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2021-11-22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薛晓远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薛晓远
如今,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成为国人探讨的热点话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一、发掘小学教材,探究节日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有的体现了传统建筑文化,有的体现了传统音乐文化,还有的体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传统节日文化。一年365 天,包含着诸多的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由来和习俗。如此精彩纷呈的节日文化,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深入发掘。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家乡过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分别寓意着什么,有着哪些特殊的情怀,自己还了解哪些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例如,有的学生提到在福建一带,每逢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会在房门两侧放两根贴红纸的甘蔗。之所以有这个习俗,主要是因为在福建的方言中,“蔗”字和“佳”字的发音非常相近,人们正是为了取“渐入佳境”的美好寓意。还有的学生提到在自己的老家云南地区,人们往往会用红纸剪出各式图案作为春节的春联,甚至还会拿着春联唱《祝年歌》。无论从春联的形式还是用途上,都和大部分北方地区完全不同。这样的习俗代表着云南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憧憬。经过这样一番探讨后,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巧借现代媒体,彰显文化内涵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信息技术随之“落户”在更多的领域。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需要投放更多的精力在课堂教学中,但是信息技术可以改善这一现象。而且,针对教材中相对抽象的内容或者知识,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变得形象、生动。因此,教师不妨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荷花》时,教师可增加一个文化渗透环节——既然文章的主题是“荷花”,而荷花本身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不妨和学生一同发掘荷花背后的文化属性:首先,从文学上来说,荷花在历代的文人骚客心中都是“清静君子”的形象,表现的是正直、清雅的道德品质,更是古代文人对人格理想的终极坚持。例如,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就是咏荷的经典佳作,更是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文人对荷花的热爱与推崇。其次,荷花即莲花,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象征着菩萨不受生死烦恼所苦的圣洁性,具有一种佛的智慧和境界。而且,莲花也被视作是孕育灵魂之处。此外,在中国古代,民间就已经流传着“秋天采莲怀人”的习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荷花文化属性的发掘,学生将进一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
三、利用实践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工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大多数教师有心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最后仍然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大多数教师并未从心底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只是口头上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久而久之,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憧憬也会慢慢变淡,甚至逐渐变成了“左耳进,右耳出”。因此,教师不妨开展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的名人字帖,让学生根据书法猜一猜是谁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次展示小篆、大篆、楷书、隶书、草书以及行书的字帖,让学生感受不同书法的特性以及表现力。接着,教师和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书法名人的轶事奇闻。例如,有的学生提到王羲之,提到“东床快婿”的典故,还提到了《兰亭集序》;还有的学生想到了苏轼,并在课堂教学中分享展示他所写的《寒食帖》;还有的学生补充发言,说王羲之的字之所以好,是因为从公孙大娘的剑法中得到了灵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分享自己知道的书法故事,也能聆听其他同学的分享,在不知不觉间体会到书法文化的丰富性。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努力,更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手段,学生才能在一点一滴中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