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干部挂职中的『空挂』现象
2021-11-22程建文潘文文
程建文 潘文文
在干部挂职过程中,一些干部接不上地气、使不出力气、聚不了人气,出现水土不服、力不从心等现象,应从选派、使用、考核等多维度定向发力,防止挂职『空挂』。
近年来,为强化实践历练、促进干部成长成才,各地都会通过“挂职”“下派”等形式,把干部安排到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基层岗位锻炼。然而,一些干部挂职后未能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一心兼两头,在新岗位上出现接不上地气、使不出力气、聚不了人气的现象,使得通过岗位安排对干部进行针对性历练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挂职没有真正促进干部成长、推动事业发展。究其原因,是由于挂职干部的人事权、考核权没有完全下放到接收单位,多头管理势必使干部精力遭受额外损耗,导致干部在挂职过程中“水土不服”、力不从心。
干部在基层蹲苗历练是干部培养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既有利于干部的成长进步,也有利于适应新时代事业发展需要,打造出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科学选,确保“下得去”。选派干部到基层岗位不能唯学历、年龄,也不能“私人定制”,更不能“拉郎配”,应统筹考虑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关键性因素,以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为前提,既看品行,也辨学识,优选出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可造之才。要统筹谋划干部挂职工作,在人选确定上不搞“突然袭击”,通过单位推荐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尊重干部本人意愿,防止干部在挂职中身心不一。同时,做好挂职干部新、老“东家”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免除挂职干部后顾之忧,确保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大熔炉”中去。
大胆用,促使“显身手”。干部挂职锻炼是组织上强化干部培养的有效手段,接收单位要对挂职干部一视同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结合工作经历、专业专长、个性特点等因素给位子、压担子,把挂职干部送到“训练场”“比武场”上去,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对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挂职干部,接收单位可适时调进,让挂职干部“反客为主”,更好地投身事业发展。同时,加强日常关心和跟踪管理,帮助挂职干部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其化压力为动力,早日炼成“真金”。
多维考,画准“立体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权限、细化考核标准,加强干部挂职期间的管理。组织部门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方式,对挂职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岗在位、工作业绩及思想动态等现实表现,形成考察纪实材料。对挂职干部的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定期考核一律放在接收单位进行,由接收单位提出考核鉴定意见,报组织部门审核,考核结果作为挂职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用在一线、考在一线的鲜明导向激发挂职干部沉在一线、干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