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新路径研究

2021-11-22刘淑婷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冬奥冰雪

刘淑婷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安身立命之本,其实质是把与奥林匹克主义及其价值相一致的竞技运动作为教育载体来教育青少年。学校体育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环节。我国中小学体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而奥林匹克教育所注重的强调体育运动的人文价值、让青少年在奋斗中体验乐趣、关注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和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做法,正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一致。当下,2022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为奥林匹克教育融入中小学体育提供了历史契机,冰雪运动具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可以说,奥林匹克教育不仅能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对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探究如何推进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尤为重要。

1 奥林匹克教育概述

1.1 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体现

奥林匹克格言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倡导公平公正、追求卓越、互相尊重、坚强意志、身心精神和谐发展,创造能够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以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生活方式,营造奋斗欢乐的竞技环境、示范纯粹和谐的竞技原则、彰显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在国家层面,这场万众瞩目的国际性体育盛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碰撞,其传播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观念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和民族的普遍认同,形成了一种具有国际性的语言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媒体等传播介质,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模式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平台,促进国际和平,已成为国家外交的手段之一。在社会层面,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成功使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在提升我国国际地位,激发人民爱国情怀,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回顾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运动健儿在世界竞技舞台中挥洒汗水,极力突破自身极限,彰显着顽强拼搏、面对困境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力量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凝聚力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个人层面,奥林匹克运动拥有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体育文化理念,强调“真、善、美”的体育道德,始终以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健康,散发人的美好品质和生理潜能为核心目标,引领人类趋向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人类基本的公序良德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影响个人的社会价值取向。

1.2 奥林匹克教育的校园融入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提出“冰雪运动进校园”,致力于围绕申奥承诺,达成“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对此,国家体育总局推出《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北京市推出《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等文件,以北京地区为辐射,带动全国各地校园冰雪运动发展。教育部及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也共同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推动中小学冬季奥林匹克教育教学开展,以普及冬奥文化知识为主题,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努力创建冰雪运动教学课堂,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冰雪运动相关技术技能,为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打好基础。此外,在2014年12月,国际奥委会为实行奥运会改革方案推出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强调了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推广的重要性。202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推出《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计划》,此教育计划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技能发展,深度结合奥林匹克主义内容,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并把奥林匹克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

2.1 奥林匹克教育的“北京模式”

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后创造性地开展了诸多交流活动,在奥林匹克教育事业中留下了丰硕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同心结”国际交流活动对奥林匹克教育事业影响深远,并被奥委会前主席罗格赞扬道:“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它使奥林匹克价值观的传播范围超过了世界任何地方。”2008年实施的《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将奥林匹克价值观和奥林匹克精神与我国教育方针充分融合,具体表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运动科学结合,发挥中国传统体育优势与特色创办“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可以说,“北京模式”在组织体系和文化建设上彰显了东方特色,开创性地将奥林匹克传统与东方教育传统进行有机结合,为我国其他省份甚至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蓝本。

2.2 奥林匹克教育的“南京模式”

2014年南京成功举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一项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国际体育赛事,其办赛宗旨是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营造轻松、快乐的体育氛围,促进青少年全方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和终身健康的意识。南京青奥会充分地利用了新时代的媒体资源,有效地传播其“绿色青奥、活力青奥、人文青奥”的理念,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学子在体育文化盛会中收获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学会共享、友谊与责任、担当,在推动体育强国、明确青少年新时代的使命担当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2015年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发扬青奥会宝贵财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南京青奥会成功举办,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自信、热情友善的良好形象,赢得广泛好评。希望总结经验,传承和发扬好青奥会留下的宝贵财富,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2.3 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在奥林匹克教育方面已取得相关成就,一是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我国建设了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和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致力打造冰雪运动特色校;举办学生冰雪运动会,形成校级、县级和市级三级冰雪运动竞赛体系。二是在硬件设施资源方面,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利用校园空闲场地共计建设校园冰场、雪场,向附近地域开放场馆,使冰雪运动装备在中小学校范围内从无到有,并朝着全、优的方向发展。三是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已加速建设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培训基地,实行“从小抓起”的完整训练体系,高水平体育院校和冰雪特色院积极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并建立起了一套针对奥运的服务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其相关行业服务人员的奥运要求进行标准化培训。四是在推动大众冰雪方面,以张家口市为首的个别城市以娱乐大众、推动冰雪运动走近群众生活为目的建设室内外冰雪体验场馆;部分城市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让中小学生集中参与冰雪运动体验,并优先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参与;个别地区的中小学利用气候优势,组织学生在冬季到雪场和冰场进行冰雪实践体验。

