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古籍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21-11-22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杜京容
文/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 杜京容
古籍作为人类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进程,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版本价值、文献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并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档案开发利用,指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编研、出版和发布档案信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满足各种信息利用需求,充分实现档案价值的工作。在数字化时代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古籍档案进行整理、出版、编研和推广发布,不仅能为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文献保障,更能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发挥古籍档案在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高校图书馆作为古籍的重要收藏单位,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专业图书馆相比,拥有较多的信息资源和明确的服务对象。目前,高校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阐述古籍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有研究者大都认识到古籍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对古籍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再生产,也是对特藏文献的宣传和推广。吴江华等人认为古籍档案的价值不仅在于保藏传世,更在于充分挖掘其学术文化价值以服务于当下。高校图书馆作为古籍收藏的重要机构之一,合理保护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珍贵典籍,是高校图书馆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二)影响高校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史岩松认为,高校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古籍修复本身、古籍工作者素质水平不够以及宏观经费不足等方面,他指出:“影响高校图书馆古籍档案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古籍分布不均、特色不明显,古籍破损严重、修复人员奇缺,古籍文献专业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经费不足。”方敏则更侧重于从管理观念和服务模式上探讨现有古籍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他提出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开发利用存在宏观管理失衡、服务模式传统、用户需求差异性以及利用古籍观念方法极端化四个方面的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策略方面的研究。方敏从构建古籍分层管理模式、网络查询平台、高校图书馆联盟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具体策略。李群英等人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古籍立体多元化服务模式,如加强针对性、提高参与性,并加强合作性开展古籍资源建设和文化推广工作等。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发现,大都是从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展开的,较少从档案开发利用的视角进行探索和研究。笔者在CNKI以“古籍档案+开发利用”为主题进行检索,仅获得相关文献15篇。此检索结果表明从档案开发和利用的角度对古籍进行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文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关于“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档案作为文献资源的一种,有其特定的特征和独特的开发利用方式。从档案学角度来看,古籍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从档案开发利用的视角对古籍档案进行挖掘和再利用,通过对古籍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的加工、整序,方便利用者利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古籍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古籍档案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古籍资源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当前对古籍档案的开发仅仅停留在版本和目录上,主要以古籍资源的形式和特征作为依据,对古籍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编制目录等相关工作;古籍档案数字化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辐射范围有限,尤其是对一些古籍档案收藏量不大的收藏单位并未做到“应收尽收”,对古籍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工作不够深入,缺少古籍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立;高校图书馆作为古籍档案收藏的重要单位,各高校之间并未做到古籍档案的共同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古籍档案数字资源分散、内容重复,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层开发和利用。
(二)档案资源利用率较低。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各古籍收藏单位对古籍档案的保管设备和场所都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此举改善了古籍档案的收藏条件,推动了古籍库房的标准化建设。但过分重“藏”的背后,忽视了“用”的重要性。大多数古籍库房实行的是封闭式的密集书库管理,阅读和使用需要大量审批程序;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古籍库房仅对教师提供服务,大多数人对学校所藏的古籍档案知之甚少。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古籍库房为例,开放对象仅为全体教师,教师若想查阅古籍档案,还需经馆领导同意和批准,古籍档案的全年浏览量屈指可数。过分重视古籍档案的保护和收藏,导致档案资源利用率较低,不利用古籍档案的开发利用。
(三)档案资源宣传力度不够。古籍资源利用率较低直接导致了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所藏古籍知之甚少。现有古籍档案宣传推广模式较为单一,多数以参观古籍室、展览古籍档案为主,与参观者缺乏互动,参观者可以直接参与的模式很少见;另外,参观展览地点选择过于局限,并未深入读者生活和学习场所进行主动的宣传和推广,这种故步自封的推广模式往往使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古籍档案的展示往往呈现出教育性、纪念性、休闲型和日常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读者兴趣大大退减。
三、高校图书馆古籍档案开发利用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古籍收藏的重要单位之一,与其他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相比,优势有以下三点:1.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由于教育部对高校图书资源生均占有量有明确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馆藏量逐年增加。古籍资源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大特色,对古籍档案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学术支撑和学科服务,另一方面其宣传和利用又依托高校强大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氛围;2.特色明显。古籍档案纷繁复杂、种类较多,涉及的学科也是方方面面,公共图书馆等单位往往将其进行统一收藏,高校图书馆由于专业偏重不同,古籍档案收藏特色更加明显。如医药类高等院校就更注重医药类古籍档案的收藏,师范类高等院校更注重教育类古籍档案的收藏。这种明显的收藏特色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也为古籍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3.服务对象明确。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和教师。由于其服务对象很容易确定,在古籍档案开发利用上便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相应策略,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进行利用和推广。
