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基地的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22郭鹏婕杨彦华
郭鹏婕,杨彦华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0 引言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型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而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特有的旅游形式,集教育、政治与文化于一体,扩展了我国旅游产业。基于此,本文讨论东北抗联基地的红色旅游经济,并从下面几点进行探究。
1 红色旅游经济进步具有推动东北抗联基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东北抗联基地的红色资源的有关工作。抗日革命资源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随时间的消逝被遗忘,每一个东北抗联基地中的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节生动的课程,蕴含丰富道德与政治智慧。基于此,我们要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为游客进行党史、军史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旨在将红色资源一代代传递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东北抗联基地中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础,可以推动红色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并将此与当地特色结合,加快不同地区间旅游道路连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旅游产业的互相推进,在增加红色产业旅游人数基础上,实现了抗联基地中经济收益的二次分配。首先,红色旅游是东北抗联基地形象振兴的主要渠道。红色文化不只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抗战时期革命走的是先农村,后城市的道路,所以红色旅游资源也都隐藏在农村,鲜为人知[1]。其次,红色旅游发展可使东北抗联基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可将红色旅游作为抗联基地脱离贫困,实现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当下很多抗联基地自身经济发展落后,因此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可运用众多红色旅游资源,以此推动基地中代表产业、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延伸产业链,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速度,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经济在东北抗联基地中的作用。最后,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促使抗联基地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东北抗联基地的很多地区因为位置偏僻,会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红色旅游的发展就成为提升抗联基地经济的主要推手。借助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在多方面逐渐缩短区域发展差距,极大限度凸显红色旅游有关资源的优势,因势利导,实现旅游产业周边领域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以此加快抗联基地经济发展的步调。
2 东北抗联基地的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2.1 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一方面,东北抗联基地中红色旅游发展促使游客数量增加,旅游收入增高。据不完全统计,2002 年整个东北抗联基地红色旅游接待海外游客数量仅为536 万人,旅游整体收入6.72亿,从2003 年至2013 年,年接待游客数量增加了10 倍以上,旅游的总收入高达79.2 亿元。整体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增长速度加快。目前东北抗联基地中红色旅游景点有29 处,从2004 年发展到现在增加3 倍以上,其中有国际旅游定点饭店43 家,导购员也从2004 年的900 多名增加到现在的4 000 多名。
2.2 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增强
一方面,政府旅游投资力度加大。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并增加投资力度,打造多种形式结合的旅游经济圈,并出台一系列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规范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如2010 年,哈尔滨对原有黑龙江革命博物馆进行改建与扩建,与相邻的东北烈士纪念馆联合,充分为游客展示东北抗日联军14 年的光辉历史,真实还原当初东北抗联的景象,弘扬抗联精神。另外,牡丹江市的海林市杨子荣烈士墓及剿匪遗址、白山市郊七道江遗址、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等的建设,都促进了旅游产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2.3 综合经济效益不高
此主要体现在抗联基地中的红色旅游产业中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低;旅游产业链短、产业带动性不强;红色旅游产品过剩与短缺现象并存。第一,游客在红色景区停留时间短,主要是因为旅游地区产品种类不丰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停留时间短直接影响游客消费,无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第二,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旅游产业链条深度延伸,不但有横向的“吃、住、行、游、购、娱”,还有纵向的满足游客观光多元化需求。东北抗联红色旅游的发展还基于对干部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地区还未形成综合旅游服务体系,旅游功能也比较单一,导致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速度慢,相关产业链条短。以餐饮业为例,只将此当作红色旅游产业的辅助,为了满足客户用餐需求发展,其菜品种类不能发挥当地地域特点与文化内涵,其还是因为从业者忽视了红色精神在餐饮文化中的提炼与塑造,未将餐饮纳入旅游产品中[2],导致旅游产品对应企业发展落后,没有成为旅游产品的主要部分。第三,东北抗联基地红色旅游产品大概有四类,分别为东北土特产、红色纪念品、东北民间手工艺品、文化音像制品,红色旅游商品市场中的“短缺”表现在游客想买却买不到;“过剩”则表现在红色旅游产品千篇一律,缺少吸引力与地域特色。这些都会影响红色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
