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速度变化特征

2021-11-22徐兴德杨英义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1年1期
关键词:平均速度加速度曲线

徐兴德, 杨英义

(1.云南省呈贡体育训练基地,云南 昆明 650500; 2.保山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竞走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1],陈跃玲、王丽萍、刘虹、陈定、王镇等一批优秀竞走运动员都曾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竞走是体能主导型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员的体力分配和速度节奏是制约其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2-4]。本文选取全国最高水平的竞走比赛为研究内容,每2 km进行分段,旨在全面分析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速度节奏与成绩的关系,为教练员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全国竞走冠军赛男、女20 km竞走前8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田协官方认证的菲普莱赛事微信公众号查阅2018年全国竞走冠军赛男、女竞走前8名比赛成绩。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央视客户端反复观看2018全国竞走冠军赛录像,统计男、女前8名运动员的圈程时间,做好每位运动员的分段时间记录。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16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男子前8名竞走运动员速度变化特征

统计显示,男子20 km竞走前4名和后4名的速度曲线有明显区别。第1名的速度曲线较平稳,且后程加速能力较强,最快平均速度出现在14~16 km,达到4.12 m/s,最快加速度出现在10~12 km,最后8 km的速度一直保持在4.00 m/s以上,这是其取得冠军的关键。前4名运动员都有较明显的加速阶段,且都出现在10~12 km,但这种加速能力只保持到16 km,接下来的4 km,第3名和第4名表现出明显的降速。这是速度节奏变化引起的供能系统变化,如果运动员机体不能快速适应这一变化,能量得不到补充,就会后程明显降速[5]。第2名运动员虽然在18~20 km有明显加速,且加速度高于第1名,但在12~18 km加速度比第1名慢,基本保持匀速,故未能获得冠军。

后4名运动员加速度较慢,速度变化曲线较平缓,后程甚至出现降速。第5名在4~6 km出现最快平均速度(4.18 m/s),但由于前面加速太快,导致6~18 km处于较慢的速度,16~20 km有一个明显的加速阶段,最终获得第5名。

总体来看,前4名运动员与后4名运动员的主要区别在于8 km之后的加速能力。前4名运动员有明显的加速度,且上升幅度较大;后4名运动员加速度较小,上升幅度不明显,甚至有下降趋势。

前4名运动员2~4 km速度基本保持一致,4~8 km第1、2、4名运动员速度基本保持一致,第3名运动员出现降速,其速度(3.85 m/s)低于第1、2、4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3.91 m/s)。从加速的区间来看,前4名运动员10~16 km都表现为本场比赛最高加速区间,在此阶段也是分出本场比赛最终名次的关键阶段。16~20 km普遍表现出速度下滑趋势,第3名和第4名运动员较明显。第2名运动员在10~16 km表现出加速,速度较平稳,最后2 km出现本场比赛的最大加速,最后1 km平均速度为4.03 m/s。但由于其在10~16 km落下较长距离,因而没能追上第1名。最后2 km的冲刺是其获得亚军的关键。

第1、2、4名运动员前10 km的速度呈逐渐加速趋势,特点是加速度较小,速度较平稳;10 km后第1名一直处于加速过程,且加速度逐渐增大,14 km时达到最大值,为4.12 m/s,14 km后速度有所下降,18 km时下降到4.01 m/s,最后2 km平均速度为4.03 m/s。可见,持续的高速走能力是其取得第1名的关键。

第2~4名运动员10~14 km速度变化不大,14~18 km速度都有下降的趋势,第2名速度下降较慢,第4名速度下降最快,从3.98 m/s下降到3.78 m/s。18 km后第2名有个加速过程,速度从3.91 m/s增加到4.03 m/s。第3名和第4名最后2 km冲刺速度分别是3.85 m/s和3.82 m/s,但仍低于前2名。

2.2 女子前8名竞走运动员速度变化特征

在2018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女子20 km竞走前8名中,后5名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前3名运动员的加速普遍高于后5名的加速。第1名前8 km速度表现平稳,速度稳定在3.50 m/s左右,8~10 km时加速到3.66 m/s,10~20 km维持在较高速度。