四、高校图书馆古籍档案开发利用策略
(一)强化古籍档案资源整理。高校图书馆应不断丰富和优化古籍馆藏条件。馆藏是开展一切档案开发利用行为的前提。由于古籍档案自身的特殊性,其保存场所对建筑、温湿度、空气质量、照明和防紫外线、消防与安防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加强古籍档案存放场所的标准化建设是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另外是对馆藏古籍档案进行整理、加工和分类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古籍档案进行著录和标引,编制古籍档案目录,对其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和记录,并用检索语言将其充分、准确、简明地表达出来。通过档案著录和标引工作为古籍档案数字化和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一定基础;要建立古籍档案保护制度,实行古籍档案分级管理模式,对每部古籍进行级别鉴定,并对不同级别的古籍进行不同的保护和借阅方式。加强古籍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古籍档案文化信息资源的功能。
(二)深化古籍档案资源开发。档案开发的本质是一种档案信息产品的再生产活动,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再创造与深挖掘。深化古籍档案资源开发,应尽可能将蕴藏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对古籍档案信息进行提炼、整序、存储,以便最大限度地提供档案信息给广大利用者。高校图书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古籍档案资源进行开发:1.对潜在古籍资源进行开发,主要通过调查等方法研究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师生进行需求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古籍档案进行开发;2.对实体古籍档案资源进行开发。通过加工、研究、编撰等方法挖掘古籍档案的内在价值。近些年的工作实践表明,档案编研工作要有高雅通俗之分,有繁简深浅之别,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公众不同层面的需要。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由于缺乏古文断句、繁体字辨别等相关的专业知识,阅读起来艰涩难懂,加上古籍档案种类众多,数量繁重,导致古籍档案利用率较低。对此,高校图书馆在对古籍档案进行编研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对古籍中的生涩字和断句进行注释,还可按照作者、专题、时间或学科等特征将其选编成册,以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古籍档案;3.对古籍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开发。高校图书馆应本着“利用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古籍档案数字化进程,建立古籍档案目录数据库。提供多种途径的档案信息检索,按主题、时间、档号等特征进行目录查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文数据采集,从而使用户更方便的获取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同时,各高等院校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古籍档案管理利用平台,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此类平台建立和发布信息,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开发,又可实现信息畅通和共享。
在对古籍档案进行系统编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应对其进行多层次的系列开发,如举办专题展览、拍摄宣传片、研发文化礼品等。针对本校的学科设置对馆藏古籍进行学科分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相关院系开展专题展览;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对所藏古籍档案进行文献纪录片拍摄,用最直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古籍档案的修复、整理、研发等一系列工作;研发具有档案特质的文化礼品。高校图书馆在古籍档案编研的同时,应善于发现档案特色,并推出具有档案特色的文化礼品。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所藏古籍档案以清末线装教材为特色,在文化礼品上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线装教材进行仿真制作,精心装裱。即能对馆藏古籍档案进行宣传,也满足了公众欣赏了解古代文化教育的需求。
(三)促进古籍档案资源利用。档案利用工作主要是以直接向用户提供档案来满足其需求的工作形式,包括档案阅览、档案外借、档案展览与陈列、制发档案副本以及档案咨询等相关工作。
在古籍档案利用中,高校图书馆应继续加强和发挥档案利用的工作内容和模式,并在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发展。在档案阅览和外借工作中,应加大古籍档案开放力度,本着“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便利条件”的原则完善上开放制度,简化利用手续。同时,丰富古籍档案的利用方式,由“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扩展服务范围,由科研工作者延伸到学生群体。对古籍档案使用用户进行分析,分析用户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信息心理、信息素养,研究用户需求,以提供较为全面的古籍档案信息服务,从而解决其在古籍档案利用上的问题。在档案展览与陈列工作中,除了定期利用档案展览和陈列的方式宣传推广古籍档案外,应更加重视展览和陈列的文化性、休闲性和日常性,并通过改进布展方式,增加参与者的互动感和体验感,还应充分重视网络技术的力量,运用网络进行古籍档案展览和陈列,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古籍带来的魅力;在档案咨询工作中,除了接受和答复用户咨询外,更应重视对咨询问题的分析和建档,对具有长远、重要保存价值或者今后有可能反复出现以及未能解答的咨询问题进行分析和归档保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发现和探索档案咨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均有重要作用。
(四)加大古籍档案专门人才培养力度。目前高校古籍档案工作者总体学历水平均已提高,但缺陷在于学科背景过于单一,工作环境较封闭,使其观念、眼界、想象力受到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古籍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因此,提升古籍档案工作者的开发利用能力,成为高校图书馆今后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向。在古籍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才和信息人才,还需要古文献学、古籍修复以及有各相关学科背景的人才。除了通过招聘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外,也可以改革用人方法,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优势,灵活使用馆外人员。例如可以由高校图书馆牵头,向全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题招标;还可利用外单位人才帮助解决问题,比如与院系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对古籍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此外,有档案专业的高校,也应多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校图书馆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帮助其在实践中增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