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健康作息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江西省为例*

2021-11-22朱祥飞赵利红尹华跟项建民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作息儿童农村

陈 夏 朱祥飞 赵利红 杨 鑫 尹华跟 项建民

留守儿童健康作息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江西省为例*

陈 夏1朱祥飞2赵利红3杨 鑫1尹华跟1项建民1

(1.上饶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2.莆田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3.福州理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作息习惯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文章对江西省留守儿童在睡眠、饮食、锻炼等方面的作息情况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困境提供资料,应对问题的客观存在,探讨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作息的策略。

留守儿童;作息;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体制及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产物。根据国务院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的数量极其庞大,成为独有的一个弱势群体。如今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能得到满足[1],但作为法定监护人的父母外出打工后,实际与其相处的时间大打折扣,失去本该有的监护角色,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整体上看,目前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素养状况的系统考察,更缺乏相关方面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与措施[2]。鉴于此,本文力求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作息评估与引导做出相应探索。

1 我国留守儿童监护现状

留守儿童现象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起因在于国务院为适应发展而发布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向城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时代热词,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1亿,主要与我国经济转型期城市化进程相关。2004年《人口研究》的调查显示,农村青壮年是城市化时期的主要群体,约占总流动人口的70%,“316899(留守家庭)”人口结构现象凸显。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留守儿童达2290.45万人,男女各占53.88%和46.12%,6周岁及以上的学龄儿童占总体留守儿童的65.28%;86.5%留守儿童集中于农村,43.83%以双亲中一方在家为主要监护模式,其中母亲单独照顾比例达33.33%,隔代照顾(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留守者约20.6%[3]。十年后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增加3倍有余,农村留守数超6100万,总占比突破87%,性别比例与之前保持一致;隔代家庭比例是十年前的1.5倍,隔代老人担当监护人。2016年民政部的调查显示,超过89%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成为主要监护人。2017年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缺双亲的完全留守儿童大约1000万左右,缺父留守约1100万,缺母留守约200万,总数达2300万,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58.1%。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有别于正常儿童,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我国的基本法规。2010年的相关研究显示,6—17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中1.46%未接受教育,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47%,中小学辍学率0.45%[4]。2015年,农村15—17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为82.85%,较2000年和2010年的56.50%和81%有好转趋势,但毕业率(14.01%)远低于前两次的36.78%和16.70%[5]。由上可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与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成负相关。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祖辈多达71.94%,初中学历23.70%,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其中68.92%留守老人务农维生,但80%的调查者健康状况良好。由此可见,日常劳务忙碌、文化程度较低的祖父母辈缺少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调查显示,母亲外的监护人照料的儿童辍学和肄业率较高,逃课、逃学及其他越轨行为增加[5],隔代监管为主的孩子教养问题加剧。由此,不少学者就农村留守儿童与青年犯罪率的相关度问题颇有争议。部分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虽然存在心理焦虑、极度缺乏安全感、恐惧等,但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与高犯罪率不存在直接关系。值得关注的是,8至10岁儿童信息获取不健全或认知缺陷都将可能产生反社会或攻击性行为,导致未来犯罪[1]。

综上,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由于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化的劳动力需求增加,致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受户口限制的子女只能留在原籍生活、学习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从父母转换为隔代亲人(上述研究中提到的留守儿童年龄范围是18周岁以下,与国务院规定16周岁略有差别)。隔代监护人由于其自身特点,往往凭生活经验、个人好恶进行教育,重养轻教。且隔代教育有溺爱、专制、放任等不良倾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学校与家庭沟通难度加大,造成逃学、辍学现象[6]。

2004年教育部将留守儿童问题列为重点教育问题。2006年湖南卫视主打的《变形记(X-change)》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推向社会热潮,相关学术研究就此出现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媒体热传的《底层巨痛超乎想象:6100万留守儿童现在长大了!!》引发广泛关注,帖中留守儿童被贴上“人贩子”“飞车党”“小偷”等标签,但文中却没有相关有力的数据支撑,这无疑使留守儿童污名化。农村留守儿童是新迁徙时代的独特亚群体,他们的父母虽然失约了孩子的成长,但他们是迁徙中国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奇迹缔造者之一,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而非谴责。随着社会进步,留守儿童问题随之演化,但短期内不会消失。留守儿童是乡土中国转变为城市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形成的非短期特殊社会群体,将长期存在,只是其指代发生转变(如流动群体、留守经历)。

