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
2021-11-22殷海燕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心
殷海燕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心
在社会发展之下,审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重点关注审计风险因素也是审计人员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分析风险因素的环节之中,应当制定出更加完善、科学的信息化审计的对策,并通过此更有效的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此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更应关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并采取信息化审计对策来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审计的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信息行业不断进步,同时信息化产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审计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即在工作方式上改用信息化审计手段[1]。但是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仍然是存在很多的限制,给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实施带来了很多现存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也严重影响到了审计的发展,在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转变上,应当快速发现相关的风险,并制定出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审计长远发展。
二、审计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均衡
审计工作的关联范围较广,若是想要快速、正确的完成各项审计工作,就必须要创建一支实际操作能力强、基础知识过硬的审计团队。审计人员一旦有了专业的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都能够灵活的面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目前形势来看,同时具备审计知识、计算机知识、会计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较为匮乏,甚至存在部分审计人员基础的审计理论知识缺乏或对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不掌握[2],将这类人员纳入审计团队中,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审计工作的进展,甚至会导致审计工作结果出现误差。部分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不足,面临审计问题无法独立运用审计知识加以解决,导致审计工作质量降低。
(二)缺乏法律保护
国家经济在不断的发展,需要不断升级、优化审计制度。与此同时,各项法律制度、法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而让人为制造的各种审计风险不能被及时的处理,最终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从而影响到了审计工作的可靠性,也影响到了审计工作开展的质量。
(三)审计工作复杂性增加
审计对象主要是指涉及到经济交往的各项活动,在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在创造出了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断增加了审计内容和审计对象,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3-4]。审计工作的任务量不断加重,一旦出现了审计操作上的错误,就会导致更多审计风险的发生,而在信息化审计工作中,录入数据及储存过程,也同时加大了风险几率。
(四)数据准确性影响检查风险
信息化审计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原始数据录入要求更加严谨,对数据的任何微小的更改都有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5]。以计算机智能运算为基础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审计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多遍检查数据的正确性。信息化审计的特点是纸质数据的减少,导致更加依赖于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即增加了审计的检查风险[6]。
三、信息化审计发展策略
(一)加强审计人员的培养
审计工作人员是进行审计工作的核心,为了保障充分发挥信息化审计系统、审计原则、国家法律法规等资源,就需要组织一支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审计队伍,这样才能够合理对资源进行应用,从根本上杜绝相关风险。在培养优秀的审计人员过程中,需要落实以下几点,需明确不同审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并进一步明确他们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并要求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负责,在管理审计人员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配合规范的制度,让审计人员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在工作上出现风险[7]。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审计人员培养的机制,定期对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开展审计业务及计算机业务培训,促进审计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新的审计和计算机知识,予以应对审计中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针对审计领域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常态化,防止年轻的审计人员因基本审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审计质量降低。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专业学习和计算机学习,在审计团队内构建出一股自我建设、自我学习的风气,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水平,并有效避免各项风险。
(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得到国家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发挥其作用,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不断规范我国审计工作的制度,这样一来才能够有效保障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8]。政府应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环境,制定有效的审计原则,并加强指导和监督,严格规定审计人员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开展审计工作,以此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率。比如地方政府可以组织被审计部门和单位及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传递国家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与审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以此了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帮助审计人员解决难题。在政府的合理干预,并完善了法律法规之后,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促进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三)强化审计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保障审计工作的进行,也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审计内容和审计对象,因此审计内部必须要加强管理,并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一旦发现了风险的因素,就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之初,首先需要帮助审计人员建立工作责任感,并要求审计人员按照信息化审计工作制度开展工作,避免失误的发生[9]。在审计工作开展时,全面践行风险管理,并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审计工作中建设信息化制度以来,除了要重视现存的风险,更需要重视网络风险,并在内部建立有效的网络防护系统,以免发生网络风险。
(四)创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在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审计工作中时,更应当注重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构架来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整改,从而有效提升审计的工作效率[10]。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需全面评估审计工作的质量,结合审计项目的需求来进一步采集所需要的信息,并在将审计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全面优化工作流程,降低工作的风险。
(五)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合力
为确保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特别在审计资源较为缺乏时,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打破科室部门界线,对现有审计力量进行合力调配,优化组合。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突出专业能力。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方式,促进审计质量提高。如实行省(自治区)、市、县(区)审计机关三级联动,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在专项审计项目中,充分发挥出上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优势,开展针对特定审计项目的计算机应用的方法及流程培训,指导基层审计机关,提升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审计的能力,扩大基层审计机关应用大数据审计的业务范围,规范的大数据审计流程。
四、结语
总的来说,现如今审计工作中还是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且每一项因素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践行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并制定法律和强化监督,以此强化信息化审计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在当前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资金和业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11],对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规避风险,同时结合信息化审计工作所带来的规范性和便捷性来提升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