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活动融合之探
2021-11-22吴京津
吴京津
(天津外国语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204)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恋爱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因此,高等院校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思想教育教学活动。大学体育教育不应只从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出发,还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1 体育教学中高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1.1 目标的一致性
总体来说,大学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应该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大学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从身心健康方面来看,经常性与亲朋好友沟通,释放身心压力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恰好也有释放压力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这使得大学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目标殊途同归[2]。从该研究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可以让他们释放压力,促进他们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其次,从精神风貌来看,精神风貌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不仅表现出对自身能力充满了自信,而且使人充满人格魅力。大学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有努力学习的动力。大学体育可以督促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积极锻炼身体,亲近自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对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一致。个体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之余,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其更接近自然,接近自己本原,丰富社会交往,这是人们和睦相处的良方,起到了净化人们身心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还对培养现代人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来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体育本身也可以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释放压力、提高身体素质,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3]。
1.2 内容的关联性
体育教学内容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它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体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缓解就业、学业等方面的压力,减少消极心理的产生,放平心态,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相同。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责引导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使其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含了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它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而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教会了学生在某些场合下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待社会生活应该严肃认真而不是自由散漫。另外,体育也教会了学生在竞争中应该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些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4]。
1.3 实施路径之间的相互补充
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我国教育领域中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放在同一重要位置,四者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5]。体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补充,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补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学到的是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但是这种课堂缺乏学生的自我体验及感悟,而体育恰恰能弥补这项缺陷,体育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室内与室外之间相互补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课堂的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体育课主要在户外进行,户外教学使人更加轻松,更近亲近自然。对此,体育也是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品质。
2 拓展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激发运动锻炼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水平,因此,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体育动机作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动因,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具有强大推进力,同时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活动中,需要重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激发其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潜在动力,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而实现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发挥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寻找课外体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开辟大学生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的新途径。
2.1 课余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程度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技巧,提升交往技能水平。而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其沟通、协作、理论应用意识、角色意识、人格价值观与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达到审视自身意志力的效果,如果发现自身的意志力薄弱,大学生可以及时开辟提升自身意志力的渠道,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及时发现并改善各方面的不足[6]。总之,大学生要想充分认识自己及促进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个不错的选择。
2.2 课余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可以弥补学生不同方面的不足,参加不同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并且提高自身对各方面能力的认识,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评价,也能够增强各方面的能力。总之,大学生要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身品质上和精神上的不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来进行改善与提升自我。
2.3 课余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在充分认识到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情况下,大学生应顺势完善自我。教育不是简单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育知识去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及完善自己,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地改善自身品质和精神上的不足,最终提高自我价值。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可以秉承三观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完善自我等问题。
3 体育教学中灵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作用
体育教学在大学生体育参与中占据重要位置,体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体育项目技能和能力,还可以使大学生养成竞争、合作、意志力等方面的良好品质,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因此,应充分挖掘体育项目中的精神内涵,通过课程或者教师推进体育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学。
3.2 全方位细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实现教育的效率,并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传统的球类项目、田径项目等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部分,对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竞技性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的选择关系到学生能学到什么,能获得什么样的成长,能够取得什么样的突破。所以,教师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该运动项目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此外,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之一。传统体育项目有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同。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综合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和民间项目来选择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3 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效果的基础,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适应能力、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弱点来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应该讲究奖惩分明,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一来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二来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对于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学生应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学生阐明其利害关系。这种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实现体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奖励与鼓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获得更多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和感悟;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体育活动优秀行为进行鼓励,可以起到示范和教育的作用,引领更多学生规范行为活动。而相对于奖励与鼓励,批评与惩罚主要是针对违反体育规则的人群。
3.4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塑造个体思想、规范个体行为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教学目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在体育课堂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很容易出现懒散的现象,容易使学生对负荷较大的项目,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久而久之失去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相互合作,努力拼搏,努力坚持着有挑战性的项目,就有可能触动本想放弃的学生继续坚持,并且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这样一来,整个集体就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好的集体氛围可以触发个体的思考,并且影响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由此,教育效果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