2 江西省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江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劳动力的迁移,在广大农村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正值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将在不远的未来决定广大农村的发展状况,也影响到整个省的发展潜力。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综合性工程,牵涉到国家、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2005年以来,随着政策促进和学术界的关注度提升,陆续有一些高被引量的研究论文发表了,着重关注江西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状况、体能状况、人格发展等方面内容。江西作为农业发展省,留守儿童从2000年的193.54万增至2010年的371.65万,留守儿童占本省农村儿童总数的51.47%,其中2.44%的适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3,4]。2015年江西留守儿童数量居全国第八[5],形势严峻。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江、赣州、吉安等地区的父母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南昌、上饶和赣州等地区农村中学的留守儿童因缺少与双亲的直接交流,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偏执、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或敏感等;玉山县留守儿童中人格不适应、不稳定类型占比将近三分之一[7]。江西省卫生厅2009年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监护的缺失,留守儿童受侵害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首次专项立法保护留守未成年人。

3 留守儿童健康作息

作息习惯就是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节律。对于处在学龄的少年儿童来说,睡眠、饮食和锻炼时间安排最为重要。他们正值发育的关键时期,躯体迅速生长,处于不稳定状态,骨骼、肌肉及各器官日新月异,机体的新陈代谢极为旺盛。良好的睡眠、规律适当的饮食和锻炼,不但是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让少年儿童轻松高效地接受知识支撑脑力水平的基础。

2015年全国仍有6876.6万留守儿童,近八成在农村地区。11周岁以下儿童占73.81%,该阶段的智力启发、人格培养和社会认知都离不开父母,但调查结果中48.09%的父母尚处于离家状态[5]。如此庞大的新兴群体的健康、教育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在政府援助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吃、穿等日常物质需要基本能得到满足。但是对留守儿童来说,自身未正确认识作息习惯的重要性,在缺少了应有的家庭监督情况下,易出现睡眠、饮食、锻炼等时间安排上的紊乱,损害身心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充分关注,引导留守儿童正确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最好状态应对学习和生活,提高社会发展的后劲力量。虽然留守儿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缺少对其不良作息习惯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

3.1 睡眠

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少年儿童的睡眠问题渐渐引起关注。良好睡眠是人体代谢运转的基本需求,对生长发育、能量恢复、记忆巩固的过程至关重要[8]。儿童是人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受睡眠的影响更大。近年来儿童睡眠越来越引发关注。问题主要有睡眠不规律、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欠佳等。研究表明,73.4%的小学生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日睡眠10小时的标准,未达9小时睡眠要求的中学生高达75.1%。睡眠问题会增大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及心理行为等问题,进而影响认知能力及注意力等在校表现[9]。睡眠不足还与近视高度相关。充足的睡眠能有效降低视力不良发生率。儿童青少年中睡眠低于5小时和7小时分别比9小时以上的近视率高出41%和33.65%[9,10]。因此,充足的睡眠但不包含午睡是青少年儿童疑似近视的有效保护措施。

近年研究发展,睡眠问题与肥胖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是肥胖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肥胖者往往多伴有睡眠困难,与睡眠充足者相比,短睡眠时间使儿童超重风险提高2.22倍,肥胖风险提高1.32倍,并由此提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重要疾病的引发风险[11]。学龄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且睡眠时间不足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12]。

比起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睡眠不规律更容易被忽视。睡眠时间上的不规律会扰乱儿童生理节律,影响大脑发育和控制特定行为的能力。大人与小孩合睡的情况很常见。合睡方便大人夜间照料儿童,但研究显示[13],合睡会增大儿童睡眠不足、睡眠问题的几率,尤其大人存在打鼾、睡眠不安、磨牙等睡眠问题。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由于年龄原因,自身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因而更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消极影响。

有调查表明,24.6%的学生因“上网”(13.4%)和“玩游戏”(11.2%)而晚睡,睡眠不足直接导致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退、内分泌紊乱等,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晚睡(超过晚上10点)是引发儿童产生极端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14]。由于睡眠问题引起极端情绪容易引发儿童异常行为,对此,监护人需限制留守儿童视屏时长,多关注其睡眠问题。

3.2 饮食

良好的饮食结构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在农村地区较为严重[15]。在2018年的全国调查中,有规律早餐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二。在食速方面,早中晚餐的过快用餐比分别是73.1%、70.1%和52.8%,与用餐推荐时间相差较大(早餐15—20分钟,其余两餐不低于20分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利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8]。另外,用餐时间过短导致咀嚼不充分,消化不良,给肠胃造成负担。

留守儿童的饮食习惯和评估良好性低于农村完整家庭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营养状况出现恶化与父母外出呈正相关;留守儿童饮食行为与其家庭亲密度、监护人的饮食习性高度相关[16]。

