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证升值: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尴尬之后路在何方?

2021-11-22唐正华唐梦洋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资格证武术民族

唐正华,唐梦洋,吴 露

从2015年,教师资格证(后面简称 “教资证” )笔试革新制度正式实行以后,从事师范教育必须拥有教资证。2018年9月,中国教育部达成协议教资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成。教师资格证从师范院校直接颁发,到社会统一考取,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或者说是应时转型。它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深层次的后续效应值得观察,其影响不可小觑。

1 剪除枝叶,伤及根本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后面简称 “民传” )专业方面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专业水平层次不一,差别还比较显著。 “民传” 这个专业本来就是为参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并获得二级或以上二级运动等级以上的运动员所设置的。他们的文化考试科目只有语、数、英、政治四门。在单项科目150分,总分600分的情况下,他们的录取分数线一般为180分左右。并且拥有一级运动员与运动健将等级资格的考生,同等条件下,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还可以降低40分左右。由此可见,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截止到2018年,我国现有51所本科院校招收 “民传” 专业。这些学校普遍要求学生要学习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中国武术史、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运动康复、医学基础、针灸推拿等必修课,还要通过英语三级水平测试、普通话二乙水平等。仅仅英语三级这一项,就已经使相当一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很难适应。而考取教资证,对于那些毕业后想从事中小学教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测试有《保教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等,笔试通过后还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面试。其难度对 “民传” 体育专业学生来讲几乎成为可望而不及的事。以吉首大学体院 “民传” 体育专业学生为例,这所学校从2007年开始实行单招,毕业学生至今已有480人,但通过本人参加考试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不足5人。但是,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社会对人才特别是各类应急型科技人才的需求迫切,使本来就受诟病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诸多新的选择和考验。

国家对大学生取消包分配、特别是取缔了教师资格证授权之后,传统而稳定的教师职业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和挑战性,遇冷已成为必然。2019年广西省教职员招募,竟然有1835职位空闲无人报,4612岗位报考人数不足3人的现象不足为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不属于师范类专业,学生日后择业时基本上以训练、竞赛、武术教学、裁判、科研为主。所以,很多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还是更加倾向于中小学任教为主的稳定事业。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为他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是件幸事,同时,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摆在考生面前的还有运动员二级证的获取变得越来越难。现在国家对运动员二级证的监控越来越严格,审批制度越来越规范,加上每年的比赛次数有限,比赛项目有限,获得运动员二级证的难度系数增大。以至于一些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的学校出现名额招不满的现象 “民传” 专业如同被遗弃的婴儿,面对新的生存环境,进退维谷,面临艰难的抉择,进往哪里进?

2 舍本求源,雾里看花

现今, “民传” 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其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滞后且单一;课程体系存在漏洞;创新能力低下,实践能力薄弱等方面。鉴于此,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加大服务社会进步创新与发展方面的力度。作为非师范专业的 “民传” 专业学生要获得教资证,就必须为他们增加考取教资证的科目;让文化课的比重增加;更加重视英语基础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多参加运动训练、疲劳恢复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具有 “一专多能” 、能力凸显的整体型人才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忽略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基础和学习能力,缺乏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都有舍本求源之嫌。依据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可以看到,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难的问题都不会得到较大的改变。为此,毕业生为了兼顾市场用人的需要,要愈发做好必要的准备,谋取更多的主导权。而作为培养单位,要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为他们寻求更多的生存空间,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大部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从小就接受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系统化训练,关于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看法,他们的思考更加深刻。深知中华 “民传” 文化的承传与创新的真实处境, “民传” 专业的学生显然有义务、有潜力地成为破解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困境的中坚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亟待补血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培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整体实力,已是迫在眉睫。

3 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调整思路,科学规划,政策引领,让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回归本业。当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在就业竞争力方面不是很理想,由此可以看出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一些改善的地方。有些考生在报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时候就对这个专业了解甚少,有些考生甚至存在盲目性。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专业以及今后的就业做了适当的规划。必修课程设置虽然加强了一些核心能力的指导,但专业与市场适应能力结合的培养方案非常缺乏。它既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所需,也不能适应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战略部署。因此我们要面对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严峻、紧张的就业形势,及时地调整思路,科学规划,政策引领,优化升级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努力提高学生们的自身专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2.广纳健将级、一级师资人才,充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身体艺术的文化。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本身矫健的身手、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教师资格证的考取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丰富透彻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跨学科知识,从而保障用优秀的师资培养更优秀的学生,确保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高等体育院校优质资源,恢复和重塑函授面授点,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到另一个层次。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自进行以来成效和反响非常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函授面授点的恢复和重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族的身体文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当今社会的民族精神是一致的。从今天来看,我们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认知,还存在着很多的 “盲区” 和 “盲点” 。以往我们对它只是注重 “它是什么” 的问题,而很少对它进行 “它为什么是这样” 的探究。从而导致了我们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认知不全面、不彻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健康、教育紧紧相连,并在当下 “健康中国” 的国家建设承担着艰巨的责任和义务。提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服务社会进步与发展是一个必然的手段。而恢复和重塑函授面授点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师职力量不足的问题。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整个中国社会对学历都有着强烈的追求。我国函授教育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办开始,就受到社会的欢迎。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已经从简单的获得学历证书的需求转变为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学习。因此上,我们无论如何要从本源入手,来使得从论点上思考 “民传” 专业的本真形态、本真价值和本真意义。

4.集思广益,施展政策,引来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今,考取 “民传” 专业的考生需要拥有拳术套路、拳击、中国式摔跤三个项目之一的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资格。由于相关赛事过少,仅有的为数不多的赛事中所设置项目有限,所以,获得相应等级资格的考生基数不多。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综合施策,增加有志报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报考机会。一方面,增加更多的考级比赛场数,另一方面继续增加招收民传体育专业本科院校数量,使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破解 “中国体育处于一种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失忆状态” 的金钥匙。大力发展民传体育专业,从本源上促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向上、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国家的规划与治理打下传统文化基础。

猜你喜欢

资格证武术民族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该反思“考教师资格证火热”与“教师招聘岗位遇冷”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MINORITY REPORT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思考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