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可行性探讨①
2021-11-22石磊
石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00083)
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不仅影响课程教学的好坏,也会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的培养带来直接影响。乒乓球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能有效改善运动者的身体机能,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大学生队伍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方式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需要。因此,该文从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的现状研究入手,探讨了进行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途径。
1 高校乒乓球教学多样化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对体力和技能都兼顾到的智力型体育运动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参加,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能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技能、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提高视力。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非常重视对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纷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如围绕健康第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逐步淡化乒乓球的竞技性教学内容;从学生的需求和队伍结构特点出发,调整乒乓球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时;加强趣味性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乒乓球战术等。这些教学改革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参与度,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交流合作。这些多样化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提高高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以下将从3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可行性。
1.1 学生身体状况
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不同,有些学生天生体质较强,可以接受高强度训练;有些学生体质一般,但可通过后天的训练进行增强;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天生体质较弱,无法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并且后天的努力也很难提升身体素质。目前,高校的乒乓球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经常是所有学生接受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训难度,导致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觉得没有任何难度,也增强不了其体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认为很吃力,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自信心受挫,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高校必须加紧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改革的步伐,将乒乓球的专业训练与其他简单的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保证所有学生的教学任务都可以完成,并且积极参与到乒乓球的学习中。
1.2 学生的接受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乒乓球具有很好的认知,有些学生对乒乓球本身具有天赋,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有些学生天生认知能力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师的标准,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高校乒乓球教学采取的是统一标准,并且课堂的时间有限,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常制定过多的教学内容,这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因此,高校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改革,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后辅导,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1.3 学生的技术水平
有些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就进行过乒乓球的相关训练,因此技术水平高,理解能力强,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乒乓球没有展开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只是对乒乓球有着极大的兴趣。教师若不结合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教学,可能会降低具有专业素质学生的水平,且无法提升普通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必须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程度的训练,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校进行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改革。
2 高校乒乓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
目前,高校乒乓球教学中,主要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在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的乒乓球运动技能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比较关注乒乓球运动技巧方面的培训。在此模式下,大学生是否喜爱乒乓球、是否接受现有的乒乓球教学方法往往不被教师重视。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和“00后”,思想比较活跃,想法比较多,但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太关注教学是否受学生的欢迎,导致大学生对乒乓球选修课兴趣不大,不愿意选修乒乓球运动,或者是参加乒乓球运动往往是一时新鲜,难以持续坚持参加训练和比赛。
2.2 乒乓球运动场地和设施比较落后,没有及时更新
进入新世纪后,很多高校都进行了扩招。但是学校学生总数增加,相应的运动场馆面积、运动设施往往并没有得到更新和增加。因为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乒乓球运动的场地和设施,也存在着比较落后、更新不及时、数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参与乒乓球运动时,无法保证每人都有能使用的运动器械。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学生没有场地进行实际练习,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课进度。同时,在高校的乒乓球设施维护方面,还存在着专业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管理水平不高、运动器械的维护和保养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带来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关注度下降、参与度减少的问题。
2.3 乒乓球运动教学方法和内容比较单一,没有较高的科学性
乒乓球教学中有大量实践性的课程。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在乒乓球运动教学中还是采用口头教学,亲身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一方面造成教师的素质水平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学生在现场时,因为场地关系,无法人人都观看得非常清晰。学生数量多,教师也无法一对一进行纠正和指导,导致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建立比较好的互动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制约。而且,乒乓球教学中还在沿用比较单一的考试和考核的方法进行教学成绩评价。理论课程上,学生以突击背诵为主;实践课程上,主要是由教师进行单一评价,对学生乒乓球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够系统、科学和客观。
3 高校乒乓球教学多样化改革的建议
树立多样化的先进教学理念。高校乒乓球多样化改革的顺利推进,首先必须改变教师和学生对多样化改革的认识,树立多样化育人的先进教学理念。在思想上,注重先进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开展。教师在日常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乒乓球教学课程的内容。比如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提前查阅技术动作的资料,推荐学生观看比较经典的乒乓球比赛内容等,让学生对理论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可以采用分组找茬等趣味性活动的方法,让学生相互查找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让每名学生都在参与中对乒乓球运动有更深的认识。
运用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手段。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为高校多媒体教学带来了良好的环境。乒乓球运动是对技巧和速度要求比较高的项目,技术动作比较精巧和复杂。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手段组织开展多样化教学。比如,在日常训练中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拍摄,发给学生进行回放观看,要求学生对照标准的技术动作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技术动作讲解课上,先播放一段标准的技术动作,再组织每名学生上台进行演练,这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领会。还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运动软件等,组织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需要的体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