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游泳重要教学要素的审视①
2021-11-22刘天炳郭飞
刘天炳 郭飞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社会快速进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运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游泳运动因其独特的健身价值、健康促进及康复保健效果深受广大民众喜爱[1],是一项老少皆宜、适合人群广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更可作为娱乐交友的社交活动。游泳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是人们必须要掌握的。近年来,游泳成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开设的热门科目,得到了诸多学生的喜爱,但是让人困惑的是大多普通高校的游泳教学质量并不是很好,大部分学生游泳课上完之后并没有完全掌握游泳技能,也达不到游泳锻炼的目的,因此,该文对游泳教学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1 教学方法的审视
普通高校游泳因为教学场地、设施不能够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是限制游泳教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虽然导致很多教学方法在其他项目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因为游泳的特殊性、安全性,效果并不是很好,甚至起到反面作用,例如完整教学法在其他体育课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动作的概念和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但是在游泳中每个环节都是连贯的,在蛙泳的动作中,只要呼吸动作没做到位,整个蛙泳节奏就会被打乱,出现在水中慌乱、呛水的情况。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授游泳技术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游泳产生学习的兴趣[2]。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以蛙泳为主,蛙泳动作重在练习,整个教学中要多采用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其次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性格和特性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情景教学法。最后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选用符合自己教学特性的教学方法,但是要根据学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游泳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减少非水中的准备和练习动作,编排与蛙泳动作相符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徒手操;第二,使用异质分组,将班级分成几组,每组分配1~2个游泳技术良好的学生;第三,分解练习之后要合理配合完整动作的练习,避免动作脱节;第四,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不过多地强调动作细节,教学环节中多加上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教学时师生互动的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培养德智体美为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传递“终生体育”思想;第三,要适时改变传统固化式的游泳教学思维,让游泳课堂变为快乐的课堂,教师要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3];第四,因材施教,要树立面向整个班级学生的思想,仔细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实施针对性、全面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身体基础上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但是要注意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的联系。
2 教学内容的审视
教学内容方面,不能单一化地拘泥在课本内容上,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制定出多样化的知识结构体系,由点及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4]。普通高校开设了体育专业游泳教学和非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教学内容以蛙泳为主,部分高校体育专业有自由泳的教学。体育专业的学生应先学会蛙泳的技术和理论,努力打好技能基础,再学习蛙泳技能、救生技能和相关注意事项、裁判技术和应用的知识。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是蛙泳技能,培养目标是普及游泳运动,增加学生对游泳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上游泳,以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更加健康和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健康生活的行为方式,促进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最更要的是掌握一项生存技能,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2.1 在浅水区熟悉水环境
第一,在浅水区掌握走和跑、跳的技能;浅水区中前后左右的行走;用手划水来感受水的阻力;水中练习跑、跳等动作。
第二,水中呼吸的练习与熟悉:学生在池边或者两人一组在池中相互练习,连续地吸气和吐气。
第三,游戏和简单练习:水中做石头剪刀布游戏;两人一组相互帮助练习抱膝浮体;两人互相帮助做俯浮展体漂浮动作。
第四,两人一组互相帮助练习滑行动作,有蹬池边滑行动作和一人在前方拉着前行滑行。
随后应开展的教学阶段为按照教学重难点使用分解教学法安排先学习和练习蛙泳腿,掌握和巩固后学习和练习蛙泳手,最后采用完整法掌握和巩固完整的蛙泳动作练习,练习重点在腿部动作,练习难点在于呼吸和完整动作的配合。
2.2 体育专业学生教学内容
学习水中救生技术:学习反蛙泳技术;学习水中拖带技术;学习水中挣脱技术。掌握扎实的教学经验:组织游泳训练和教学能力培训(小组分组练习,设小组长,指导动作和抓好安全);基础的游泳说课教学和练习。
2.3 非体育专业学生教学内容
