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重点段落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2021-11-22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楚州实验小学朱秀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楚州实验小学 朱秀华
统编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围绕教材中的重点段落安排了形式丰富的读写活动。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围绕文本的应用价值,发现写作规律,运用好读写材料,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聚焦内容,发现读写特点
统编版教材选文大都文质兼美,是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载体。聚焦词句内容,就是要从教材重点段落的词句特点中发现作者遣词造句之妙,抓住关键语句、关键的修辞运用、关键的言语形式,实现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走月亮》一文中,作者吴然通过一组特写镜头,把具有典型民族风情的画面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在这段描写中,很多老师会关注到文章中的省略号,指导学生尝试去写“月光还会照在哪里”,如果从言语的简单迁移来说,学生很容易接着场景进行想象,但是如果我们聚焦词句的内容,不难发现,作者在描写的时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时候,首先要结合内容,即所写的内容能够表达是在中秋月夜的景色;其次,要结合顺序,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学生续写部分的内容应该是按照“点苍山”“大青树”“大道与小路”的顺序往下写;最后要结合作者的情感表达,即描写了在中秋月下行走的美好情感。再如《花牛歌》的学习后,可以安排学生围绕小花牛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让学生仿写诗歌;《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扩写女娲找“五彩石”的过程;学完《西门豹》后,让学生去续写老百姓得到好收成后再次与西门豹相遇的场面。
二、关注表达,感知读写运用
关注表达,首先是带领学生在重点段落的阅读中理解、感悟、发现语言的表达方式;其次是实现表达从口语向书面的迁移;最后,要在推敲斟酌中走向言语准确。
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为什么要读书”的读写结合练习。回到文本的重点段落中,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叙述是采取倒叙的形式,将少年周恩来“立志读书”娓娓道来,既让读者明白其中的缘由,又符合故事推进的一般方法。这个读写环节,可以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读书,简要地讲清其中的理由。这个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产生的自由表达,是学生情感的自然宣泄,但是要想把这样的情感表达过程说清楚,说明白,说具体,则需要通过书面表达的形式进行结合。
三、立足生活,迁移运用读写
“读”是语文综合素养的输入,“写”是言语能力的输出。读写结合在言语实践中运用,就是要发现言语生活,找到读写的内在属性与实际意义,着眼于儿童的情感发展、言语素养形成,在言意共生中走向读写的统一。
如在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课后,安排了一道读写结合题: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与同学交流。在这个读写练习中,显然关注的要点不在于发现文本的表达形式,而是让学生从情感变化的角度联系自己的生活,让“新的情感”与“新的思想”被不断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我”在表演“大老虎”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情绪的变化,通过曲线图的形式,把作者高兴、提心吊胆、得意、伤心等过程写得波澜起伏。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完成某件事情不够成功的例子,让学生先说一说,再画一画自己的情绪曲线图。立足生活,一是要发现,发现自我的生活与教材中重点段落叙述的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这是“得言”的阶段;二是思考,关注言语的形式,对重点词语的把握,如上述事例中的“情感”变化,这是“得意”的阶段。
总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中重点段落读写结合,从教师层面,就是要很好地把握哪些内容属于“重点段落”,一般通过联系课后的练笔习题就能够准确把握;从学生层面,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实现言语能力的发生,在阅读中吸纳,在写作中输出,学用结合,掌握方法,最终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