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2021-11-22张界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灌篮 2021年33期
关键词:培育思政育人

张界 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一、课程思政概念

高德毅,宗爱东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提出:“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 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

二、课程思政早期传统育人思想追溯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继承了我国不同时期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融合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精髓。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学在官府”的打破,出现了许多学派和先进的思想,例如,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其内涵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汉朝时期,对于孝德教育的重视更是达到了国家方针的高度,在教学内容方面汉朝以五经为主体,其对于臣民的思想熏陶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价值引领。到了唐代,教育的显著特点呈现出一元主导,兼容发展的局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和教育导向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进入宋元时期,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其“先立人、后成才”的理念中就集中显示了德育的重要性,放在今天,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仍然是成才的重要条件。到了明清时期,更加强调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且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和升华。民国时期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当时国人的思想观念,并对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德育内容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宝贵经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由政治与思想教育过渡到思想政治工作,过渡到德育,学科德育,最终形成今天的课程思政。面对当前国际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教育事业承担着重要的育人目标和复兴使命,“课程思政”建设无疑是推进当前高质量教学和更好培育新时代新人的关键抉择和重要一环。

三、课程思政建设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契合点

“课程思政”,简短的理解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从其丰富内涵上来看就是将专业知识中隐藏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挖掘出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了可以做什么”的意义,将隐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渗透至教学的全过程,最终达到三全育人。2017 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则强调学生必须掌握2-3项运动技能,具备合格的体质以及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二者本质上来看,课程思政与高中体育核心素养都指向“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一方面,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可以为体育核心素养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并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更好的培育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实践个案,并更好的完善“三全育人”体系的实施,进而最大限度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在探求课程思政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上需要结合教育实际,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学科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问题,寻找它们之间的切合点,一同推进课程思政与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设和培育。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

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中,“学科知识”是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学科教师”是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学科考评”是素养形成的主要保障[4]。

1.对于体育学科知识,它更加偏向程序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在课程思政建设视域下,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使高中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关心国家大事,担当时代重任,做合格公民的意识和行为,并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身心意志,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对于体育学科活动,主要包括了早操、课间操、个人,班级,家庭体育锻炼以及课外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5],在课程思政建设视域下,体育学科活动需要挖掘各项体育活动隐藏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例如,在参加红色革命越野跑的体育活动中,不仅要培育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克服困难,还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不忘历史,不忘本来,砥砺前行。

3.对于体育教师,它不论是在体育课的教育教学中还是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视域下,体育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树立牢固的德育意识,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探索,促进课程思政的落实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4.对于体育学科考评,其更多指向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考评,在课程思政建设视域下,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考评除了关注学生运动能力、体能和体育品德以及健康行为之外,还需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综合素养的提升、体育精神的养成等。

五、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1.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下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保障体系和方案设计。深入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隐藏的思政教育内容与体育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编制包含课程思政内涵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建设方案,将建设方案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和阶段目标当中,落实方案建设的主体责任和反馈机制,促进课程思政在中学的有效开展。在核心素养建设方案中,体育课程目标需要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元素,在具体的设计和实施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最终达到培育新时代新人的目的。

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意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不论是课程思政建设还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在其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地位。随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到来,教师队伍的建设将逐渐受到重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不断反思,在掌握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善于发现、总结体育教学中隐藏的思政元素,例如,理想信念,奋斗精神等等,并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次,体育教师要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培训和学习,提高各项综合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3.教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6]。在体育学科教材建设中,针对体育教学目标需要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融入体育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策略上,保障运动技能的习得,并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将其他学科优秀教学案例的同质因素结合体育教学,达到发展学生体能,培育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体育精神,能够爱国,爱党,爱社会,爱人民。体育教材的编写除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之外,还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且要符合国家培育新时代新人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统整学校的优势资源和条件,集中学校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加强对体育教材的建设和探索,体育教材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学科实际,使体育教材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

4.构建跨学科教师协同育人的互联机制,推进“三全育人体系”的实现。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体育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合作,互相支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校的各个部门需要集中人力资源和现有的条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多方位和全体学生。可以聘请校外体育教学名师和社会相关组织举办讲座和专题培训,提高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施。加强互联机制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综合素养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分工协作,提高机制运行的效率和灵活性,为培育新时代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5.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评,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标准和保障。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需要聚焦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达成程度,在关注学生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关注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多种评价方法并存,其重点在于激励每一名学生做更好的自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六、结语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7]。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在我国早期社会发展中就已经产生了萌芽,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将这些有益的思想精髓、育人原则和方法等汇聚一堂形成了现在的创新的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预示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人的素养提高必然是关键因素,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正是紧跟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培育高素质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最终目的,所以将体育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和资源挖掘并加以补充和优化,可以更好的探索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培育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