3 我国中小学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问题

3.1 冬季奥林匹克教育课程开发缓慢

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的奥林匹克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教材没有明确制定与实施讲授,且课程模式形式单一,缺乏创造性。如何跳脱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授课形式是当前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此外,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尚待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充分融合,运动竞赛开展和竞赛组织建设与学校体育训练体系虽已有了一定的结合但仍有待提升。

3.2 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冰雪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体制内传统校和基点校、业余体校,社会体育组织介入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同时,对奥林匹克教育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学者在国内颇为稀少,而中小学内的相关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此外,由于我国冰雪专业起步较晚,导致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滞后,进而冰雪运动特长的体育教师相对不足。因此,亟须解决冬季奥林匹克师资严重不足的难题。

3.3 冬季奥林匹克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对场馆设施、专业设备的要求更为严格。目前,多数中小学尚不具备单独开设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硬件条件。再者,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部分地区根本没有条件开展冰雪运动。此外,即便具备环境气候条件,在设施资源、场地建设方面供给的财政补贴不足,器械器材也不够充沛,无法满足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需求。可见,冰雪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瓶颈问题

4 我国中小学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的推进路径

4.1 大力开发冬奥课程体系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并推广以“冰雪”为主题的冰雪体验活动、冬奥教育项目以及冬奥校本课程,通过系列保障及评价机制对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真正将冬奥教育纳入学校或课程整体评价考核,从根源上促进冬奥教育在中小学的有效实施。当然,中小学冬奥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秉承多样性与差异性原则,坚决摒弃以“一刀切”的课程建设模式包揽所有的做法;要区分尊重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要关注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性,年级和学生的差异性,课程形式、课程方法和教材建设的差异性,即中小学冬奥课程体系建设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冬奥课程建设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唯有此,制定的冬奥课程体系才是特色的与适切的。

4.2 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冰雪专业师资队伍是推进中小学冬奥教育的必要条件。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冰雪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的局面,需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引进来。结合“体教融合”重要发展机遇期,通过灵活的引才举措,积极引进冰雪专项教师加盟,为中小学冰雪运动的开展注入新活力。二是走出去。对现有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体育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冰雪运动专项技能培训,提升现有体育教师冰雪运动的实践能力。三是兼职外聘。鼓励退役运动员、社会培训机构教练员以及具备资质的冰雪爱好者进校园进行公益性辅助教学,同时亦可通过兼职的方式聘任上述相关人员来校工作。可以说,“引进来、走出去、兼职外聘”是目前快速改变中小学冬奥师资不足的有力手段,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切实缓解冬奥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的局面。

4.3 丰富冰雪设施资源配置

冰雪运动设施是中小学推进奥林匹克教育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冰雪运动场地设施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可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破题。一是要强化与社会合作办学。学校因面积局限无法进行改扩建的,要对学校周边或城市的冰雪环境进行统筹分析,摸清学校周边或整个城市内有多少适宜开展冰雪运动的场所(滑雪场、滑冰馆、冰雪培训机构等),通过多手段主动谋求合作。二是实施场馆改扩建工程。对条件成熟且适宜进行老旧场馆改扩建的学校,要积极进行项目建设论证,加大项目资金或专项建设资金的调配使用,同时通过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助力校园冰雪场地设施投入。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冰、仿真雪和陆地训练等模式业已成为掌握冰雪项目基础技能的一个重要选择,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真正弥补校园冰雪场地不足的壁垒。

4.4 全力营造家校共育氛围

体验和引导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冬奥教育,而家庭和学校共同塑造冬奥教育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要重点推进冬奥教育家校合作机制,明确学校和家长的责任,注重强化家庭从价值观引导、课内外冰雪参与体验、冬奥冰雪旅游活动、鼓励参与冬奥小志愿者、冰雪主题的冬令营、公益性冰雪活动、冬奥知识大讲堂和冬奥知识竞赛以及组织冬奥冠军宣讲团进校园等方式或途径来引导中小学生切身感受冬奥教育的价值、内涵与魅力,增强学生自身作为“东道主”的责任感,培植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感受冰雪文化艺术魅力,体验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进而深入理解和传递冬季奥林匹克精神并化作自身学习和运动的动力,真正使中小学生通过“奋斗谋求快乐”的自豪感,体验“追求卓越”的冬奥精神。

5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以学校为中心,家庭、政府、社会为圈层共同推进。要通过校内外、课内外多种形式来扩大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青少年的全方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冬奥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