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回顾与反思” 建构数学学力课堂

2021-11-22高惠芳

小学生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力圆锥建构

⦿高惠芳

在本文所做的探讨中,我们将主体聚焦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在学习与生活上都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从这个思路出发,本文以突出学力课堂中的“回顾与反思”这一模块为载体,并着重围绕创设情境、主题探究、建立档案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中的人文关怀,建构充满生命活力小学数学学力课堂。

一、创设情境,观察类比

留守儿童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往往会表现出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与进取心,长此以往会变得自由散漫甚至厌学。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改进中要充分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与学习能力,能够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力生长与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节数学知识内容的时候,这节课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是很强的。那么教师可以给留守儿童在课前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让他们收集一些蝴蝶、剪纸、脸谱等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际物品,类比和归纳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思考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还要让其他学生了解和感谢为我们做课前准备的同学,这对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是很有帮助的。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有关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作为数学课堂的引入,先调动起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减轻学生对抽象性、理论力性数学学习的排斥感,从而由观察类比生活情境入手,让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生动化。

二、主题探究,深化思维

我们在文中强调的“回顾”侧重对知识、策略、思想形成过程的再认与梳理,反思侧重对知识、策略、思想形成过程的评价与优化。从这个思路出发,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组织与开展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回顾与反思中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数学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圆锥体积公式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实验探究的活动。具体来讲,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得出底面都是圆这样的共同点。在这个基础上,给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相互倒沙子或水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得出圆锥体积公式,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能够不断回顾旧知识、思考新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数学问纵深思考,通过相关知识点的回顾与梳理,反思知识内容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建构起更为清晰条理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有序思考、回顾反思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深化数学思维。

三、建立档案,形成习惯

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仅在数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表现就能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的方式,记录和反映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不同方面,并根据学生的档案详情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与关心,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与暖心的关怀。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的时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教师要关注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根据基于学生日常表现建立起来的学生档案,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上课不善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问他们,如在“回顾与反思”环节中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回顾,分享自己的收获,回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什么0除外?”等内容,并说出己还有哪些地方有疑惑,以此来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用真心和关心陪伴学生的成长过程。

由此可见,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意识地突出学力课堂的预设与建构,将其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全环节、全过程中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具有积极的教学效用,是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关注的方向。

总而言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建构数学学力课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旨在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情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角度,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知识建构的过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爱心,能够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并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学力圆锥建构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学历与学力
建构游戏玩不够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