第2名10~16 km出现较大幅度的降速,最后4 km又出现一次加速,这是其本场比赛的最快加速,从3.39 m/s加速到3.64 m/s。可见后程加速能力是其优势,也是其实现反超的关键要素。从第4~8名运动员的速度曲线可以发现,10 km后的加速能力是决定比赛名次的关键,其次是最后2 km的加速能力。

从整体速度曲线可见,后5名运动员的速度曲线呈下滑趋势,后程速度保持能力较弱,加速能力也较弱。速度变化曲线与前3名相反,最快速度出现在前6 km,6~12 km出现第1次速度下降但不明显,速度走势较平稳。12~18 km出现第2次速度下降且幅度较明显,此阶段出现全程最低速度,该区间是运动员出现极度疲劳区段,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是一种挑战,也是区分名次的关键阶段。

运动员后程的加速能力对取得比赛胜利起决定性作用。10~12 km运动员出现第1次加速,区别在于该区间的加速能力和在高速状态下加速度的保持能力。前3名运动员和后5名运动员的明显区别在于:10~14 km前3名的速度不断上升,后5名却在下降。第6名队员虽然有一个加速阶段,但由于加速过早且加速度过大,导致后程速度急速下滑,身体过早产生疲劳。

女子20 km竞走第1名和第2名运动员速度变化幅度较大,加速度明显,尤其是1~10 km一直处于加速趋势,8~10 km有一个较快的加速过程,此区间加速至最大值。在此阶段,第3名和第4名运动员整体呈减速趋势,速度从前2 km的3.49 m/s下降到第8 km时的3.41 m/s。这也是决出前2名的关键阶段。即使第3名12 km后一直处于加速阶段,平均速度从3.39 m/s加速到3.64 m/s,但由于前面12 km一直处于低速状态,致使未能追赶上前2名。

第1名速度变化较平稳,12 km后速度虽有下降但不明显,基本稳定在较高速度水平,体现出良好的高速状态下速度保持能力及强大的无氧能力。同时可看出其在比赛中的巧妙战术安排。

第2名的速度曲线有很大起伏。2~8 km阶段有一个缓慢加速过程,从3.49 m/s加速到3.51 m/s。8~10 km有一个快速加速过程,从3.51 m/s加速到3.66 m/s。10~16 km速度出现急速下滑,可能与其前面加速过快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有关,速度从3.66 m/s下降到3.39 m/s,此阶段平均速度是其全程的最低速度。减速过程是运动员身体机能调控的一种方式,使疲劳的身体尽快恢复过来[6],同时也是应对复杂比赛环境的一种战术调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2018年全国竞走冠军赛男子20 km前4名与后4名的主要差距表现在全程速度节奏上:后4名全程无较大的加速变化,前16 km速度总体表现为下滑趋势;前4名运动员表现出16 km后良好的高速走保持能力;运动员的速度急速下滑,对名次有极大影响;后4名运动员产生差距的主要环节是最后2~4 km的加速能力。

2018年全国竞走冠军赛女子20 km前3名运动员具有较强的速度维持能力和加速能力,后5名运动员的速度曲线呈下滑趋势,后程速度保持能力和加速能力较弱,尤其是6 km后出现较大下滑。

总体来看,优秀竞走男、女20 km运动员一般在8~10 km有一个快速加速阶段,且8 km前速度表现较平稳,加速较缓,呈逐渐加速状态,10 km后表现为减速,但减速幅度有大有小。

3.2 建 议

比赛过程中,竞走运动员经过一次较大强度的加速后要及时调整状态,争取在最后2 km实现二次加速。前8 km应保持较平稳的加速,实现速度的平稳增加。

男、女竞走运动员应加强10 km后的加速能力,注意后程保持高速走的能力训练。此外,比赛过程中不应过早加速。

比赛中重视技战术的安排,在保证技战术稳定的情况下提高持续加速能力,不能过早或过大幅度地加速,以免影响后程比赛的速度维持能力。前8 km持续加速,8 km后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加速,此后维持高速行走,尽可能缓慢减速。

猜你喜欢

平均速度加速度曲线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梦寐以求的S曲线
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
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