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2021-11-22林瑞春
林瑞春
引 言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教师重视和关心的话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加入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探索中,并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是互相提高、共同成长的过程,基于此,“协同”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师生共读,共享阅读成长
“协同”教学视角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共读是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当前阶段阅读水平和阅读喜好的前提下,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推动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师生共读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1]。
(一)以一篇带一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也是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通过师生共读的方式引领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以一篇带一本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明确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接着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引入了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整本阅读兴趣,教师借用他人的书评与课文内容设计矛盾点,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而文中所描绘的中心,却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故事中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整本书所描绘的故事。此外,要驱动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教师还可以从书籍的成就着手,用该书所获荣誉、各界名人的评价等来吸引学生关注,激发他们的阅读意愿。
(二)组织交流活动,开展主题阅读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和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阅读感悟,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例如,教师围绕名著《西游记》开展了一次阅读交流活动。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呢?”引领学生回顾书籍内容,并结合自身感受发表观点。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还能带领师弟打败各种怪兽。”也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沙师弟,因为他不像猪八戒那么好吃懒做,也不像孙悟空那么冲动。”当学生遇到喜欢同一个人物形象时,便可以展开进一步探讨,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深化对整本书的理解。除鼓励学生分享人物和故事情节外,教师还可以积极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展开新一轮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与其蕴含的主旨进行深化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书籍内涵,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了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师生共写,推进语言应用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语言应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对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在师生共写的基础上推进学生的语言应用。
(一)撰写下水文,示范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应“引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足见其理念中,示范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影响。写下水文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的重要手段,能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唤醒学生的过往经验,有效激活他们的创作灵感。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童话故事的基本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新编的随文练笔。教师先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乌鸦喝水的视频片段,之后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创作的《乌鸦喝水新编》。在学生阅读完这篇下水文之后,教师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分别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角度进行猜想,编创出有趣的新故事。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初步消除了编创故事的畏难情绪,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创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具有个性化的童话故事。
(二)分享师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写作的素材大多源于生活。事实上,学生作文中的生活化元素并不少见,但如何让他们写出亮点,将情感自然流露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活动、记录情感。比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课间活动的作文前,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跳大绳、踢足球,玩各类游戏,再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间活动,谈一谈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及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样,就能够让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为写作提供有利的素材,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会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师生共评,促进互相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评价模式下,学生并不能够参与到评价中。在“协同”教学视角下,教师要善于通过师生共评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进行写作,并且也积累了一定的文章品鉴水平。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师生共评的策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在习作评价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师首评—学生细评—优劣共享—学生修改—教师重审”的流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将这一流程落实到位呢?首先,教师要科学规划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命题作文。其次,教师要进行作文的审查。这一步骤主要审查文章是否完整、主题是否明确、字迹是否工整。再次,教师将作文匿名交予学生细评。教师会给出一个批阅标准,要求学生根据标准进行批阅,并在文章下方留下评语。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推选出一篇优秀文章。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列举反例,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设定,明白如何选取事例、如何准确表达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在相互评价中进一步认识到了自身写作存在的不足,又在其他人的点评下进行了修改,使文章焕然一新。
当学生修改后的习作交由教师再次批改时,教师的工作事实上已经在无形之中变轻松了许多。教师最后评阅的文章,很少再有错别字、病句等低级错误,而是一段段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教学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结 语
综上所述,将“协同”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教师在采用“协同”教学模式时,应明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应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落实模块化教学效果。这样,语文教学便能够借助模块化教学优势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