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化管理在物探野外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021-11-22龚宇飞邓可欣袁枫尧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7期
关键词:物探信息化施工

龚宇飞,邓可欣,袁枫尧

(1.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成都 610213;2.四川越盛实业开发总公司四川吉赛特科技有限责任有限公司,成都 610212)

0 引言

2018 年8 月,中石油集团公司着重强调了“四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内核与重要意义。会议指出“四化”建设标准化是基础,专业化是核心,机械化是保障,信息化是支撑,四者互为依托、有机统一,须系统组织、均衡推进。要求狠抓“四化”建设工作,切实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为精益管理奠定雄厚基础。通过信息化实现信息实时交互、资源实时配置、成果实时共享。可以说,“四化”建设必将成为集团公司管理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内部控制能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脚步也随着变快,物探行业在信息化的发展上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全面覆盖、安全可靠、集成高效和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经营过程数字化管理,为集团公司全面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做出新贡献。从ERP 经营管理系统到OA 协同办公系统,再到各种基础服务管理系统,多种系统的相继投入使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但是,就目前来看,山地物探野外施工队还处于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多数地方尚未建成完整的安全应急工作信息化体系,信息技术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施工情况全面、及时、有效掌控的能力。近年来偶尔发生物探野外施工引发的安全事故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高安全生产环境,降低危险因素,通过全面加强基层的安全监管机制,并指派专门的安全监督部门来进行有效监管,但是其间的安全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管理范围过于宽泛,这无疑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数字化地震队的建设,让信息化技术加强安全应急能力成为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将大幅度提升安全生产的系数,满足物探野外队在复杂环境下安全生产的信息化服务,进一步促进物探野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传统物探野外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山地物探野外施工的风险存在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人为风险、物流风险和环境风险。由于物探野外的施工范围大多比较宽广,风险分布会比较分散,同时也为风险识别增加难度。大量的人力需求以及部分前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分散的作业区域也会带来自然灾害防范能力的下降,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则成为关键,这都说明山地物探施工风险的严重性与普遍性。

1.1 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主要是部分操作人员自身违章和对操作仪器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够重视而导致的风险。经过对以往事故分析得出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为风险存在:(1)违规、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在野外施工中,各班组都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正确佩戴安全帽,但是由于部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为了施工方便而违反各种安全规范,加上施工区域分散,安全质检部门无法做到每个施工区域都能够及时走访检查,因而导致安全事故。(2)爆破激发距离估计不准确。物探野外队使用的都是井炮激发的工作模式,而参与井炮激发的人员在激发过程中,按照规定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警戒传输激活爆破信号从而激发井炮。由于白天各种干扰因素太多,因此时常会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生产,由于视线不好,会出现部分激发人员对安全距离的测算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会带来一定的生产风险。

1.2 物流风险

物流风险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车辆存在大量的运送作业,以及部分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只能通过人力进行物资运送搬迁。由于工区路况差,或者部分路线存在危险因素却没能正确识别而导致的事故。(1)车辆运输路况复杂。通常工区车辆运输作业较多,乡村道路路况较差,部分区域缺乏安全警示标志,例如连续弯道陡坡、混合交通路况复杂、突发落石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当地人驾驶的摩托车交通安全意识薄弱等。(2)寻路时间长。在一些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则需要人力进行搬迁和运输,两个炮点之间的寻路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无形中降低了人力运输的承受上限,时间过长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也会逐渐增大。

1.3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是施工队伍在野外施工过程中突然遭遇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例如气温骤降、沙尘暴、山洪暴发、泥石流、火灾等。由于野外施工区域范围通常比较大,作业人员相互之间也比较分散,一旦发生突然情况且处于手机信号弱的区域,会导致信息无法及时传输的情况,施工人员因此会遭受巨大的风险。还包括可能导致多个施工人员因不能提前知晓险情而进入涉险区域导致被困等。这类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通常都是因为无法及时传达危险信号,减少了应急时间从而增加的事故风险。

2 应用信息化提升安全系数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野外存在的三类风险,应用信息化手段配合安全策略制定更好的应对措施。信息化手段拥有快速传达和应急反应及时的特点,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全局进行指挥,包括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标注,防止二次涉险等,以下将对目前的三类风险通过信息化加强防控进行研讨。

2.1 人工智能识别达到全覆盖质量监督

关于人为违章和安全意识薄弱的防范,除了坚持传统的加强岗前培训和实施安全教育外,还需要做到施工过程的全覆盖的安全监督。除了保持原有的安全监督现场抽查以外,现阶段物探公司已经规定在各班组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持全程录像,并保持每天把录像传输到质检组进行视频审查。不过这样的审查过程虽然可以达到全覆盖,但是审查过程却相当漫长,安检人员长时间做视频监督也会因为疲劳或者疏忽导致一些不合规安全视频的疏漏。而人工智能识别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识别开启状态下,人工智能会自动筛选不符合管理规范和施工要求的井位标号,并记录下来传给安检人员,再通过人工对标记可能存在问题的井位视频进行二次筛查,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工作量,同时也能提高安检精度,变相达到对施工过程的全覆盖监督。

2.2 电子围栏识别激发安全距离

关于爆破激发距离估计不准确的风险防范,可以通过手持机的井口定位系统来判定操作人员是否达到安全距离,当操作人员达到安全距离时,才能够进行提交井口激活的排队申请,然后根据提交的先后顺序进行井口激活,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信息化来进行安全距离把控,不再担心视线不良或者预估距离不足而导致的生产风险。

2.3 危险因素路段风险标示提醒和应急通道传输

关于运输路段的风险和一些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的风险防范,可以在踏勘过程中把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再通过信息化的指挥终端,对危险路段进行风险标示,通过风险的级别进行相应的提醒,例如:在落石地段或者已经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段标注出相对应出现的地质灾害,通过手持机及时提醒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范。

2.4 通过信息化快速建立应急预案,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关于突发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可以通过信息化渠道建立预案。首先关联自然气象局,获取最新的施工当地气象情况;其次组织培训野外求生能力,遇到警戒情况,在危险区域边缘设置安全集合点,以便进行及时救援;同时系统通过多通道消灭信号盲区,施工人员如果处于信号盲区时,可以连接北斗卫星通道,给终端发送求救信息或者危险因素信息,以便指挥中心标示风险因素,并且能够快速定位遇险人员,实施快速救援,提示其他施工人员风险因素,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2.5 动态施工轨迹参考,降低寻路时间

对于寻路时间长的风险防范,可以通过收集前续施工班组的轨迹路径,通过信息化终端,在可视化地图上进行处理,得到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导航资源,施工班组可以根据这些轨迹导航信息进行参考,由于轨迹数据属于离线下载模式,可以不受信号强弱的影响,极大地提高准确率,降低搬迁时间和风险。

3 结语

物探野外作业的高风险直接关系到作业队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也会关联企业的生存能力与发展方向。因此,物探野外队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管理在安全生产上的瓶颈,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业绩。随着任务的需要,物探野外队的任务地点也会越来越偏远,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完善,通过不断探索和提高应用广度,相信信息化技术会让物探野外队的安全生产工作如虎添翼,更好地保障物探野外队的安全施工。

猜你喜欢

物探信息化施工
《石油物探》 2022年总目次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两种物探方法在观音岩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
信息化
综合物探在找黄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