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分析
2021-11-22金明伦
金明伦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中水中学 贵州 威宁 553108)
引言
作为新时期语文教师,有效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的,在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利于加强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意义,总结了具体的渗透途径。
1.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意义
新课改提出需要将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展开,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高中语文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求知欲,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提升、全面发展。最后,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具备的作用,对于社会和学生而言都十分重要。
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1 拓展课外,促进传统文化渗透。高中阶段展开的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还需要学习教材外的内容,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运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结合到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展开教学,运用丰富的传统内容帮助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受相关的传统文化受到熏陶,进而更好的提升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更多的语文内容和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更好的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内容。
传统文化结合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课内外的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教师在进行杜牧的《念奴娇·赤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内容展开对学习,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在小组内部针对自身的感受探讨的方式,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运用一系列的课外资源展开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三国演义》中的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念奴娇·赤壁》这部分内容,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与赤壁相关的内容,感受其中的历史文化内容。
2.2 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吸收传统文化精髓。高中语文教材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有效编订的,其内容穿插了我国古代至现代的重要内容,具备极其丰富的经典文化著作。问了更好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就需要教师以教材为核心基础入手,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通过课本即可感受到丰富的内涵文化。不仅如此,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内容,大多包含了深厚的文化精神品质值得学习。例如,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过程之中,深刻表现了烛之武的民族大义,而《荆轲刺秦王》之中,也表现了其高风亮节的精神。而在《陈情表》的学习过程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很多人认为读《出师表》不落泪,是人不够忠诚;读《陈情表》不落泪,是人没有尽孝道。那么这篇《陈情表》从哪几个方面展现了作者的孝道?哪几个方面展现了李密的忠和孝?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怎样更好地传承这些美德?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孝道”进行理解与感受。以课本的方式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最大程度上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深度价值。
2.3 结合活动,促进传统文化渗透。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更好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除了加强课程的教学以外,还需要重视额外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推进和实施,使得传统文化的学习工作能够真正意义上有效落地,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所领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主题演讲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形成自己的演讲主题。在线下交流的时候,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不仅能够丰富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一种夯实,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学科,科学的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通过以上分析,提高了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水平,希望分析能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