学习水中“他救”技能:水中体验被救生员救援,以及如何配合救生人员技巧。水中自救技能:立泳练习、水中脱衣及制作浮具。
3 教学改革现状的审视
把“社会需要”作为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有选择性地借鉴美、英、日的“通才”的培养理念,加强教学内容的社会性、时代性、实用性: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科学运用、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增加满足社会需要的教材内容[5]。一般高等院校游泳教学有两个教学群体:一是非体育专业班的游泳课(公共体育课),二是体育专业班的游泳课,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要做出不同的教学改革内容,不能一刀切、一把抓,具体的教学改革内容如下。
3.1 体育专业
游泳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要明确,即培养社会需要的游泳教师和社会指导员,游泳课程要保证合理,每学期依专业不同平均48课时,游泳教学连续性要强,游泳教材齐全,考核标准合适,既注重学生的动作标准,又发展学生的耐力和爆发力;既注意游泳的技能性,也注重游泳技能的“怎么教”及学生“怎么学”,教师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学生救生技能的培训,如水中拖带、水中解脱、心肺复苏技能的培养,做到在生活中解救溺水人员的过程中也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在遇到溺水人员需要帮助时,首先要冷静,观察陆上环境和水中环境,能多人救生时尽量团队合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溺水人员。虽然游泳项目师资力量雄厚,但是游泳教学的科研力量欠缺,学生的理论课安排相对实践课较少,甚至部分高校都没有安排理论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这将是高校改革的另一个侧重点。
3.2 非体育专业
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指导思想要明确,即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思想形成为主。游泳项目由于其独特的环境需求和文化特性决定了它是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最佳途径[6]。所以,首先是生存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在不小心溺水时如何自救和“他救”。普通高校中应侧重游泳课程的改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时数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过渡动作技能成型3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完全不够。大部分学校游泳课程分为两个学年,破坏了教学的连续性。部分教师在注重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采用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并且整个教学所选用的场地都在浅水区,很多学生对深水区有很大的恐惧,一旦在深水区溺水,完全是处于慌张、恐惧的状态,这会对自己和救生人员造成极大的威胁。以游戏为主忽视了教学的技能性,导致部分学生技术动作基础较弱。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应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量增加教学课时数且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偏重于水中救生和水中被救的课堂练习。
4 教学模式的审视
在开展游泳课程的高校中,应打破传统的单纯技能训练的模式,转变为育人为主,艰苦枯燥是竞技体育项目的学习特点,高校中开展游泳课程要转为自我锻炼,主动学习,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学习模式,启发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游泳运动的热爱[7]。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场地器材及学生和教师的数量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大部分高校目前游泳教学面对的主要困难是场地器材不足、专业教师的缺少、学生众多,根据此情况提出以下教学模式的建议。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推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教学条件的限制,让学生将进行更多的游泳训练[8]。教学模式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游泳探究发现为主的教学模式;第二,快乐体育为目的的游泳教学模式;第三,游泳运动处方式的教学模式;第四,采取协会、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模式多样,但是要理性地认识每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课程必然单调枯燥,所以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从自身的现有资源和条件出发,吸收各种模式的优点,克服自身教学模式的缺点,积极探索,不断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其真理性,以总结出一条适合高校游泳发展的新模式。
5 结论
针对游泳的特殊性和安全性,应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将专业课和公共课调整为不同的教学内容;现有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学生多、器材少的现状,学生学习的时间也太过于集中,可以分散分层次教学,成立游泳协会、与校外游泳馆合作,分散场地器材的压力。教学改革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场地器材数量、师资、学生的男女比例、学生的基础),着重考虑专业课和公共课的侧重点,做到体育专业学生能掌握游泳教学指导方法、救生技能,其他专业学生能掌握基本自救能力,配合救生员他救能力。
作为一项高校必修课,游泳教学不应只有竞技游泳的教学,还要增加实用游泳、游泳救生和快乐游泳的教学,并且侧重于这些方面,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游泳技能,又懂得如何使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实现自我救生和配合救生人员救生。掌握游泳技术之后,还要激发学生对游泳的兴趣,养成经常参加游泳运动的习惯,形成“终生体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