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1-11-22刘美洁
⦿刘美洁
激励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最大程度地集中注意力,能够主动跟随老师的授课思路进行思考。面对理解能力、个性心理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激励方式,使班级全体学生都能始终处在进步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兴趣点,才能一路向前不断进步。
一、结合教学目标应用激励教育模式
在激励教育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激励教育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单纯的鼓励。激励教育模式需要配合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合理进行不同程度的激励。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设置激励目标,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内容,在掌握基础的情况下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益的拓展,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因此,激励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设定几个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激励点,以便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模式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这节课时,教师就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的学习中通过言语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在通读课文后,提出互动交流问题,请学生回答文中的牧羊人丢了几次羊,最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在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对于这则寓言故事的看法。
二、将激励教育模式可视化
除了在课堂上常见的言语激励外,教师还可借助电脑及多媒体制作竞争榜单,将班级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各种优异表现设为加分项,如果得到老师的称赞与表扬,或在考试与日常练习中取得好成绩等行为,学生即可为自己所在小组挣得积分,最后在学期末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即为获胜小组。将激励模式转化为带有竞争性质的积分比赛,既能够激发学生代表不同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投入更加高昂的学习热情,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这首诗时,就可为学生设置激励任务,比如,设置最先完整背诵这首诗的学生可获得加分,最先依靠小组讨论或查阅工具书能够解读这首诗内容大意的小组可获得加分等任务。教师结合诗词教学进度,为学生设置不同角度的激励任务,有助于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词的能力,同时以这首《出塞》引发学生对于更多边塞诗词的探索,鼓励学生通过课堂上学习古诗的方法研读更多古诗词,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三、把握激励教育的尺度
无论是通过言语激励还是运用其他方式的激励教育模式,都需要教师把握好激励的尺度,不能为了在教学中融入激励教育就不加区别地对学生夸奖鼓励。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提出鼓励和激励,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中,不能让学生因为经常获得教师的夸奖就沾沾自喜、盲目自大。教师在将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励与批评并行,学会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找准进步的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自制力差或粗心等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其进行点拨和纠正,待学生将出现的问题改正后再提出表扬和鼓励。
面对班级内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天性乐观、善于表现的学生,教师就要适时指出他们在课堂表现或学习方法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敏感内向的学生就要保护他们在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激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综上所述,激励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在性格养成的起步阶段树立自信,提高自身的受挫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里投入更大的热情,更强的专注力,较为持久地保持学习语文的热情,并能够在面对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时提升学习效率。如上文所述,通过结合教学目标应用激励教育模式,以带有竞争性的积分竞赛将激励模式可视化,在实际教学中把握激励的尺度等方式,有效发挥激励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与自我激励与努力的学习中,获得语文学科的最佳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