3 如何发展东北抗联基地红色旅游经济
对于东北抗联基地中的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政府有一定推动作用,借此抗联基地坚持以政府为宏观指导,发挥旅游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市场化手段,坚持红色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以此实现抗联基地的红色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3.1 挖掘东北抗联基地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旅游项目
依据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赋予红色旅游新的内涵,需要在抗联基地内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与整理抗联基地中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革命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以非物质文化扩展历史文化,为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加红色旅游品牌价值。随着旅游体验经济的发展,为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运用提供独特思路与视角,旅游产品设计与投入也应得到重视。旅游者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旅游过程中掌握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以良好的体验增加旅游者停留时间。第一,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依据抗联基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实施红色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融合,协调发展策略,以红色旅游项目为载体,增加红色资源与抗联基地教育、养生、避暑等项目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实施传统思想教育、观光与休闲领域深度与广度地融合,建设抗联基地旅游业中集传统思想教育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产品体系,减少旅游资源限制,提升抗联基地旅游资源的利用率[3]。第二,建设体验式旅游精品。建设有内涵、创意与参与性的红色旅游项目,其目的不只是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还要以现代科技手段,如光、影、声,以成像技术再现抗联基地当时战争场景,多角度调动旅游者的全身感官,在亲身体验下更深入感受抗联基地中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抗联记忆为主题,建设红色影视旅游新模式,又如《舞动吉林》《延边保卫战》让游客逼真体验,在良好的社会效益下获得经济效益。当下很多旅游经典都开展了“吃红军饭、唱红军歌、穿红军衣”的活动,虽然层次不高,但也深受游客喜欢,是提升旅游经济的一大手段。除此之外,还有感受抗联生活的活动、关于抗联活动精神的课程、欣赏抗联基地文化艺术等活动,都是以游客亲身体验为主。
3.2 实施区域战略合作,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一般情况下红色文化资源有深厚的历史脉络性,具有不可流动性。借此抗联基地中红色旅游的发展要突破各自为政的发展瓶颈,建立“大市场、大经济”的发展理念,尽量打破区域限制,将抗联基地中所有地区联系起来,实施跨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就东北抗联基地范围来说,地区资源分布散、个体小,未形成具有规模的大品牌。因此需要旅游产业实施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优势互补的红色旅游大格局,以此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从根本上增强红色旅游开发质量。第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即突破行政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纽带整合资源,实施整个东北抗联基地中红色旅游景区的客源共享,空间上融会贯通,以传统推动新兴、以主体带动零散,尽量实施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如磐石、通化、抚松县联合,建设红色精品线路。与相邻红色旅游区域合作,以品牌叠加效应建设合力相互拉动,促使红色旅游领域的良性发展。第二,红色旅游的宣传上要建设科学互动机制,即红色旅游产业免费开放后,需要政府配合,落实红色景区的运行保障机制,分析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投入机制,在连接东北抗联红色旅游地区后,划点成面,以共享信息与共塑形象为原则,科学宣传,实施联合营销,增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力。
3.3 加快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针对东北抗联基地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可以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为目标,多元化实施投资建设。依托当地特有红色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投资,加大旅游产业建设力度。还可扩展融资渠道,利用招商引资实现资本的投入,加强在通信、接待场所、娱乐设施与饮食文化方面的建设[4]。结合当下市场发展需求,建设统一的旅游标识系统,如建设大规模宾馆、大型快餐店、大型停车场等,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再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完善旅游景区公路、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改善旅游景点开发过程中欠缺的问题,依据游客需求规划旅游路线,将交通建设作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部分。
4 结论
东北抗联基地中的红色旅游是独特的旅游形式,是政治与文化、教育的结合,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就是通过自身特色产业,将旅游资源转化成经济,促使东北抗联基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