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下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分析
2021-11-22刘岩郭羽
刘岩 郭羽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
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了竞技体育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作为“三大球”之一的篮球,应该积极探索其发展道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科技助力,提升篮球的训练、竞赛的科学化水平。目前,世界篮球的水平处于急速发展的时期,我国一直重视对国家男子篮球队的培育,国家男子篮球队是我国各级篮球运动队的标杆,体现了我国篮球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竞技篮球永攀竞技高峰的先锋队,是竞技篮球运动发展中的主力军。但目前看来,我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在国际比赛上,表现时常不尽如人意。现如今,从我国篮球竞技发展来看,后备人才的缺失是导致竞技水平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尝试分析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为我国男子篮球发展提供建议。
1 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1 参与人数多,后备人才储备少
我国从改革开放起,党和政府就一直高度重视着体育,大力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但从竞技角度来看,大多数参与者更多是喜爱休闲体育这一娱乐形式,造成我国虽然具备人口优势,但是事实上不具备篮球人口优势[1]。2019年《环球时报》专访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时报道,中国篮协注册运动员仅13000人,日本75万人,韩国7000人,美国2300万人,运动员储备问题可想而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大量资本进入竞技篮球的“血管”使其不断强大,联赛和俱乐部在面对过度追求效益最大化时,往往忽视了后备人才的培养。由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网易共同主办的《星火指南——全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评选(2018、2019)》调研报告中显示,希望通过篮球培训获得职业发展机会的青少年占比仅在10%以下,而90%以上的青少年只是为了身体锻炼。据统计,截至到2016年12月,在篮管中心注册的男篮青少年运动员仅4600人,其中青年队528人,少年4072人;女篮青少年运动员数量更少[2-3]。
1.2 违背“体教结合”,训练和教育不平衡
“高智慧、高身材、高强度、高技巧、高体能、高速度”将是新世纪高水平球队的特点。其中,排名首位是高智慧,可见智慧的重要性。以前培养运动员的主推手是体育部门,而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为增强体质,没有形成学会、勤练、常赛的完备体系,造成课程和评估标准不健全,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大量浪费,后备人才在文化教育方面短板十分明显。此外,长期参加集训的国家少年队、国家青年队乃至国家队队员几乎没有文化教育的经历,从而导致文化学习不系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
2 基于SWOT分析我国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为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但同时也产生了挑战。下文将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在发展所处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
2.1 优势分析
2.1.1 选择后备人才的范围广、人数充足
为了更好地响应体育强国建设的号召,更快地达成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应当夯实竞技体育人才储备的基础。篮球在我国地位高,参与人口数量多,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即使参与者不懂得篮球规则,只要有球,有场地,便可加入运动。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任务需要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4]。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认为,篮球运动逐渐成为我国排名第一的运动。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儿童青年数量众多,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充足。如今,球员的待遇逐渐丰厚,社会地位得到普遍认可和提高,更多家庭愿意支持孩子从事篮球事业,圆孩子的篮球梦。
2.1.2 教练员储备丰富
当前,全国各地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体育院校)和省市地区都有着优秀的教练团队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选择私人教练进行训练,不同类型的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均可以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依照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参照标准和实践需求,领队、教练、医疗、后勤及科研专家组等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时指导,出谋划策。
2.1.3 资金政策优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在稳步提升,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专项财政经费也不断增加,从各省市的比赛到不同年龄段的篮球训练营,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国家队集训,都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另外,资金政策也在基础设施和训练条件方面体现,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者物质保障。
2.2 劣势分析
2.2.1 篮球竞技后备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呈金字塔模式,这种模式其实是不合理的,篮球人才应该是发现而不是训练出来。金字塔模式带来的问题主要在于塔基人才的面积不容易控制,各省份的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例;“塔身”队伍部分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人数最多的,这样有利于向更高处输送人才,但中国“塔身”梯队层次规模明显较小,而且这部分球员很可能因为没有被发现或者输送而造成人才分流;塔尖队伍数量不言而喻,“塔身”和“塔基”没良好地为“塔尖”输送人才,导致国家队和职业队组建时可供选择的人才不多。
2.2.2 基层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欠佳
基层教练员对运动员有着启蒙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少年时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阶段,是智慧成长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专业知识技能是否牢靠,个人习惯是否能够良好养成,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后续发展和职业道路,甚至关系到运动员的命运[5]。然而,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优秀的文化素养、科学的训练方法的基层教练员寥寥无几。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基层教练员执教水平不尽相同,甚至很多都是跨专业教学。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第一,我国基层篮球教练员没有高水平运动经历,只是停留在基本教学理论层面;第二,具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第三,教练员缺少不断学习补充专业知识和先进科学训练的意识,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2.3 教练员更换频繁
教练员作为篮球竞技运动中队伍的领导者和日常教练的操办者,是篮球队的主心骨,对于球队的竞技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练员的频繁更换对球队的影响不容小觑,会使运动员刚刚适应了教练的训练方式、训练目标,又需要适应新的教练的训练模式,运动员在训练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待训练不够专心,以至于训练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后,教练员在指导训练的同时缺乏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与奉献精神。
2.2.4 选拔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拔制度还有待完善。我国篮球人口基数大,但注册职业篮球运动员的仅有3万人。在队员选拔方面,基层年轻队员无法被选拔到国家队中,球队无法注入年轻的新鲜血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球队的发展。
2.3 机遇分析
2.3.1 国家政策的支持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不但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而且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体育人才,培养高校专业人才,引进海外人才,加大社会人员的投入比例。同时,不断完善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思想建设,推动篮球运动良好发展。2017年,中国篮球协会启动“中国小篮球发展计划”和小篮球联赛,提出“小篮球,大梦想”的口号。中国篮球协会推出的“中国小篮球发展计划”,是立足于“从娃娃抓起”的根本,是培养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高中国篮球国际竞争力的正确举措和重要抓手。
2.3.2 经济基础与科技发展
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使得国家男子篮球队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引进良好的技术,促进球队的发展。例如,国家队训练的智能场馆,能够通过图像、录像视频计算得到更精准的数据,得知最佳的投篮点、队伍如何配合更容易进球等。智能场馆很快能够制作出个人能力、个人技术的图像;个人数据与场馆数据形成物联网,推动球队的发展。
2.4 挑战分析
2.4.1 国外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良好模式
当前,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受到国外模式的冲击,国外的成功培养模式比比皆是。如韩国、日本等国家地区篮球人口基数高,篮球训练和比赛气氛良好,每个层次阶梯之间衔接形成良好循环,这些国家是我国不可忽视又具有借鉴意义的主要对手。
2.4.2 国内传统教育观和文化课压力的挑战
现如今,我国许多家长认为上学是唯一的出路,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更多被繁重的升学压力和文化课外班所占据,许多优秀的竞技人才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展现篮球潜力和天赋的机会,间接造成我国竞技人才培养的流失。
3 结语
3.1 将后备人才输送提高到战略发展高度
加大后备人才培养不仅是战略发展问题,更是战术实施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全力实施。充分认识到后备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每一阶段的人才都要有详细的培养计划与标准,避免出现人才断层,支持人才海外留学,引进先进的技术战术,为我国竞技人才后备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提高基层教练员质量
教练员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协调组织能力,努力提高队员技术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吸收优秀、先进的教学教法。
3.3 完善选拔机制
在任何运动项目中,年轻的“血液”永远是昌盛的保障,我国人口基数大,面积辽阔,但选拔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国家应做好监督,建立层层选拔机制,为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