面——我不理他,只顾看我身上的黑点,想办法把它弄下来,可是没有用;又在神态方面——我不禁大叫,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还在心理方面——心想:这是我爸爸从美国给我带回来的衣服啊,有着详细的描述,能提升文章的水准,吸引读者兴趣,使其有读下去的欲望。

总之,对小学生来说,写一篇文章也许不容易,但是必须坚持,坚持观察生活,不断积累写文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练笔,把文章写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黑点篇文章命题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有黑点的珍珠
白纸上的黑点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思维体操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