饮食作为人之根本,其对身体的影响不言而喻。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规模较大,其健康成长已纳入政策保障范畴,不良饮食习惯较为严重。因此需加大健康饮食观念的倡导,在一些寄宿学校推广“营养餐”。推行长期规律的早餐行为可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14]。

3.3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指大众根据现有的运动场地,选择适宜的体育手段,增强身体素质,增进机体健康,利于身体姿势的养成和对社会环境适应等多需求指向的体育活动。在农村,超过75%的留守儿童运动量较小,女童尤为突出[17],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极为缺乏。长期生活在留守家庭的儿童,因家庭支持资源、人际关系和成长资源外显条件的特殊性(处于劣势),9—10岁儿童对父母的心理需求最强烈,与留守儿童的感恩、自信和乐观的高心理状态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对柔韧素质(如坐位体前屈)和心肺功能(如肺活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利于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合作能力,消弭缺位亲情所形成的焦虑、敏感、自卑等心理亚健康状态,加强其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团体意识等[18]。

课间活动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缓解大脑疲劳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休息和运动非常宝贵。教育部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课间活动时“几乎每次都出来”的学生仅有17.2%,另有27.2%和32.2%的学生“经常”和“有时”出来,三者合计占76.6%;“很少”和“从不”出来活动的学生合计占23.4%。学习日有65.7%的中小学生课外运动时间不足每日一小时,其中约三分之一表示完全没有;周末体育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者较学习日下降16.0%[8]。

有研究显示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或者锻炼时间短是引发儿童肥胖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且体育活动是学生保护视力的重要途径。每天锻炼1小时是8—12岁学生疑似近视的保护因素[9],增加户外锻炼时间可以减慢学龄儿童视力下降速度,减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19]。体育锻炼是控制肥胖的有效途径,更是预防或缓解假性近视的有效方式,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提高生活质量,且能通过影响自尊、自我效能和情绪等个体积极心理,是改善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

综上,现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总量在降低,但出现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转移至城镇成为流动儿童有关,城镇留守儿童的增加。另外,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产生的城镇留守儿童成为新增点。因此不应该停止剖析,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动态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简言之,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国家就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出了相关政策保护,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该群体足够的持续关注和干预。

[1]郭申阳,孙晓冬,彭瑾,等.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健康:来自陕西省泾阳县一个随机大样本调查的发现[J].人口研究,2019,43(6):33-48.

[2]陈婉莉,张成钢,王现,等.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的横断面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47(1):101-105.

[3]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4]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3):37-49.

[5]段成荣,赖妙华,秦敏.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变动趋势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6):52-60.

[6]宋月萍.父母流动对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在校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J].人口研究,2018,42(5):68-77.

[7]常青,夏绪仁.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6):1406-1408.

[8]MULLINS E N,MIUER AL,CHERIAN S S,et al. A-cute sleep restriction increases dietary intake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J].J Sleep Res,2017,26(1):4854.

[9]许韶君,万宇辉,徐增辉,等.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中小学生疑似近视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183-186.

[10]陈小燕,曾宏,陈晓清.1学龄前儿童睡眠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6):80-81.

[11]刘恒言,蔡春凤.睡眠时长与儿童肥胖风险关系研究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33(19):95-98.

[12]李凯凯,贾磊娜,刘秀英,等.银川市学龄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1):1965-1968.

[13]Guo, Q., Sun, W., Wang, Y.,“Effe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Children's Health in Rural China”, Review of DevelopmentEconomics, 2017(4):1132-1157.

[14]贾月辉,吴静怡,万思源,等.齐齐哈尔市城区7~13岁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6):443-446.

[15]LI Q,LIU G,ZANG W.The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J].China Econ Rev,2015(36):367-376.

[16]田旭,黄莹莹,钟力,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8,17(1):247-276.

[17]朱娜,黄天阳.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健身活动植入与陪伴模式的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4):92-97.

[18]李梦龙,任玉嘉.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8):1182-1185.

[19]AUSTIN W G, RAPPAPORT S.Parental gatekeeping forensic model and child custody evaluation:social capital and application to relocation disputes[J].J Child Custody, 2018,15(1):55-75.

Discussion on the Healthy Daily Life Schedul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Suggestions--Taking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HEN Xia, etal.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334001, Jiangxi, Chin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部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整体性治理的研究”(19BTY09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留守儿童不良作息习惯调查与干预研究”(TY18128)阶段性成果。

陈夏(1991—),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作息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爱心健康作息表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名人作息表
新农村 新一辈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